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作者为民国时期国学名家,编纂有巨著《十三经读本》,本书是其中的提纲部分,书中对《 》《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3部儒家经典做了提纲要领的论述,逐一阐明其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本书曾被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典籍和传统文化基本要义。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忠》是《汉字中国》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试图从“忠”这样一个汉字的微观视阈出发,通过探究其起源、内涵、外延,勾勒一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宏大轮廓。它以“忠”自“中”出为起点,探究了“中”之中正的 初含义,揭示了“中”“心”结合是为“忠”的内在动力机制,并由此出发细致研究了历朝历代“忠”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忠”这样一个派生性的,并非 为古老,且 初表示为“不偏”“无私”之意的范畴,如何能够在众多较之 为古老、 具有首属性特点的范畴中脱颖而出,上升到“ 群伦”的高度。借助思想家的深邃思考、社会政治活动参与者的或惊天地、泣鬼神,或悄无声息的默默践行,洞察了“忠”自身存在着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相契合的内在机理,显示了“忠”在凝聚人心、汇聚民智、家国情怀养成、
在中华民族振兴与文化复兴的今天,如何通过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诗言志,以艺铸魂,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书汇聚了朱杰人、方铭、何人可、张建永、郭齐勇、柳肃、鲁晓波、姜广辉、向世陵、尹韵公、吴根友、郑佳明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的12位著名学者在屈子书院演讲的内容,体现了他们对诗歌与人生、艺术与科学、文化与创意、传统与现代等问题的思索与创见,反映了当代学者立足现实,放眼世界,传承文化,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与人生智慧。
本书作者本书是朱应镐、陈方镛、雷瑨。此三人为晚清民国初年的联话作者。收录三人所著,辑录为“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楹联丛话》之后,仿作颇多,除吴恭亨《对联话》之外,单是为《楹联新话》的就不下数种。本集收录晚清民国时期作者的《楹联新话》三种,体例与《丛话》相仿,资料却多有《丛话》不备者,如雷瑨《新话》,资料从鸦片战争到民国初年,笔记、野史以及报刊搜集,人称“靡不备载”,可称丰富。本书除繁简横排之外,内容体式均仍其旧,对于文字,明显的误植鱼鱼改正,也做了方便阅读和版面整齐的适当处理。
现代社会,大家不仅听一个人讲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做什么,所谓“听其言,观其行”。钟博士孝亲尊师,解行相应,堪为世范,使聆听其心得报告的有缘人,大受法化乃至感通,因而深得利益,所以尽管钟博士一直是半闭关状态,严谨修身,潜心治学,也常常接到各种论坛以及学院的真诚邀请,而博士每每以修学尚浅推辞,只有恩师准许才会出来演讲分享。 本书即是钟教授在恩师慈命下六次演讲的汇集。分别是2009年9月19日讲于北京友成文化论坛的《金融危机的省思和出路——大变局下找寻中国精神》;2009年10月17日,上海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上的演讲《道义救危机——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2006年6月讲于山西大同的《八荣八耻——明道德知荣辱》;2008年8月讲于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百善孝为先》;2005年2月讲于澳洲昆士兰大学的
《珊瑚林》《金屑编》是袁宏道的两部禅学着作。《珊瑚林》是袁宏道仿照禅宗语录问答体形式阐述自己禅宗思想,《金屑编》是袁宏道自己的参禅心得。二书明代就比较罕见,现代不少研究袁宏道的学者对二书尚缺乏了解。王闰吉著的《袁宏道珊瑚林金屑编校释》以明万历清响斋刻本为底本,采用横排繁体过录,以新式标点加以点校,并对疑难字词作较为详细的注释。这项工作,对研究袁宏道的生平事迹、创作特色、文学观念、 思想,甚至对研究李蛰等人文学思想以及明代文学史也有弥足珍贵资料价值。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 人脉社交 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 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本卷时间起止为1949-2013。收入了像孟泰、向秀丽、雷锋、王杰、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李四光、邓稼先、韩素云、吴登云、孔繁森、任长霞、文花枝、郭明义、龚全珍…等逝去或健在的道德模范50人,将其归结成五大类。简介其生平,展开其事迹,并配置肖像或插图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 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 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锺叔河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