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全书分十六卷,共收入近 600种动物、植物、矿物各类药物,近2000条实用附方, 500多幅珍贵金陵古图,200多幅栩栩如生的手绘彩图。采用颜色和字母双重索引,查找方便快捷。
《本草纲目》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亦被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称为 16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 。然而,普通读者往往望而生畏,想读亦难寻入门之径;即使是文科学者,对医药文献,尤其是隐藏在其中的本草文献也同样感到陌生。该如何阅读这部皇皇巨著,《〈本草纲目〉通识》提供了一种路径。 本书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起,介绍了中国本草源流及各时期的代表著作,又从医药学、博物学视角,详细剖析《本草纲目》的体例架构与版本沿革。行文中不仅多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药用知识、经验,还涉及《本草纲目》中有趣的 冷知识 ,如食物相克中蜂蜜反葱的例子、同名异物中此鲨鱼 非海中沙鱼 的例子等,令读者在兴味盎然中了解《本草纲目》的真面目。
《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立足中医,汇通人文,瞩望哲学,传承中华国粹。创刊号(第一辑)主题是: 赓续数千年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
古人学画,以临摹为入门的基础。六朝谢赫便把“传移模写”列入六法之中而告诸后世。历史上大凡名家,莫不精通传统,尔后出神入化,始成自家风格,他们是深知“传移模写”的价值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陈陈相因者,越临越死,掉进古人窠臼不能自拔,这种人的临法,可称之为“死临”,不得画之活法,不通事物的道理。 绘画必须向自然学习,同时也必须向名家学习。所谓活法,便是通过临摹去体会名家自然的良苦用心,去学会观察对象和表达对象。从这个意义上看,“临摹”也是一种“写生”。 我们编选这套《中国画摹本》丛书,拟编入山水、花鸟、草虫、飞禽等内容,请各方名家提供画稿,目的就是要向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以便日夜体察,有所长进,以成就自己的绘画事业。
《中国画技法(草虫)》(作者梁丹雯)是《学画宝典》其中一册。 《中国画技法(草虫)》内容介绍:草虫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 形式和内容,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作为陶器上的纹饰到盛唐时期将其与 飞禽、花卉和蔬果作为一个画科以来,历代涌现出许多善画草虫的能手。从 名家的画风来看,宋元以工笔取胜,明清以小写意见长,现代国画大师齐白 石尤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纤毫毕现的草虫结合在一起,构思奇巧,造型精 准,墨色雅致,生动自然。许多画家以现实为基础,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 美丽多姿的小生物,诗情画意,回味无穷,留下了无数佳作,是后人学习借 鉴的宝贵范本。 画好一幅形神兼备、生机盎然的草虫画,并非易事。首先要认真观察草 虫的结构特征、动态,把握其运动规律,不可随意编造。对不同的草虫,要
本书是一本以临摹为主的高考美术辅导书,可供美术高考考生在备考阶段使用。书中收录了大量以线描技法为主的局部速写作品,主要分为眼、部、口、耳、头、手、足和衣纹几个部分。每部分都有提供读者在书中直接作画的“描摹”训练和“照片抽线”训练的环节。这种在书本上直接进行绘画训练的方式很好地提高了书籍的临摹性和实用性。书稿还选用硫酸纸等半透明材料,从根本上区别市场上的同类书籍。
《小墨香书》是一套为爱阅读的读者设计的口袋书,采用小开本设计,便于随身翻阅。本套书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读者在闲暇之余,增长读者的传统文化知识。 其中小墨香书编委会主编的《本草纲目/小墨香书》分为上、下两篇。节选了本草纲目中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兽部的部分物种,并对其进行了重点介绍。 本书版式新颖,插图雅逸,装帧精美,印刷考究,既可收怡情悦性之效,亦可得“暗香盈袖”之趣。
宋小妹同志等编撰的《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为系统研究太白七药的专著。书中以笔画为序,收载了太白七药共96种。对每种药材一般从药名(包括出处)、异名、释名、来源、植物形态、生长环境与分布、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临床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临床应用、附注等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的项目则不写,配有插图;附录部分收载了民间流传甚广的太白七药药性歌诀;书末附有药材中文名(包括异名)索引和原植物拉丁学名索引。《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陕西秦巴特色太白七药资源的研究现状,既突出了民间医药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供广大民间医药研究者、医药院校师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目前,书法图书品种繁多,定价、开本、印刷工艺良莠不齐,令读者眼花缭乱,而市场上最为缺少的是高端精品书法图书。《碑帖珍品临摹本:米芾草书帖》属于高端产品,资料好,市场创意新,大开本,内文用纸为特种纸,采用少见的调频网印刷技术,此类图书的市场潮流,是书法爱好者临摹,收藏的珍品。
暂无内容简介。。。。。。
《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立足中医,汇通人文,瞩望哲学,传承中华国粹。创刊号(第一辑)主题是: 赓续数千年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 本集刊倡导中医药与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法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建筑学、民俗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范式,具有独特的中医药人文视野,展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汇通,承载中医药富有的文化内涵,续往圣绝学于当下。本辑包括四个栏目 中医药文化、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药政策法规、杏林漫笔,共收录34篇学术论文,既有哲学领域的名宿佳作,又有中医药领域的名家宏论。博学鸿儒、岐黄贤圣,不吝墨宝,赐稿本刊,使本刊擅于雕龙,播撒橘井泉香于四方,必将推动全国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工作。
宋小妹同志等编撰的《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为系统研究太白七药的专著。书中以笔画为序,收载了太白七药共96种。对每种药材一般从药名(包括出处)、异名、释名、来源、植物形态、生长环境与分布、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临床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临床应用、附注等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的项目则不写,配有插图;附录部分收载了民间流传甚广的太白七药药性歌诀;书末附有药材中文名(包括异名)索引和原植物拉丁学名索引。《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陕西秦巴特色太白七药资源的研究现状,既突出了民间医药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供广大民间医药研究者、医药院校师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代表人物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历年发表的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的研究论文的汇编,研究的对象包括皮科、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画派、杜倍雷、温克尔曼等人物,在有限的篇幅里,佩特为我们勾勒出了他心目中的文艺复兴的全貌,构成一种对文艺复兴的总体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