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是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部学术专著。全书由“牵牛与织女”、“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重庆附近发现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整理重庆江北汉墓遗物纪略”、“饕餮终葵神荼郁垒石敢当小考”、“北温泉缙云山之石刻”、“重庆附近之汉代三种墓葬”、“西藏拉萨之唐蕃会盟碑” 8 篇文章构成,研究对象多涉及神话、传说、歌谣、建筑、砖雕、碑刻和墓葬等。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分为东北的地方沿革、边界交涉、东北居民史的考察、东北的主要民族与人口分布、东北境内的汉族、东胡系各族、蒙古族、满洲旗人等八章,考证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政治建置沿革、民族等问题,并附图表及“东北新图”一幅。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著作。全书共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其下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涉猎广泛,体悟性强,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其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和对当时衰落的政治、社会风气的痛恶,表现出其权变、实用、融通诸家的思想。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至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钟书国学精粹:大学中庸》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译文,以飨广大读者。
《钟书国学精粹:千字文》是我国历史上综合性蒙学读物的开山之作,出自南朝才子周兴嗣之手。《钟书国学精粹: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肋者,焉哉乎也”结尾,共250句,每句四字,句句押韵,前后连贯。全书以一千个汉字勾勒出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博物、社会、历史、伦理、教育、饮食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有对自然中日月星辰、雨露冰霜的描述;有上古帝王治理天下事迹的记录;有个人修养、出仕理民、居家处世的规范;有记述朝廷君臣相得,诸侯、文武贤臣的建树;有表现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之后的悠闲自得;也有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等。
《钟书国学精粹:笑林广记》版本众多,以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名游戏主人纂辑的刻本备受推崇。此书于明清笑话集中取材,共收集一千多个笑话,分为十二部,每部皆有其独特主题:一古艳(官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钟书国学精粹:笑林广记》语言风趣幽默,文字简练生动,形式短小精悍,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珍品。书中对人的懒惰、吝啬,官场上的行贿受贿、阿谀奉承等都各有所讽,各有所讥,可谓是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人生世相百态尽在其中。本书之所以能在极强的喜剧效果中对生活中的丑恶本质进行一针见血地揭露,不得不归功于作者娴熟的表现手法,即充溢其中的夸张、幽默、滑稽与诙谐等元素。
本书特别从《百家姓》中挑选了126个比较常见、内容丰富的大姓,分别从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名人,名人故事四大角度寻根问祖, 探秘访盛,演说上下五千年的姓氏文化。
《小学诗词格律读本》内容是解决学生对格律的认知,然后教会学生创作格律诗。 1.《小学诗词格律读本》各选入古代经典诗词100首。 2.入选作品既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行本衔接,又兼顾全国各种流行版本,继而选入内容、格律兼美的典范之作。强化学生诗词基础、拓展阅读之功能,兼顾教师、家长了解与掌握诗词格律的相关常识。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词; (2)主持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即人教版全国通行本增选的古代诗词; (3)依据“一纲多本”的原则,选入各地方出版社教材增选的古代诗词; (4)编者根据代表性,选入格律规范、内容形式兼美的作品。 三.编写体例 1.每册100首,包括诗、词、曲等。分为诗、词、曲三大板块。 2.每册七个单元:诗歌部分,分设“古风”、“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五个单元;词、
《菜根谭》,明朝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编著。书名蕴含“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意,是一部论述修身养性、处事治学、待人接物的格言集。它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及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于一体,形成了这样一本反映中国人生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热忱,也有栽花种草、赏月弹琴的隐逸之情;既有呼吁人们正心修性的劝世之心,又有透析人生后的道德自律。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格言集,《菜根谭》流传至今,为一代代读者提供了精神养料,同时也吐故纳新,发展出多种版本。本书以中华书局2008年9月版《菜根谭(插图本)》作为选本,内容选取《菜根谭》中通俗易懂、广为传诵的精要名句,配以符合名句主旨的评注、故事及古画碑帖,辑录成篇,作为了解国学的入门级读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领会到名句的处世
《童蒙须知名贤集》由孟琢、彭著东所著,为《童蒙须知》和《名贤集》的合集,《童蒙须知》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的启蒙读物,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汇聚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与谚语,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中国的兵》的主体部分是雷海宗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从侧面发力,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6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钟书国学精粹: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钟书国学精粹: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是选辑明末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都是这类小品文的代表作。这些文献言简意赅,凝结着先哲的智慧灵光,后人多将这些格言看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处世的准则。举凡立身、心性、持家、教子、行事、交友、居官、治国以至读书、治学、习艺、人生、自然无所不及,包罗万象。这些格言式的小品文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准则,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建构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儒家主流文化传统。
《钟书国学精粹: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著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作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并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阅读《钟书国学精粹:菜根谭》,能让你从容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刻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对人生有新的体味,对心智有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