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杰里 H.本特利教授全球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 跨文化交流 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海洋文化产业分类及相关指标研究》共分为八章,分别从海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现状、统计理论、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实施方案、软件系统设计方案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德加谟审美教育八讲》一书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校就获得初步的审美观,其重要性不亚于培养孩子的认识观、道德观。当前的审美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审美教育只有专业人员参与;第二,审美教育仅涉及世界美的一方面;第三,当前的审美教育导致学生只能间接探索美,比如仅在图片或绘画中发现美,而非亲自从事物中探寻美。若要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观,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获得正确的审美观。鉴于此,本书在自然和艺术方面对美的含义和表达进行了直接、非技术性分析。还阐述了发现美的方式和途径,其中不仅涉及绘画和塑像,还有自然、机械以及生活中的艺术。相信会对关注孩子审美教育的家长和教师有所启发。
发展西藏文化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第五次西藏座谈工作会议上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必然选择,《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探讨分析,认为挖掘藏民族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是符合藏族实际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及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论证,可以得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点、线、面等三个层面上得到加强,它们能够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增加人民收入和拉动就业提升,并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等。
本书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反映了一个老外在中国的10年生活,内容生动有趣,文字轻松活泼。作者通过这本散文集将幽默的社会评论和在中国居住的生活图景,以及在中国遇到的趣闻乐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起到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书中诙谐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美国公民的幽默感,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观点。阅读此书,也能够让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的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鲁进、魏明德著的《舞在桥上(跨文化相遇与对话)》由两位旅人,也是两位杰出的学者共同写成。她,从中国腹地四川小城出发,走进了法国文化的瑰丽殿堂;他,从法国出发,周游世界,然后在中国古老文明中觅得归处。他们相遇,对话,意外发现,虽作相逆之旅,却在精神的星空里遥遥相契。虽然地球日渐变得小而平,但是,从一种语言走进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明切入另一种文明,从来都不是易事。他们是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著述的学者,是永远走在桥上的智识舞者,是探路觅途的奥德赛,但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脚下的路,与徐光启和利玛窦的道路相交会。 书中充满新意的插图都是作者之一魏明德教授所绘。
《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收入笔者自2009年2月15日起至今,在担任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期间对外发表的演讲、回答记者提问以及在一些知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等内容。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当代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也是建设创意城市的强大引擎。《文化科技结合与创意城市建设(2010年深圳文化蓝皮书)》结合近年来深圳推进文化与科技结合,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深入阐发文化与科技结合对于文化发展和创意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探讨加快创意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思路对策。以此为中心,对如何促进城市文化的科学发展、如何推进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结合、如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体制机制等,均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作了深刻论述,提出了切实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