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了几十位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其中包括孔子、鲁迅、蒙田、培根、马克思等,对他们各自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逐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任何一位伟人的成功都与书籍密不可分,很多人把书比为良师、益友、阶梯、钥匙、粮食、知已,作过由衷而热烈的礼赞。作者认为,几乎每一位文化名人都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独特的读书经验。把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读书经验,加以梳理,总结出一些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方法,介绍给今天仍在学习的人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周边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中俄从建立 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 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再到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运行,不断迈上新台阶。俄罗斯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音乐的*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现在游牧 小 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 大 文化的结合处上。 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 大 文化的中转站,甚至某些区域,如河中地区还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文化空间展现出一个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复杂性得益于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高度融合。此外,人们总是喜欢谈论不同族群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策略,本书将会用人们喜爱的历史细节对此加以详细描述。
是杰里 H.本特利教授全球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 跨文化交流 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一提起巴基斯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 老巴 、 铁杆儿 这样亲切的称呼。的确,中巴友谊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两国之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友好深植于两国民众心中,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属于两国*广大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陆树林主编的这本《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的23位作者都是曾长期从事中巴友好交往的资深外交官和各界知名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生动回顾了自己和巴基斯坦各界民众的真挚友谊,讲述了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这些故事或娓娓道来,或以小见大,或激情洋溢,或严谨庄重,朴素中透露出真情,平凡中蕴含着深刻,唱响了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历久弥坚的主旋律。这些故事如同盏盏明灯、涓涓
顾晓英,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市精品课程主持人。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校”,近年来,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绩卓著。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逐梦新时代。本书收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几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对各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具有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2006年10月11曰至12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甘肃省环县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各地开展试点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情况与经验,并就如何借鉴试点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研究和讨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于2003年启动的一项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系统工程。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实施,“保护工程”采取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通过试点地区或项目的积极探索,摸索出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保护工作经验。为此,文化部先后公布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40个项目,其中综合性试点6个,专业性试点34个。40个试点项目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及有关
本书是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中的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分册。全书共分上中下编十四章,记述了19世纪中叶及二十世纪初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及成就。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日近代文化交流的整体状况,有助于读者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近代中日文化的关系。
本书上篇侧重回顾四十年传播学中国化的历程,分析传播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学术争论和未来发展。下篇一方面对传播学各主要研究领域,如说服传播,政治传播等研究成就进行专题评述;另一方面则按年代主要探讨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厦门大学为基地开展华夏传播研究开始到当下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力图呈现华夏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本土化重要领域的成果。
普陀历史悠久、人文深厚,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普陀更是东亚海上丝路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距日本长崎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历史上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通过航海在这块海洋区域得以实现并相互融合,因而在普陀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人文遗存,如春日丸与桃花岛的白雀寺、如韩国孝女与东港的沈清院,如日本高僧慧锷与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等等,在史书典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如16世纪东亚民间贸易中心双屿港,如古代海商航行风动力帆船的主要通道、被成为普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石牛港等等,至今普陀人民和日韩两国沿海一带的人民仍保持着许多生活习俗包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似性。
本书对地方政府的竞争及其竞争秩序的治理进行深入研究,着重论述了: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理论基础;消极竞争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消极竞争行为的形成机理;竞争秩序的治理机制。本书还以我国的长三角洲区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规制长三角洲区域地方政府的竞争秩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机制的创新、市场制度的完善、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等方面着手。本著作的创新之处还在于:以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竞争秩序的形成路径,对消极竞争行为形成机理做了多层次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将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概括为资源模式和制度模式,提出了治理竞争秩序的有效对策。本书将有助于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竞争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与理性。
跨文化交际学与实践运用密切相关。针对跨文化交际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在概述部分列举了丰富的案例,对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分析,为阐释理论服务,使学生对理论有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身边的跨文化交际实例。为编写本教材,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身处典型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留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人们面对文化差异与冲突时所持的态度与倾向,并将这些数据运用到本教材中。本书后提出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其理论与观点来自于众多学科的综合阐述,如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其中,人类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它为跨文化交际
曹正文在独立执编 读书乐 时,正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施蛰存、夏衍、冰心、章克标、赵家璧、徐铸成、王元化、罗竹风、徐中玉、秦牧、蒋星煜先生 都还健在,曹正文亲自上门,请这些文化名宿谈自己读书经验与当年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我看,米舒编报,他很注意文化传承,他尊老敬老,在编版之余,常常去这些文化老人家中聆听教诲,日积月累,获得了不少文化名宿的口述历史。今天,曹正文将这些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访谈录,对读者了解当年历史,学习这些文化名宿读书、写作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广大读者是有启发的。 《文化名宿访谈录》这本访谈录只是曹正文当年编 读书乐 的副产品,但它带给读者同样有益智与启迪作用。
由江涛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共分十一章, 结合案例讨论了文化和交际的关系以及文化对于交际 过程的影响,书中提出了许多新观念及新方法,以适 应跨文化交际发展的需 要。书中主要介绍了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 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 知识,即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语境与交际、面子 与交际,比较了中西方价值 观的差异及不同文化的谈判风格、习俗礼仪,阐述了 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问题 和解决方案,即交际障碍、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 力培训及不同文化的交际 模式。 本书观点新颖,条理清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国 内外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和 现状,还可以体会到文化和交际的密切关系。文章深 入浅出,对于外语教师、 大学生以及从事外事工作和修学旅行人员都将有所裨 益。
纳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 定海 上海 普陀山 武汉 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确实是这个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国家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内容从为具象的商品贸易到为抽象的哲学义理,从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事迹到跨越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广为人知的佛教往来到少有介绍的医学历算天文科技等无所不有。 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及其走向》介绍了实践作为人的根本存在方式被自觉揭示出来,是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所实现的观念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其中,与人类如影随形的文化自然被看成是实践的产物,而非实践之外的神秘东西。为此,实践与文化的关系就有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必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及其走向》作者正是立足于这个角度,认为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及其相应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那种具有超越现实的意义取向才是文化的本质,这是文化具有“化人”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在交往中实现自身,文化交往的本质和意义在于共享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性成果。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在文化交往中实现自身,文化交往的每一个发展都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步。全球化时代的交往普遍化是由资本的推动而行进并以资本为主导的,
这本《当我们走在异国他乡——中西舞蹈文化的对话》论文集记录了首批留学师生的感悟,价值在于它是我国部舞蹈艺术专业公派留学师生的思想成果,在于它的真情、真事、真悟和真论。我们的生命看似是一个陌生的道路,时时都会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敢于经历不同的生活,积累经验,不仅仅依靠自我探索、善于交往、善于取他之长、善于走出熟悉的生活。做一个思想的拓荒者,才会为生命赋予不同的光彩。我们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份终生的职志,不追名逐利,以开放的心境接纳一切,收藏过去,面向未来。愿这部论文集不仅收藏了各位师生留学的精彩、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留下一份为中国舞蹈事业励志的责任和留言……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西传统伦理精神文化研究》选择中华文明的古圣先贤老子和孔子遗存的经典古籍,从道家和儒家伦理精神文化的层面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理论探索,分别探讨了水、孝、信、仁、礼等的真义,并反观我国现时代伦理道德的种种问题,从中明辨两者的契合件,尝试厘清破解我国现时代伦理困境的正确的价值目标、理论思路与实践取向。 同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西传统伦理精神文化研究》有目的地选择西方文明中四位不同时期的伦理学家亚里斯多德、韦伯、尼采、尼布尔等人的经典文献,从他们思想的不同关注点出发,分别辨析了友爱、幸福、女权、超人等理论问题的特定意涵,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展开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从而富有针对性地揭示了这些经典文献所承载的伦理精神文化的两重
《大时代大担当 中央民族大学讲座》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王财贵先生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 儿童读经运动 ,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学者之一。他不仅关注儿童的经典阅读,也关注成人对于经典的学习吸收。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11年及2015年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读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