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了几十位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其中包括孔子、鲁迅、蒙田、培根、马克思等,对他们各自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逐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任何一位伟人的成功都与书籍密不可分,很多人把书比为良师、益友、阶梯、钥匙、粮食、知已,作过由衷而热烈的礼赞。作者认为,几乎每一位文化名人都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独特的读书经验。把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读书经验,加以梳理,总结出一些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方法,介绍给今天仍在学习的人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周边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中俄从建立 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 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再到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运行,不断迈上新台阶。俄罗斯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音乐的*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现在游牧 小 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 大 文化的结合处上。 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 大 文化的中转站,甚至某些区域,如河中地区还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文化空间展现出一个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复杂性得益于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高度融合。此外,人们总是喜欢谈论不同族群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策略,本书将会用人们喜爱的历史细节对此加以详细描述。
是杰里 H.本特利教授全球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 跨文化交流 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西方汉学界的唐诗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近几年,随着一股令人瞩目的 宇文所安热潮 ,对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成果的得失、优劣、洞见与误读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丽芸选择白居易这个文学命题在英美汉学界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对英美汉学界的白居易诗译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详尽介绍,为唐诗研究中此类中心命题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讨做一个尝试,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唐诗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反思。
顾晓英,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市精品课程主持人。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校”,近年来,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绩卓著。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逐梦新时代。本书收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几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对各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具有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旨在对柏拉图与荀子的正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至今是学界的一个空白。作者采用了功能还原的方法来比较柏拉图与荀子政治思想,这一方法有益于打通不同文明和思想传统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本书发现柏拉图与荀子之所以在正义的实现问题上踌躇于人治与法治之间,因为他们意识到法治与人治都有局限,需要相互配合。柏拉图倾向于以法为主、以人为辅,而荀子倾向于以人为主、以法为辅。
《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所收入的内容尽管只是笔者三年来诸多努力的一个缩影,但也算得上是辛勤付出的好见证了。笔者在文中流露出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韩国,并且希望中国能与韩国一道为发展两国关系而努力的美好愿望。 书中收入的所有文章,笔者都曾用中文发表过,其中需要翻译的部分则由驻华韩国文化院申海燕小姐完成,而后通过笔者的严格校对终确定。出色的翻译都归功于申海燕小姐,若翻译部分存在问题实属笔者疏忽,望给予理解。
本书是国内外部孔子学院传播研究的专著。全书由三篇构成:篇总结孔子学院海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特点。或提出对策。或预测走向。第二篇以海内外媒体孔子学院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评话语分析、量化内容分析等方法,把握特点、剖析问题、预测走势,提出应对海外媒体、孔子学院网站建设与优化及其传播的策略。第三篇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孔子的传播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语言观、和谐观等进行深入研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对于推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孔子学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供孔子学院院长、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阅读,也可供从事跨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
纳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 定海 上海 普陀山 武汉 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总编辑叙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位做到全国家出版集团***的杰出编辑,作为操作过许多重大、复杂出版项目的资深出版人,作者对编辑这份职业理解至深,言简意赅地将毕生出版工作心法凝练于这本小书之中。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文明的初期,今日中国的边疆居民,便同境外诸族有了相当广泛的文化接触。任何民族的文化接触、文化交流的历史,都是动态的,这一动态的主要表现在于它的多样性。另外,它还是立体的、双向与多向的,而非平面和单向的。 中华民族对外文化交流史,其璀璨辉煌的物质文化常常令人眼花缭乱。当人们集中注视中外文化交流的这一现象时,其实有许多值得重视的事物往往被掩盖了。发掘并探究这些容易被掩盖的比较陌生的领域,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史,自然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这是一场接力赛。本书是这一接力赛的一份描述,在阅读本书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史那丰富、复杂、千姿百态的真实,便会展现在您眼
跨文化交际学与实践运用密切相关。针对跨文化交际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在概述部分列举了丰富的案例,对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分析,为阐释理论服务,使学生对理论有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身边的跨文化交际实例。为编写本教材,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身处典型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留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人们面对文化差异与冲突时所持的态度与倾向,并将这些数据运用到本教材中。本书后提出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其理论与观点来自于众多学科的综合阐述,如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其中,人类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它为跨文化交际
《实用跨文化交流教程》包括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四个部分: 部分对本单元涉及的话题作一个概括介绍。第二部分提供一篇课内阅读、两篇课外阅读文章。课内阅读文章后列有词汇表、难句解释,并且编有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阅读理解题、讨论题等)。两篇课外阅读文章后也有难句翻译、阅读理解练习。第三部分设计了与话题相关的课堂活动,包括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内容翔实。第四部分提供背景知识,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是学生自学或教师备课的有力帮手。本书由李果红任主编,郭亚莉、姚冬莲任副主编,刘绍龙教授、楼荷英教授审稿。
《大时代大担当 中央民族大学讲座》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王财贵先生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 儿童读经运动 ,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学者之一。他不仅关注儿童的经典阅读,也关注成人对于经典的学习吸收。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11年及2015年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读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撷取中国百年风尚中*代表性的元素,如服装、发式、饮食、交际舞、流行歌曲,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从风尚流行遭遇的禁锢、思想观念在禁锢中突围等角度,对中国百余年来的风尚变迁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梳理。
《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确实是这个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国家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内容从为具象的商品贸易到为抽象的哲学义理,从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事迹到跨越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广为人知的佛教往来到少有介绍的医学历算天文科技等无所不有。 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