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   ( 64416 条评论 )
    • 黄仁宇 主编 /2015-08-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 大历史 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 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 大历史观 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

    • ¥30.7 ¥40 折扣:7.7折
    • 明朝简史:一书读透大明三百年,揭示帝国由盛转衰的秘密.
    •   ( 73659 条评论 )
    • 吴晗 著,斯坦威 出品 /2019-11-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为中国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吴晗先生对于明史的研究文字既鞭辟入里,又通俗易懂,是大众读者了解明代历史的很好的版本。 本书选取《明史简述》《朱元璋传》《明史(未完稿)》《读史札记》等,并精选先生关于明代社会、历史问题的其他史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归纳汇总,结合历史背景、评述得失兴亡,并配插图。力图使读者以*小的篇幅,在*程度上了解明代历史。

    • ¥44.5 ¥48 折扣:9.3折
    • 纵横塞北——元末乱世和明帝国的崛起
    •   ( 2335 条评论 )
    • 赵恺顾晓绿 /2016-09-01/ 团结出版社
    • 从一个怯生生的懵懂少年到君临帝国的无上权威,妥懽帖睦尔如何成功的仅用7年时间便夺回了长期旁落的大权?富饶的江南大地之上,各路军事力量又上演着怎样空前惨烈的争夺战?在群雄纷争的过程中朱元璋又如何步步为营,积聚起空前强大的力量?从西北到辽东,北元与明帝国在近十年时间里展开过多少次关键性主力会战?面对明帝国重兵集团的步步紧逼,北元方面是否全无还手之力?本书将首次为您全境式的展现元末明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32 ¥32 折扣:10折
    • 三案始末(插图本)影响大明王朝命运的三大谜案 阎崇年、李洁非、马伯庸 重磅推荐
    •   ( 2571 条评论 )
    • 温功义 著,燕王WF 绘 /2022-10-1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三案始末》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 案情分析 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 造因 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后又通过天启、崇祯两朝对此进行的连续翻案,更呈现出门户之争的面目,为明代亡于党祸戾气埋下了伏笔。

    • ¥34.5 ¥45 折扣:7.7折
    • 南明史:1644——1662
    •   ( 7503 条评论 )
    • [美]司徒琳 著,李荣庆 等译 /2017-06-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内有文官党派纷争,外无武官英雄崛起,恰逢战事众生缭乱,体制上政治制度内部牵制消耗、外力无法使出,南明之倾根源可溯。 《南明史:1644 1662》的目的是回答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这一问题。由此出发,作者司徒琳所讨论的是明朝世袭君主统治失陷后18年的历史进程中所映射出来的溃败根源。 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主要把明朝由强变弱的原因归结为 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 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作者同时注意到以上两点并不是仅有的两个把明朝引入灭亡的原因,近代经济变迁的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内部冲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败仍是明朝灭亡主要的原因,而这内部冲突的根源,在朱元璋太祖从一开始设计官僚制度时就已埋下。随着时间推移,文官内部的党派纷争、在外武官战斗力沦为平庸,内忧外患,大厦

    • ¥40.1 ¥49 折扣:8.2折
    • 明史十二讲(精装)
    •   ( 2174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21-04-16/ 中华书局
    • 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什么手段空前集权?燕王朱棣又是怎么把自己的侄子赶下皇位的?倭寇、白银、西学,晚明面临着怎样的大变局?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成功了吗?四百多年也发生过一次朝鲜战争,结局到底如何?先安内,还是先攘外,明代的选择如何给后人以借鉴?文人从政,难道必然导致悲剧? 明史权威、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紧扣明代历史发展十二大关节,讲述来龙去脉,还原历史现场,为我们描画出明代的全景样貌。

    • ¥45.9 ¥58 折扣:7.9折
    • 明史讲义(蓬莱阁典藏系列)
    •   ( 1373 条评论 )
    • 孟森 著,商传 导读 /2019-05-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 ¥35 ¥50 折扣:7折
    • 马上治天下:鳌拜辅政时期的满人政治(1661—1669)(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一力馆)
    •   ( 806 条评论 )
    • [美]安熙龙Robert B. Oxnam) /2020-0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以英文写就的*部,也是海内外清史学界迄今*一部全面研究鳌拜辅政时期的专著。作者围绕鳌拜辅政时期的制度、政策及政治人物,探讨了满洲精英群体在首崇满洲、调适满汉过程中的选择与困境,揭示出清朝入关后满人政治的复杂面相。传统观念往往将鳌拜辅政时期视作一段失败的复旧尝试,却忽视了其在清初政治演变中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本书认为,四辅臣在官僚体制、地方治理策略以及军事与对外实践等方面,均试图建立以满人为主体的新政治秩序,并在整体的治理策略上纠正顺治朝后期明显的汉化倾向,其部分遗产亦为康熙帝所继承。

    • ¥47.5 ¥69 折扣:6.9折
    • 皇帝的四库:乾隆晚期的学者与国家(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 966 条评论 )
    • 【美】盖博坚 著 /2019-10-1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传统观点认为,清朝统治下的满汉矛盾十分尖锐,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目的在于发起“文字狱”。本书作者在不否认“文字狱”与《四库全书》编纂存在密切关系的同时,更加强调皇帝、官员与士人之间的政治与学术博弈。汉族知识分子积极发挥学术优势,主动参与《四库全书》遗书搜集、校勘和编辑等活动;满族官员主要担任管理之职。满汉官员形成了某种分工,并促成了《四库全书》的顺利开展。此外,本书通过对比 “汉学家”和“宋学家”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充分肯定了两家各自之优长,尤其肯定了“汉学家”的“考据”方法所具有的现代性,打破了以往认为“乾嘉考据”学派暮气沉沉的观点。 本书是至今为止海外汉学界罕有的关于《四库全书》研究专著,且对清代政治史和学术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出版后获得了1989年度美国亚

    • ¥47.5 ¥69 折扣:6.9折
    • 晚明大变局
    •   ( 11532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18-06-01/ 中华书局
    • 《晚明大变局》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 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宏阔的学术视野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梳,本书中,樊先生在诸如 倭寇 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问题等上,澄清了人们的诸多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樊树志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首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还原了瞿汝夔在西学东渐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成功仅归功 三大柱石 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说,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 ¥49.1 ¥68 折扣:7.2折
    • 甲骨文丛书·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   ( 5479 条评论 )
    • 王笛 著 /2019-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我喜欢过去大慈寺后面的和尚街的味道,但是现在那里变成太古里了。 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和城市革命带来了便利,也带走了古城成都的风貌,地方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撰写历史来找回这座城市的记忆。 《消失的古城》提供了丰富的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讲述了成都这座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它为我们精心描绘了听戏、泡茶馆、逛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活动,以及乞丐、妓女、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剃头匠等各种身份的人,在这座城市中为生活而挣扎。 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我们看到成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并留下深刻的思考。

    • ¥46 ¥69 折扣:6.7折
    •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新版)
    •   ( 6857 条评论 )
    • 史景迁 著,温洽溢 吴家恒 译,理想国 出品 /2020-12-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满清政权何以维持长达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其中的重要关键是满人入关之后即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是不足长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思想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满人的统治。雍正刊刻印行的《大义觉迷录》一书,除了政治动机之外,更蕴含了内在深层的文化意义。本书讲述了《大义觉迷录》这部奇书的形成、流传、禁毁的细腻过程,乃由其间横生的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旧文人的宿命。 史景迁作品系列: 《追寻现代中国》 《中国纵横》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太平天国》 《改变中国》 《曹寅与康熙》 《康熙》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 《王氏之死》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胡若望的疑问》 《前朝梦忆》

    • ¥48.9 ¥62 折扣:7.9折
    •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   ( 1089 条评论 )
    • (英)斯当东 著,叶笃义 译 /2014-03-01/ 群言出版社
    • 在乾隆当国时期,曾有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航海而来,在历时两年的访华期间,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就是使团负责人之一斯当东综合这些资料后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对大清帝国盛世时代的中国社会,作了面面俱到具体入微的观察,出版后轰动世界,从此成为西方汉学家论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权威的资源和依据。 本书翔实记录了1792-1794年英国使团航海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的经过,其史料性价值及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一份以西方人目光对中国清朝社会的全面审视与观察,更有完整的航海行程与日志、沿途国家与地区的社会风貌甚至动植物种类记录,对我们了解18世纪末期整个世界的经济人文状况,并在此背景之下重新思考中国的地位都大有裨益。

    • ¥40.3 ¥66 折扣:6.1折
    •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   ( 5053 条评论 )
    • 姜鸣 著 /2015-08-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西太后带着光绪跑到西安,清廷大乱,无人收拾残局之际,清廷想起了被闲置的李鸿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二日,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 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 李为免再成为替罪羊,本欲观望,但北方局面实在无法收拾,慈禧在逃亡途中电催李鸿章北上。无奈,李上京求和,在悲伤的心境中开始了他与洋人噩梦般的周旋.1901年7月25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 签约后两个月,被李鸿章倚为强援的俄国政府再度发难,试图攫取更大权益,并威逼李鸿章签字。而当时这个位年迈的重臣因为感染风寒

    • ¥37.8 ¥54 折扣:7折
    • 大元史与新清史(精)[“The Great Yuan History” and “The New Qing Histor
    •   ( 2286 条评论 )
    • 沈卫荣 著 /2019-05-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作者力求对以往的中、西方历史学者视角下扭曲或片面的西藏历史做一些普及和解释工作。作者梳理了以往和近年来对于蒙元史、清史研究方向和历史性质的不同意见,认为历史研究不管大小、新旧,其*基本的学术实践还是应该回归到对多语种历史文献的发掘、解读和研究,并借此来重建历史的真实。历史研究需要把历史故事放回到其本来的语言、社会和历史的语境中来考察,以充分展现历史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 ¥40.6 ¥58 折扣:7折
    • 重写晚明史:晚明大变局(平装)
    •   ( 1393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20-12-19/ 中华书局
    • 本稿《重写晚明史:晚明大变局》是明史研究专家樊树志教授的倾注毕生研究之功而成的五卷本《重写晚明史》的*卷,也即导论部分。《重写晚明史》是樊树志先生引用推介学界z新研究成果,以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历史观书写解读晚明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樊树志先生说。《重写晚明史》的立意宗旨就是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历史的得失,总经经验,为当下和明天提供借鉴。 2015年出版之《晚明大变局》即是本稿z初的单行本,今纳入《重写晚明史》,作者对书稿导言及部分章节做了相应补充或调整。

    • ¥41.2 ¥52 折扣:7.9折
    • 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平装)
    •   ( 3056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19-04-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 重写晚明史 系列之一。 内忧与外患,是晚明王朝面临的一个生死难题。在这个两难之境间,朝廷的急于求治却遇到了大臣的相互倾轧。边关沦陷,中原土崩,大明王朝在朝臣不断的党争和倾轧中 气数 殆尽。 本书分四章:*章《崇祯:清查阉党逆案》,第二章《辽东:大明王朝的隐患》,第三章《皇帝急于求治,大臣倾轧不已》,第四章《民众反乱,中原土崩瓦解》。作者站在全球史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在遍阅晚明各种史料的基础上,由朝廷间的日常细节建构晚明大历史。

    • ¥49.1 ¥68 折扣:7.2折
    • 如果故宫会说话
    •   ( 6407 条评论 )
    • 杨原 著 /2020-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北京的紫禁城是清代的皇宫,内中的每一处都有着帝后生活的遗迹。随着近些年清宫戏的热播,人们对清代宫廷生活也越来越关注,如后妃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个性分别是什么样的,皇帝每天的饮食又是什么样的,诸多话题早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谈资。这部书希望以故宫的实地为线索,将与之相关的清代宫廷历史向读者进行介绍,例如故宫御花园是清代宫廷秀女选看时常用的场所,通过历史档案和官书记载,向读者介绍清代皇帝在这里选秀的制度和故事,让读者能够对北京故宫的各处景物有一个更为深度的体悟。这部书现拟就以20至30个宫廷生活的侧面,从故宫谈起,一处景物带入一段历史的话题,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故宫,以故宫实地为线索阅读历史。

    • ¥45.8 ¥68.8 折扣:6.7折
    • 甲骨文丛书·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   ( 9341 条评论 )
    • 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 著;王帅 译 /2017-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雄壮威严的中国皇帝之皇城 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游牧帝国与农耕帝国的合二为一造就了庞大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哺育了汉文化与汉人的两河流域 支那 是如何将满洲、蒙古、西藏、新疆等周边地区统一起来的?14世纪后半叶元朝的北徙与明朝的崛起,直至19世纪初清朝的盛极而衰,亚洲激荡的450年尽在本书之中。

    • ¥43.3 ¥65 折扣:6.7折
    •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
    •   ( 4285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18-08-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 重写晚明史 系列之一。作者站在全球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本书从嘉靖间内阁更替下笔,描述了张居正从内阁中脱颖而出,并以天下为己任实施新政改革等的历史过程。 作者在遍阅晚明各种史料的基础上,还原了朝廷间的日常细节,诸如大臣的沟通相处、皇帝与阁臣的问答对话、给皇帝授课讲学内容及上课过程等,通过这些难得一见、颇具生活气息的细节,立体呈现出一段鲜活而带着温度的晚明大历史。 本书分五章:*章《嘉靖隆庆时代的政局与内阁》,第二章《张居正与万历新政》,第三章《皇帝朱翊钧与首辅张居正》,第四章《张居正之死与朱翊钧亲政》,第五章《盛世的武功:万历三大征》。

    • ¥40.4 ¥56 折扣:7.2折
    • 清朝大历史(精)
    •   ( 1456 条评论 )
    • 常建华 著 /2020-03-07/ 中华书局
    • 本书是著名清史研究学者、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立意国家认同、以大历史观整体讨论清代历史之作。全书以十六章篇幅精炼讨论了清朝如何承接明朝治统、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构建基层社会、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以中国视角探讨*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国家治理。

    • ¥49.1 ¥68 折扣:7.2折
    • 康熙四十年欧洲那些事儿
    •   ( 149 条评论 )
    • 马瑞民 /2022-11-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擅长跳芭蕾,兴建凡尔赛。法国服装美食、文学艺术等软实力征服世界直到今天,说法语成为时尚。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视落后的俄罗斯为耻辱,为痛苦。他亲赴欧洲全面学习西方,他废寝忘食地对俄罗斯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却遭到误解、抵抗,甚至军事政变。他铁腕镇压反对者,终把一个贪恋陆地的中世纪农业国打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沿海文化、经济、军事强国。 大清康熙皇帝少年即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抗俄军,灭噶尔丹。清王朝发展到极盛,揭开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康熙把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到**,也揭开衰败的序幕。和欧洲的思相自由、科技发展、富国强兵相比,康熙皇帝没有为新时代奠定基础。中国与欧洲檫肩而过,再也追赶不及。

    • ¥45.8 ¥58 折扣:7.9折
    • 末世:清王朝的最后十年
    •   ( 163 条评论 )
    • 王先明 著 /2019-05-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稿以新的视角、客观地剖析了清王朝*后十年的历史,义和团运动、新政改革、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晚清*后十年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书稿对当时中外各国发展的情况、实力变化等进行了全面解读,为读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参考。书稿可以使读者领略晚清*后十年的潮起潮落,领略时代的风云际会,体察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的心路历程,可读性强;另外,书稿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学理性认知,提出了具有史鉴意义并发人省思的思考,知古鉴今。

    • ¥49.8 ¥69 折扣:7.2折
    • 市场如何形成:从清代食盐走私的经验事实出发
    •   ( 830 条评论 )
    • 黄国信 /2018-04-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所有经验事实,尤其是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都被抽象化,成为无具像事实甚至数字,从而留下了大量需要在历史场景中得到落实和丰富的课题。历史学处理的则是鲜活的人和事。本书试图通过鲜活的人和事,对话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深入讨论市场从抽象的逻辑上的形成到具体的运作之间,还需要人们哪些具体的行为与活动,如市场信息如何获取、群体或者组织如何运作、价格机制之下潜在市场如何开拓为现实市场、交易成本如何降低等等要素,从实质上丰富并调整经济学市场形成理论的某些结论。

    • ¥32.6 ¥49 折扣:6.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