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0-3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和田出土粟特语文书
    •   ( 130 条评论 )
    • 毕波,[英]辛威廉 /2019-0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的新疆和田(古代于阗)出土的13件粟特语文书的释读整理成果。这批文书不仅是近年来国内所出粟特语文献中数量*多的一批,也极富研究旨趣。文书内容包括经济文书、书信等世俗文献,年代约在8世纪下半叶,为了解唐朝在西域统治末期在安西四镇活动的中亚粟特胡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27.3 ¥39 折扣:7折
    • 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画像研究
    •   ( 0 条评论 )
    • 卢忠敏 著 /2021-11-10/ 武汉大学
    • “桑”之于古人具有通天的神圣性,当桑林这一特殊空间场域以图像形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且作为已知 男女同在的画像母题时, 图像本身的主题意蕴值得进一步探究。图像中男女角色互动频繁、动作亲密,多被释为仲春社祭时“会男女”或高禖祭祀等情爱主题。然而,若比较青铜器空间形体制约下各阴、阳模件的异同便可发现:那些貌似“牵手”、“拉扯”、“赠送枝柯”、“举弓”等图像细节,实为男女以农具为媒介分工合作的各式采桑动作。采桑图像再现的也非共时性的集体劳作,而是历时性的“角色动图”:采桑男女借助桑林空间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等仪式搬演。此外,躬桑仪式画面在方圆之壶钫、曲直之器壁上的位置、图式、风格等所蕴含的哲学意涵也值得深入挖掘。

    • ¥21.46 ¥29.8 折扣:7.2折
    • 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画像研究
    •   ( 0 条评论 )
    • 卢忠敏 著 /2021-11-10/ 武汉大学
    • “桑”之于古人具有通天的神圣性,当桑林这一特殊空间场域以图像形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且作为已知 男女同在的画像母题时, 图像本身的主题意蕴值得进一步探究。图像中男女角色互动频繁、动作亲密,多被释为仲春社祭时“会男女”或高禖祭祀等情爱主题。然而,若比较青铜器空间形体制约下各阴、阳模件的异同便可发现:那些貌似“牵手”、“拉扯”、“赠送枝柯”、“举弓”等图像细节,实为男女以农具为媒介分工合作的各式采桑动作。采桑图像再现的也非共时性的集体劳作,而是历时性的“角色动图”:采桑男女借助桑林空间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等仪式搬演。此外,躬桑仪式画面在方圆之壶钫、曲直之器壁上的位置、图式、风格等所蕴含的哲学意涵也值得深入挖掘。

    • ¥21.46 ¥29.8 折扣:7.2折
    • 寻找伏羲的器具
    •   ( 0 条评论 )
    • 蓝深 著 /2006-12-01/ 敦煌文艺出版社
    • 甘肃境内在出现生之前很不平静,火山活动异常强烈、频繁,原始地壳在剧烈的运动中几乎被毁坏殆心。一直到距今大约二十五亿年至十八亿年前,也就是元古代早期,甘肃才出现以岛屿形态浮于汪洋之中的小片稳定的古陆。岛上没有任何生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岩石、零乱的碎块、岩悄和沙泥;没有任何聒噪、嘈杂的声音,可以听到的是雷电和轰鸣声、海浪的拍岸声一暴风骤雨一同奏起的交响乐。 那时,甘肃的陆地很少,大部分是海洋,仅有的几块陆地是敦煌-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和鄂尔多斯古陆。被称为祁连海槽的西祁连海贯穿甘肃东西,甘肃中部地区全部淹没在茫茫大海之中…… 甘肃在一亿八千万年前左右的侏罗纪时期,海水全部向东南退去,但地表水量还是很丰富……丘陵上森林茂密,树下生长着一些蕨类植物,林内林外生长着不少苏铁类、*类植

    • ¥21.8 ¥29 折扣:7.5折
    • 图说中国文化器物卷
    •   ( 89 条评论 )
    • 张国华左玉河 主编,陈连营陈渔 编著 /2009-05-01/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器物是人类审美与历史精神物化的产品。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器物将两周的儒雅俊逸之风、汉唐的雄浑壮美气势、两宋的精丽柔婉神韵、明清的奇绮伟丽气质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浩繁精美的中华器物,编者编辑了这本《图说中国文化:器物卷》,以期将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珍贵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书中按照年代顺序择其要者推荐给广大读者,经编辑本书的专家选定,本书共收入46个条目,介绍器物500余件,并以文释图、以图解文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 ¥23.8 ¥39.8 折扣:6折
    • 西夏钱币研究
    •   ( 8 条评论 )
    • 牛达生 著 /2013-10-01/ 宁夏人民出版社
    • 《西夏钱币研究》作者牛达生从对前人著录资料的系统整理入手,以出土西夏钱币资料为主要依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50余篇论文、报告,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归纳、充实和提高。分别就西夏钱币的考古发现、西夏文钱币、西夏汉文钱币、西夏铁钱、西夏货币经济、西夏遗址出土大朝通宝和西夏对钱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是部全面、系统研究西夏钱币的专著。文后附录《西夏钱币重要文献资料辑录》《宋夏常见钱币术语释义》《西夏钱币论文、资料索引》,颇便查考。

    • ¥30 ¥38 折扣:7.9折
    • 西夏钱币研究
    •   ( 29 条评论 )
    • 牛达生 著 /2013-10-01/ 宁夏人民出版社
    • 《西夏钱币研究》作者牛达生从对前人著录资料的系统整理入手,以出土西夏钱币资料为主要依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50余篇论文、报告,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归纳、充实和提高。分别就西夏钱币的考古发现、西夏文钱币、西夏汉文钱币、西夏铁钱、西夏货币经济、西夏遗址出土大朝通宝和西夏对钱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是部全面、系统研究西夏钱币的专著。文后附录《西夏钱币重要文献资料辑录》《宋夏常见钱币术语释义》《西夏钱币论文、资料索引》,颇便查考。

    • ¥28.5 ¥38 折扣:7.5折
    • 它语—中国物件的精神考古
    •   ( 147 条评论 )
    • 刘明江 著 /2014-01-01/ 巴蜀书社
    • 本书既有对古琴、箫等高雅乐器的文化审美,也有对椅、伞、旗袍等生活用具和服饰的古今演绎;从黑白棋子看出中国传统哲学根源,从一片桑叶透视出数千年前先祖的生活,从一把椅子勾勒出国人血性渐失的历史轨迹。

    • ¥22.7 ¥33 折扣:6.9折
    •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   ( 517 条评论 )
    • 林欢 著 /2013-03-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作者对大量宋人笔记中有关古器物记述的只言片语,进行爬梳整理、分析甄选、集中归纳,以铜篇、陶篇、泉币篇、玺印篇、玉篇、竹木篇、石刻篇、墓葬遗址篇、仿制篇、杂篇等篇、章、目,把分散于宋代笔记中的金石古器物学发现和研究成果汇为一书。为避免成为无价值的断烂朝报,《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还尽量吸取当代考古学理论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简短按语。

    • ¥22.9 ¥28 折扣:8.2折
    • (签名本)大家不世出:黄宾虹论
    •   ( 22 条评论 )
    • 梅墨生 著 /2012-06-01/ 西泠出版社
    • 二十年间,我为不同报刊写过一些论述黄宾虹的文章,因为文章读者不同、报刊要求体例不同,文章风格和写作方式自然不同。这次收集汇编一仍其旧,未作改动。集中还收入了一篇我在浙江讲授黄宾虹艺术的录音整理稿,因为口语化,也大体处理了一下,并未彻底改动。特请读者朋友理谅本文集的写作方法与语言表达之不尽一致。文集所收旧文,有几篇论稿,泰半是随笔,由于不写于同时,也难免有个别文字重复。但是,为了保存原貌,也未作删压处理。其实,还有些遗憾,早年有两篇文章,也有两次学术讲座专讲黄宾虹,或文稿丢失,或当时未录音,只好阙如。

    • ¥26 ¥33 折扣:7.9折
    • 器物:美的思考
    •   ( 13 条评论 )
    • 王立夫 著 /2013-04-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设计改变生活。现实中,这种改变是好抑或是坏,却需要我们仔细地斟酌。造物的根本作用应该是“经世济民,减少垃圾”。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规划、预想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导向“诗意的栖居”。《器物:美的思考》正是在这种视角下展开思考的。

    • ¥26.9 ¥39 折扣:6.9折
    • 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画像研究
    •   ( 0 条评论 )
    • 卢忠敏 著 /2021-11-10/ 武汉大学
    • “桑”之于古人具有通天的神圣性,当桑林这一特殊空间场域以图像形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且作为已知 男女同在的画像母题时, 图像本身的主题意蕴值得进一步探究。图像中男女角色互动频繁、动作亲密,多被释为仲春社祭时“会男女”或高禖祭祀等情爱主题。然而,若比较青铜器空间形体制约下各阴、阳模件的异同便可发现:那些貌似“牵手”、“拉扯”、“赠送枝柯”、“举弓”等图像细节,实为男女以农具为媒介分工合作的各式采桑动作。采桑图像再现的也非共时性的集体劳作,而是历时性的“角色动图”:采桑男女借助桑林空间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等仪式搬演。此外,躬桑仪式画面在方圆之壶钫、曲直之器壁上的位置、图式、风格等所蕴含的哲学意涵也值得深入挖掘。

    • ¥21.46 ¥29.8 折扣:7.2折
    • 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画像研究
    •   ( 1 条评论 )
    • 卢忠敏 著 /2021-11-10/ 武汉大学
    • “桑”之于古人具有通天的神圣性,当桑林这一特殊空间场域以图像形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且作为已知 男女同在的画像母题时, 图像本身的主题意蕴值得进一步探究。图像中男女角色互动频繁、动作亲密,多被释为仲春社祭时“会男女”或高禖祭祀等情爱主题。然而,若比较青铜器空间形体制约下各阴、阳模件的异同便可发现:那些貌似“牵手”、“拉扯”、“赠送枝柯”、“举弓”等图像细节,实为男女以农具为媒介分工合作的各式采桑动作。采桑图像再现的也非共时性的集体劳作,而是历时性的“角色动图”:采桑男女借助桑林空间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等仪式搬演。此外,躬桑仪式画面在方圆之壶钫、曲直之器壁上的位置、图式、风格等所蕴含的哲学意涵也值得深入挖掘。

    • ¥21.46 ¥29.8 折扣:7.2折
    • 拾金不昧集(精)
    •   ( 0 条评论 )
    • 陈郁 /2017-09-01/ 上海人民
    • 陈郁著的《拾金不昧集(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器物拓本,包括 、量器、钱币及一些实用类器物。其中多为陈介祺旧藏。书中介绍了各类器物拓本的具体信息,包括年代、尺寸、铭文内容及解释、历代藏家对该器的考述,收藏情况及下落,旁征博引。

    • ¥23.58 ¥36 折扣:6.6折
    • 正版!寻找伏羲的器具 9787805878614 敦煌文艺出版社【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2006-12-01/ 敦煌文艺出版社
    • 甘肃境内在出现生之前很不平静,火山活动异常强烈、频繁,原始地壳在剧烈的运动中几乎被毁坏殆心。一直到距今大约二十五亿年至十八亿年前,也就是元古代早期,甘肃才出现以岛屿形态浮于汪洋之中的小片稳定的古陆。岛上没有任何生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岩石、零乱的碎块、岩悄和沙泥;没有任何聒噪、嘈杂的声音,唯一可以听到的是雷电和轰鸣声、海浪的拍岸声一暴风骤雨一同奏起的交响乐。 那时,甘肃的陆地很少,大部分是海洋,仅有的几块陆地是敦煌-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和鄂尔多斯古陆。被称为祁连海槽的西祁连海贯穿甘肃东西,甘肃中部地区全部淹没在茫茫大海之中…… 甘肃在一亿八千万年前左右的侏罗纪时期,海水全部向东南退去,但地表水量还是很丰富……丘陵上森林茂密,树下生长着一些蕨类植物,林内林外生长着不少苏铁类、

    • ¥21.96 ¥29 折扣:7.6折
    • 秦汉器物文化拾英
    •   ( 82 条评论 )
    • 曾维华 主编 /2014-06-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曾维华主编的这本《秦汉器物文化拾英》是作者数十年古史及文物考古研究的成果之部分总结。该书以目前所见出土的秦汉时代的各类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漆器、丝织、金器、银器、玉器、铜镜、熏炉、灯具、钱币、带钩、砚、食案等十五种在秦汉时期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器类。又从艺术造诣、构造技术及对社会生活等三方面深入探讨。全书资料翔实,又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博雅大观,所论深入浅出、切近生活,对观史、治史皆有启发。

    • ¥30 ¥38 折扣:7.9折
    • 探源溯流:青铜编钟谱写的历史
    •   ( 138 条评论 )
    • 关晓武 著 /2013-12-01/ 大象出版社
    • “科技史学术论丛”以科学史、技术史、医学史与农学史等著作为主,兼收科技考古、科技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论著。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大象出版社邀请部分专家,联合组成丛书的编委会,以推荐和评议丛书的论著。 本书在以往研究编钟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编钟的源流和发展,及其文化内涵,系统梳理了自远古以来编钟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从技术、音律及礼仪乐制等角度,对一系列专门性问题做了剖析;并对编钟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意蕴做了阐释。

    • ¥28.5 ¥38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