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 瓦尔堡是20 世纪卓越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他生前发表的著述并不多,很多重要的学术思想都零零落落地散布在其讲稿、日记、信札、纸条中。本书是瓦尔堡研究院前院长贡布里希教授在对瓦尔堡文献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是一部以□□学家的角度书写就的思想传记。作者熟谙瓦尔堡学术成长所依赖的文化背景,精通瓦尔堡研究的文艺复兴问题,擅长心理分析,他在书中不仅实现了两位美术史巨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且一起对古典传统的双重性做了演绎。 书中共附有174幅插图,其中包括瓦尔堡一生各个阶段的照片、笔记本的内页和艺术品的图片等,另附有一篇扎克斯尔所撰写的关于瓦尔堡图书馆□□的回忆录,生动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史上关键人物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正如《艺术通报》所说,此书是 一部绝*的思想传记,叙述清晰,感
阿拉斯泰尔 汉内(Alastair Hannay),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国际知名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和编译者。曾任职于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学会(1976)、挪威科学与文学院(1991)以及爱丁堡皇家学会(1998)。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委员会委员(1993 1998)及顾问委员会委员(2000 2004),克尔凯郭尔日记和札记新英语考据版翻译与编辑委员会委员(2007 2020)。《剑桥哲学研究指南 克尔凯郭尔卷》的主编之一(与戈登 D.马里奥合作)。主要著作还有《克尔凯郭尔传》(Kierkegaard: A Biography)、《克尔凯郭尔:哲学家们的论证》(Kierkegaard. The Arguments of the Philosophers)、《克尔凯郭尔与哲学:论文选集》(Kierkegaard and Philosophy: Selected Essays)、《人类意识》(Human Consciousness)等。
《张世英画传》为我社与北大文研院合作项目 文研馆 大先生 系列之一种,由北大哲学系李超杰教授撰写,展示张世英先生的生平事迹、治学精神与主要成就,张世英先生的家属将协助配合提供照片。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美学)和中西哲学(美学)比较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很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更是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赞誉。第14届德国哲学大会主席马尔夸特教授称他为 中国著名的黑格尔专家 。经过几十年的 求索 和 勤耕 ,张世英先生在会通中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哲学体系: 新的万物一体 的哲学观 万有相通的哲学 ,创造性地阐述了真善美之间的相通与不同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罗素自传(第3卷 1944-1967)》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的长篇回忆录。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罗素自传(第3卷 1944-1967)》从1944年起至1967年止。本卷记叙了罗素这段时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的和平主义主张。本卷还描述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90岁寿庆活动的热烈场面,介绍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等有关情况。
在吸收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马克思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力求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贡献和影响呈现给广大读者,还原一个将儿子、丈夫、父亲、外祖父、战友、战士、学者等身份有机集于一身的马克思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还原一个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思想家身份高度统一的马克思的真实而完整的形象。 在着力阐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该书也考察了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以及在东方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和自然辩证法、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伟大贡献,力求展现出马克思思想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全面性。在实事求是地阐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性的同时,该书也以
汉斯-格奥尔格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现代解释学的 圣经 ),也奠定了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大师的地位。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权威且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一方面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及其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和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 伽达默尔处于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源于他选择1930年代留在家乡德国;另一方面
《萧萧总是故园声:王阳明与余姚》分为部分,部分从《王阳明全集》等文献中整理辑录的王阳明与余姚相关的诗歌、散文、奏疏、书函、像赞等作品,按王阳明生平时序编排,内容包括王阳明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故乡山水的赞美、对后辈弟子的教诲嘱托等。第二部分选录了当代知名阳明学专家及余姚本土学者的“阳明与乡情故土”研究论文20余篇。第三部分对王阳明在余姚的相关史迹、遗墨、文物藏品、人文传说等进行了梳理和简介。 《萧萧总是故园声:王阳明与余姚》文献资料全面翔实,诠释解读深入浅出,研究考证缜密周详,既便于一般读者深入了解和洞悉王阳明与故乡余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也为阳明学研究者提供了从地域落点多维剖析和审视阳明先生为人、治学、从政整个人生历程的新视角。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郑观应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中国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和活动,并将其著作,思想放在他的经历和活动中进行考察,勾画了郑观应从传统商人到近代商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近代思想家的丰富复杂的人生历程。本书的特点是将郑观应的经历、活动、著作、思想放置到时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细密的考订,透过郑观应的人生,从的视野再现了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复杂艰难历程。
本书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域中,就有关学派理论对辽代饮食文化的研究做了专门的分析,包括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饮食器具分类与造型、制度文化与饮食阶层性、礼仪中的饮食行为与社会文化功能、艺术形式体现的饮食文化与饮食艺术、饮食文化的象征表意与交往交流交融等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鲜明的文化内涵,并成为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草原饮食文化区的界定和历史分期,又可看到辽代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饮食文化是辽代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涉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容,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辽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