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 简单地说,就是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我社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中文版,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这次推出《教育的目的》(珍藏本),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文本,第二部分是英文本,第三部分是从读者近万条好评中精选出50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和评论。 珍藏本=中文译注+英文原版+大讨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对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收录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选文章大都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读本。
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20年到清康熙9年,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他有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该书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这里介绍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教学论》版本及该书目录。 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结合作者的实地经验阐发了一些教学经验
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本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施行领导的下列几个方面: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和教师的个人创造,课堂上的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学修养,怎样指导教学过程,怎样分析课,怎样做学年总结,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怎样教育难教的儿童等。之所以挑选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来谈,首先因为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探讨与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指导教学过程有关的各种问题。因此,对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也将加以阐述。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从1897年到1952年的24本(篇)主要论著,其中既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一些重要著作,又有《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芝加哥实验的理论》《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等一些重要文章。从《杜威教育名篇》中,读者可以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