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本书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深刻的。作者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到智育问题都详尽地加以论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全书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3百年前的论述,至今对人们还很有启发。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 这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分“先秦时期”、“封建社会”和“近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示中国教育家的风貌。对于外国教育家,也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现他们的教育智慧。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真实地再现中外教育家的历史面貌,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把他们在当时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作为研究的重点,凸显他们在人类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贡献。
一线教师如何接近教育大师,如何与他们建立没有隔阂、没有阻碍的沟通渠道,如何从中汲取教育滋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丛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我们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师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和原初的东西(即经典作品中的原文)一并呈现的方式,不仅说明挖出了什么,还说明挖掘之前的样子,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某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贴近大师深入共读,影响您的教学人生,从此刻开始!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
本书是赞科夫创建小学教学新体系的轮实验总结。作者论述了小学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结合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批判性分析,阐述了革新的小学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列举了能表明学生在新体系条件下的发展进程的实验效果。书中分章叙述了改革语文、算术、劳动、历史、自然和地理等课程的要领,部分地介绍了新体系的语文和算术教学大纲。 本书是赞科夫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行文通俗易懂,实例丰富,可供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师生以及教育科学工作者参考。
梁启超的《作文入门》的构思很值得后人继承和发展,在这本书中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另一部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文题目相关,且一谈散体一谈韵文,珠联璧合,既互补又呼应。 梁启超谈写作文教作文,却皆不依傍这些传统的诗词文话,自具机杼,所以有组织有条理,充满了新意,毫无陈腐气,至今仍不过时,不但不过时,还恰好符合时代之需。“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和“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集中阐述了梁启超的语文教育思想,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学而说的,但对小学作文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不但是作文教学法,也是中学以上国文研究法。这本书外梁先生还有一篇《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讲做韵文的方法,登在去年《改造》杂志上,必须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