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了柔性传感材料及其结构应变监测的发展概况、压阻/压电型应变传感材料研制与智能性能分析、锌基压电/压阻复合传感器材料研制与智能性能分析、静动态双模式柔性智能应变传感器组装及传感器性能分析、微带贴片天线应变传感器制作、模拟仿真及基于天线传感器结构复杂应变监测效能,系统评价基于柔性传感器件对复杂结构随形监测、多向应变感知效能、脱粘缺陷检测及应变劣化预警可行性,实现基于多模式柔性传感器件对复杂结构劣化主动预警效能。 本书可供从事智能材料研发、生产单位以及结构应变监测开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参考用书。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规范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
本书是全文强制性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设计;5、施工及验收;6、维护及拆除。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本书是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相关教学标准相配套。 本书内容主要沿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展开,包括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工艺特点、主要设备的组成结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日常维护等。全书共分为7个项目:水泥生产的原料与燃料,主要讲述原料与燃料的种类、性质;原料的破碎,主要讲述破碎基本工艺和破碎机械的结构;原料的预均化,主要讲述预均化堆场的堆料及取料和预均化设备;生料制备,重点讲述立磨系统、辊压机粉磨系统;熟料煅烧,主要讲述预热器和分解炉、回转窑、第三代和第四代箅式冷却机、多风道燃烧器、煤粉制备系统及余热发电系统;水泥粉磨,重点讲述辊压机、立磨系统及高效选粉机;水泥包装与散装,介绍了水泥包装和散装工艺及主要设备。 本书既可
季节、徐世法、罗晓辉所著的《重复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共分为两篇,上篇是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再度再生的可行性问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沥青老化机理、沥青再生机理、再生沥青再度老化及二次再生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评价;下篇是针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这一热点技术问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几种典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地讨论,内容包括乳化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及耐性、硫磺沥青混合料性能及不同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评价等内容。 《重复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可供从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研究、生产以及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与养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于
本书基于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从平滑均匀的平面基底上生成纳米液滴人手,进一步研究了具有较复杂微结构基底上纳米液滴的成核与生长机制,围绕纳米液滴的成核、生长机制和各特征参数,采用先进的溶剂交换实验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等先进科学检测设备,通过大量系统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仿真和相关应用性研究等,获得了纳米液滴成核、生长的基本规律,找到并验证了影响纳米液滴接触角、湿润性和形状尺寸等特征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特点,深入探讨了表面聚合物微结构以及微纳米级液滴在光学特性、涂层防腐、快速微萃取等方面的应用性。 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供力学、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理工科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本标准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配合比设计;6.结构设计计算;7.构造及构件规定;8.结构构件抗震设计;9.生产与施工;10 质量检验和验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JGJ/T 12—2019,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2006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同时废止。
本书横跨建筑、森林资源管理、遥感等学科,目标是依据ICOMOS拟定的对于古木建筑的维修纲领为基础,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为实例进行大木构件的材积估算方法的模型的建立,对大面积范围内的古木建筑的大木构件的材积进行快速预测。进而,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修复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森林资源评估体系,为我国古建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针对双语教学,在参考多部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注重实用为原则编写。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无机胶凝材料、砂石材料、水泥混凝土、结构钢材、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为便于教学,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书后附有专业英语词汇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及土建类其他专业本科的双语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现批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为**标准,编号为GB55016-2021,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颁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编写,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及砂浆、钢材、砌筑材料、木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其他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每章均列有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类相关本科专业教学用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为更好地支持本课程教学,本书作者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请有需要的读者发送邮件至 jiangongkejian@163 .com免费索取。
由路剑和王双进主编的《微观经济学》系统地介 绍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 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本书针对 各个微观经济学理论精心选取了案例,以便强化对学 生的实践分析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 教科书,也可作为自学考试、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用 书,并可供经济管理部门实际工作者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及质量检测;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具体内容包括: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材料生产与质量控制、轻质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混凝土试验。 本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职工培训教材。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估算;5.源头减量;6.收集与存放;7.再利用及再生利用;8.计量与排放。
本书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详细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在设计、选材、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要点。全书共8章,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概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材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施工作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施工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验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常见问题防治措施,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从业人员要求。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是一本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密封防水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书。 本书适合装配式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培训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建筑施工相关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建筑安全防火设计是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建筑师、规划师 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对建筑安全防火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的加大, 以及 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推进, 建筑安全防火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生以及备考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 建造防火安全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城乡规划师以及相关执业人员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建筑安全消防学》是培养未来建筑师、规划师、消防工程师的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安全防火设计基础、建筑耐火设计、建筑总平面和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 地下空间防火设计、 建筑装修防火设计、建筑防排烟设计、建筑灭火设备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供配电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
本规程共有6章及2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鉴定、加固、质量检验以及附录A~B。
为规范装配式建筑电气快装管线系统的工程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装配式建筑电气快装管线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混凝土学(普通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规划教材)》编著者宋少民、王林。 《混凝土学(普通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规划教材)》内容提要:“混凝土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专业(建筑材料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教材共13章,重点介绍现代预拌混凝土的知识体系。各章分别为混凝土概述、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化学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开裂及裂缝控制、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以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此外对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及几种常见的特种混凝土进行了简单介绍。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建筑材料方向)教材,也可以作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