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介绍如何制作和使用模型来辅助进行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图书。书中以制作模型的全过程为主线,按照制作模型的顺序以及所需材料,逐步向读者展示建筑模型的技法。通过阐释案例,结合800多张高质量的示范照片,作者深入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制作模型的基础内容以及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包括制作方法、确定比例、产生理念、探索设计过程和替代方案、通过模型修正设计方案以及借助模型信息深化方案等。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模型由制作到完成的全部过程,并由此扩展到当前全新的数字模型制作及软件模型制作的过程。
在建筑师的设计创作活动中,除了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外,空间构思能力和造型设计能力恐怕是最被看重的素质了。建筑师的构思灵感和造型活动,往往借助徒手草图、建筑模型、建筑绘画、ACAD绘图、建筑工程图等特殊的专业“语言”,深化和表现构思,解释和完善意图。 有鉴于此,建筑构思的视觉表现,建筑造型的形式构成所要求的种种功力训练和艺术修养,素为中外建筑师所重视。建筑环境艺术学科也正在多学科渗透综合中,逐渐向相对独立的趋势发展。 本书收录了包括提曼·布格特、贝尔恩德·格林、赫尔穆特·M·鲁茨等人在内的18位当代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作了相应的介绍,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以单片机的功能为模块,以外围器件、相关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为内容,以实例问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将单片机硬件、程序和外围器件的选择合理地实施到项目开发中。 本书8个章节中的单片机使用案例都是精挑细选后才确定的,它们基本覆盖了单片机的主要应用技术,例如单片机中断和定时器的使用、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功能、单片机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单片机的通信以及单片机的算法和信号处理等,并且案例内容取自于实际应用项目(有些是项目内容、有些是以单片机技术为主线的部分模块)。
本书根据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等标准规范,针对抗震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来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抗震设计基础,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等。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 3D GIS和三维地籍的研究成果。全书系统论述地籍的概念与发展、三维地籍的需求和研究进展、三维地籍产权体的形式化与表达、相关数据模型、空间分析与计算、三维产权体构建、三维地籍系统构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 3D GIS和三维地籍的研究成果。全书系统论述地籍的概念与发展、三维地籍的需求和研究进展、三维地籍产权体的形式化与表达、相关数据模型、空间分析与计算、三维产权体构建、三维地籍系统构
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设计模式入门指导图书。 作者用C#和Java两种语言,借助现实生活范例和图片演示,全面阐释GRASP及GoF 23种设计模式的概念及其编程应用,帮助你领悟设计模式的思想及精华,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到自己的开发过程中。 全书用两章篇幅对设计模式和GRASP作了基本介绍,用三章的篇幅全面展开对23种设计模式的讲解:对于每一种模式,先给出定义,接着通过类比方式用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例子说明模式的应用,然后分别以C#和Java代码例述模式的架构实现。最后一章给出了两个设计模式综合案例,为读者实践设计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附录部分精心安排了自测题及答案,供读者练习并检验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程序开发人员阅读,尤其适合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深度探索C 对象模型》重点:探索"对象导向程序所支持的C 对象模型"下的程序行为。对于"对象导向性质之基础实现技术"以及"各种性质背后的隐含利益交换"提供一个清楚的认识。检验由程序变形所带来的效率冲击。提供丰富的程序范例、图片,以及对象导向观念和底层对象模型之间的效率测量。InsideThe C ObjectModel专注于C 对象导向程序设计的底层机制,包括结构式语意、暂时性对象的生成、封装、继承,以及虚拟——虚拟函数和虚拟继承。这《深度探索C 对象模型》让你知道:一旦你能够了解底层实现模型,你的程序代码将获得多么大的效率。Lippman澄清了那些关于C 额外负荷与复杂度的各种错误信息和迷思,但也指出其中某些成本和利益交换确实存在。他阐述了各式各样的实现模型,指出它们的进化之道及其本质因素。
《水晶石建筑表现技法——建筑篇Ⅱ》由水晶石数学科技有限公司培训研究发展中心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应用3ds max制作建筑模型的过程和技法,共分七大部分,其中章至第3章讲解基础命令,第4章讲解建模初步,第5章讲建模提高,第6章和第7章讲解高级建模,第8章至0章讲解按图片建模,1章和2章讲解室内建模。第七部分以典型的实际案例讲解为主,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并学会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建模技巧。同时,通过配套光盘中具体项目的详细讲解,结合书中的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加快速详尽地掌握建筑模型这一技法。 读者在学习本书时,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先重点阅读章节的内容提示和制作要点,再通读各章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本书针对的读者群非常广泛,从
模式意味着重用。 好的模式建立在对人与事物的深刻认知之上。 本书开篇即总结了“与人有关”的各类问题,为读者提供了界面设计总体思路上的指引,帮助读者举一反三。 接下来,本书收集并分析了很多常用的界面设计模式,帮助读者理解在实现级别的各种常用解决方案,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同时,随着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更新了几乎所有的模式示例和说明,并新增了两章全新的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设计模式,帮助读者在这两个新的领域从更高的起点开始设计。 有效的界面设计,从本书开始。
建筑模型制作是把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空间的过程。建筑模型有着直观准确的特点,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模型的制作,设计师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加完美。本书一共分为6章,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建筑模型的起源发展、设计方法、材料工艺与实际操作,并且通过大量的建筑模型作品来进行点评与分析。本书中涉及的建筑模型图片由业界同行、同事、学生无私提供,经过严格筛选以后才与读者见面。除了书中图片外,本书还配有视频教程,扫描即可看视频学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全书分为10章,分别是概述、建筑模型分类、常用建筑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建筑模型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建筑模型制作实例解析、室内空间模型制作、建筑外环境模型制作、建筑模型的发展趋势、建筑模型作品欣赏、建筑模型制作参考图例。 本书根据当前社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而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书编写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专)科教学规范要求,内容系统而全面,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性。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模型制作爱好者、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参考书。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高等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建筑模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