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公路工程施工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作者魏道升等人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及实践研究成果编写成了这本《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共分八章,主要讲述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应用。包括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概述,平面流水和空间流水的原理和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的关键线路法CPM(包含搭接网络)、计划评审技术PERT、决策关键线路法DCPM、图示评审技术GERT,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网络计划的优化调整,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例以及珠海同望EasyPlan和美国P3/e(或P6)软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旧路改造的保证交通组织和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特殊内容。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公路工程管理和造价管理专业本科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的具体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青藏铁路有诸多不同于传统意义铁路线的特点,其中装备技术方面就体现出许多自主创新的特点,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青藏铁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力、信息工程的创新技术和成果。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是深圳市首条轨道交通快线项目,具备机场快线功能及市郊联络线功能,共投入29台盾构机,盾构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构)筑物众多、技术难度大。本书著作者全程参与了11号线的盾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搜集和整理了建设过程中的新技术和创新应用。本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深圳地铁盾构施工应用概况、11号线盾构施工技术、11号线盾构施工及组织管理、11号线盾构施工案例分析、11号线管理成效及技术发展展望。本书可供地铁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地铁装备制造等单位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导用书。
《世界桥梁趣谈》一书是国内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桥梁研究专家、桥梁美学家、2008年“茅以生桥梁大奖”得主唐寰澄先生关于世界桥梁小史、桥梁美学的小书,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桥梁科技“奇花异草”,亚、欧、美、澳的桥风人情,另有百余幅图片呈现了各个时代世界桥梁的风貌,笔法苍劲幽默,读来引人入胜.本书曾于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卫星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人口快速从广袤的农村融人二、三线城市。但是过去我们一直将轨道交通的重心放在一线大城市的地铁项目上,面对地铁高昂的初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营成本,中小城市望而生畏。近年来,如何根据二、三线城市的财政实力,解决他们日渐拥堵的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跨座式单轨交通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通模式,具有造价低、噪声小、后期运维成本低、线路走向灵活、建设周期短、运力适中等优点,已成为解决二、三线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良好选择。 我国自引入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以来,在单轨列车、牵引电力、通信信号、轮轨道岔等方面逐步摸索和实践,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完全实现单轨交通系统整体国产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单轨建设者还不断自主创新,在设
《古今中外桥梁》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城市桥梁的设计、建设及作者自己的相关思考,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向读者展示《中国建设报》“老穆说桥”专栏中作者系统介绍中外城市桥梁文化的相关文章;中篇重点介绍古今中外111座造型奇异的桥梁;下篇向读者介绍作者近些年来关于城市桥梁有代表性的13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