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国古代选择处理建筑环境的独特方术,曾对传统建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其中迷信与科学混杂,糟粕与精华共存,历来评价毁誉交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理论界学术氛围的变化,风水被“重新发现”,引起关注。本书汇集了有关风水研究及评价的学术论文23篇,涉及风水的渊源沿革,流派宗旨,哲学、美学和科学内涵,以及在建筑领域如城镇、宫宅、陵墓等选址、规划设计及营建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裨益有关人员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水的关联及其存在原因与价值,予以批判研究和扬弃。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从最初利用自然山川,到叠石理水人工造景,运用 移步换景 曲径通幽 柳暗花明 巧于因借 诸多手法,最终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是将自然 天工 与 人巧 营造相融合达到的最高意境。本书收录了罗哲文先生多年研究中国园林领域的成果,从文献记载与现存园林的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并以故宫内四大花园、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为例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辅以百余幅四季园林实景图片、手绘复原图、平面图、鸟瞰图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是系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读物。
本书主要为陈从周先生1980年至1985年的讲稿、散文和其他作品,是其第一部随笔散文集。其中包含俞平伯、俞振飞等文人艺匠的鱼雁往来和有关张大千、徐志摩、陆小曼等故旧师友的绵绵追忆。又杂录了苏、扬、泰山等地的寻访游记。将国内外寻迹访古、调查古建筑于园林途中所闻所见,一并顺手写来,自成篇章。文笔平淡清雅,笔墨闲静幽远而含意隽永,处处包含真情实感,朴实动人。
本书是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首次结集。本书收录《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 人间孤品 :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等曹汛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材料翔实,证据充分,纠正了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错案。 破旧 之外更长于 立新 。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进行了精到的介绍,还将园林建筑纳入艺术的视角加以审视,对园林建筑艺术进行总结,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国际地位,奠定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对一些造园名家加以介绍,本书收录的对计成、张南垣、叶洮和戈裕良等造园名家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的蓬勃气象,议论精湛,见解高妙,从中可领略一代学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的淳
《花园的故事:从伊甸园到后花园》一书由上古的花园伊始,先后阐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重点论及了法国式花园、英国式花园的特色及代表人物,以及花园在不同时期的流派、风格。时至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的花园完整地呈现了这个时代的造园实践与美学。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利戈里奥的伊斯特别墅,以及罗马的巴洛克景观艺术代表 弗拉斯卡蒂的别墅。法国的莫勒父子、勒诺特分别在花园总体布局、古典主义园林造园要素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设计了斯道园的布里奇曼、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威廉 肯特、里骚斯庄园的设计师申斯通,都将英式 风景画花园 的构图原则运用得更彻底。 作者加布里埃尔 范居尔埃是国际树木研究协会成员,园艺从业经验丰富。《花园的故事:从伊甸园到后花园》这部小书以精炼的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手绘也随之更新,仅是教授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并不能满足当代设计师的需求。作为一本景观手绘方向的提高类书籍,本书不仅讲解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还帮助读者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培养设计思维,并通过场景分类讲述不同场景模式下的绘画要点,读者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进行专题性训练。通过在设计中注入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清新的上色手法,快速提升设计的感染力,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语言通俗易懂,绘画质量上乘,让读者可以做到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是一本适合景观园林设计专业在校生、考研学生及在职设计师阅读的书籍。
《园林谈丛》成书于1979年,收录了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文章共32篇,另有冯其庸、杨犁夫为本书与《说园》所作序,叶圣陶写的《说园》、《扬州园林》介绍,以及王西野(栖霞)为本书所作跋。作者立足于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以典雅的文字,将苏州、扬州、泰州、镇江、常熟、上海、杭州、绍兴、宁波、马鞍山、北京等地的园林建筑之美、其渊源和沿革以及独特的匠心娓娓道来,除对园林个例的专门叙述外,也有以园林概况、造园美学理论、假山和叠山家等为主题的文章,甚至还谈到了对当代新园林营造的建议、大观园的原型问题和园林绘画作品。丰富的插图为这场以文字为道路的园林巡礼更添精彩。本书不仅适合以知识和休闲为目的的阅读,也是可在实地游览园林前参阅的*佳指南。
本书梳理了弹性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与景观相结合,提出弹性景观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将弹性景观理论应用于风暴潮适应性研究,提出应对风暴潮,景观基础设施的应对策略:如基于风暴潮破坏原理的景观策略,基于空间分布的景观策略,基于驱动因子的景观策略等,并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论证。
《园综(下册)(新版)》一书分上、下两册,选录了西晋至清末有关园林艺术的作品322篇。全书以园林的空间分布为序编排,内容以对园林景观的描述为主,兼及记述历代名园建置、兴废的有关篇章,大体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轮廓。为便于读者阅读,每篇皆对难词、人名、典故略作注解,书后亦附有作者小传。 《园综(下册)(新版)》可为知人论世之用。所选篇章既能反映园林风貌,又文笔华美,写景如画;既是园林记叙文,亦是风景美文。综览全书,一方面能跨越时空的距离,尽情徜徉在美不胜收的古代园林世界;另一方面又能得到古代N林文学华美篇章的艺术熏陶。《园综(下册)(新版)》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可供建筑、园林及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
本书是《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出版计划的普及本,是突出普及性、可读性、传播性的城市建筑文化读本。本书共收录上海地区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书和伴手礼。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文”、“旅”、“声”三个部分。主体内容为建筑图文,建筑数量仍为56处,仍分春申古风、中西交汇、都会映象、梧桐深处、海上华章五个篇章。以别册形式,添加10+101条建筑微旅行路线内容,体现“以脚步丈量人民城市”的精神。随书印刷“建筑可阅读”音频有声版的,读者可通过扫码欣赏本书音频内容。 本书形态为单行本,
《2018中国林业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旨在通过对一年来林业知识产权工作主要进展和成果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支持林业知识产权工作,共同促进林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它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自古便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又是一座遐迩闻名的“园林城市”,现存有大小园林50多处,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获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盛名,本书将带您一睹“天堂”的迷人风采。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管理的核心,是森林资源质量评估的基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等信息技术发展,实现森林资源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现代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本书以森林资源为对象,以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更新、评估方法为基础,基于多年业务系统和数据积累,研究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测技术方法、森林资源渐变与突变的机理、树木主要指标测量装置设计与实现、样地主要指标一体化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与多源数据融合的蓄积量估计方法以及森林资源动态云平台架构,研发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大数据平台,实现区域森林资源数据互联、动态更新、评测落地、随时出数的目标。 该书可供从事林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广大信息类、林学类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1949-2009六十年间中国林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年份划分。
本书以党的 报告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方略为指引,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目标为方向,借鉴 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从苏州古典园林活化理论构建、功能价值评价、功能空间解析、活化模式归纳与活化建议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推动苏州古典园林的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花艺时空》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花艺作品的风采,赏心悦目,弥足珍贵。翻阅此书,徜徉花之艺趣,独享花之美韵,犹感我国的花卉产业一定会随着奔小康的步伐,高歌猛进,前景灿烂如虹。
本书第1章介绍了庭院设计的原则,帮助读者规划任何类型的庭院;第2章教授读者如何开始种植植物及打造花园;第3章讲解了如何在不同季节维护花园;第4~9章着重介绍可栽种在庭院中的植物,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藤蔓植物、鳞茎植物、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植物等;第10~11章以水景、菜园等主题庭院设计为主,分享如何巧妙利用植物搭配造景。大到庭院,小到几盆盆栽,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园丁,无论你是园艺新手还是园艺大师都可从书中获得更多灵感和实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