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管廊本体; 5 附属设施;6 入廊管线。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XX年X月X日起实施。(实施日期待定)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桥梁结构检测;5.桥梁结构检算;6. 静力荷载试验;7. 动力荷载试验。由住建部918号公告发布,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查;5.隧道结构健康度评定;6.隧道结构监测;7.隧道结构保养与维修;8.隧道附属结构保养与维修;9.养护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CJJ/T 289 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功能;5系统性能;6系统组成;7软件设计要求;8接口设计要求;9工程设施要求;10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11系统调试;12系统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13系统不间断运行测试;14系统预验收;15竣工验收。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同时废止。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纵观国内外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可以说均远未达到,也难以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这是因为人们对发展后的技术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其施工方法和设计理论,使其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各方面都得到不断的改进。重庆交通学院在综合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改传统的预留孔道为预留明槽,节省了波纹管、定位钢筋和灌浆用水泥及相应工序;二是改传统的专用锚固为粘结力自锚、节省了锚具、锚下局部加强了钢筋及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操作长度;三是改传统的沿力筋纵向张拉为沿垂直于力筋的横向张拉,所需横张力仅为常规纵张力的1/5—1/7即可达到同等的预应力效果,减小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各类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参数和资料,二是要为施工阶段的实体工程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石料提供依据。故本次修订将通过测试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来判断岩体的工程性质,待条件成熟后,增加岩体的现场测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在毛体积密度试验中,增加量积法和孔隙率的指标计算,删除了原《规程》中单列的孔隙率试验这项内容。 ——在吸水率试验中,将吸水率试验和饱和吸水率试验合在一起,强调吸水的条件不同。 ——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中增加高径比为2的圆柱体试件、70mm×70mm×70mm立方体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以及软化系数的试验及指标计算。 ——简化岩石“抗压静弹性模量试验”的三种方法。 ——岩石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由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发展和需要,统一公路工程质遥感勘察的技术标准,编制了本《规范》。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视域范围广,对物体的特性、地质构造和布局、不良地质现象反映全面、客观,能宏观、快速、准确地调查和确定公路路线的走廊区域内的地质现象,为公路地质选线和大型构造物的地质选址中的重大地质问题的宏观避绕、微观处理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将对我国的公路建设,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勘察、地质选线、不良地质灾害避让和防治、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C21-01-2005)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
交通运输部于2017 年12 月15 日发布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册 土建工程(JTG F80/1 2017)(下称检评标准)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8 年5 月1 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册 土建工程(JTG F80/1 2004)》同时废止上述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是取消原标准采用的综合评分法改为采用合格率法进行质量评定,简化了评定程序,相应地对分项工程检验项目和标准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为便于工程一线人员学习掌握上述新标准,结合工程质量验评的经验,本书对检评标准修订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辅以工程实践中的常见实例。力求简明扼要、通俗实用。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交通同行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根据交通公路司公技字[1998]70号文通知,由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为主编单位,对现行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1)进行修订。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发展和需要,统一公路水文勘测设计方法和标准,将公路勘测设计中有关水文调查、勘测和水文水力分析计算方面的内容,均纳入本规范,增加了“小桥涵水文勘测设计”和“路基水文勘测设计”的内容,剔去了原规范“桥位选择”、“桥位测量”及“工程地质勘察”等属于路线勘察方面的内容,补充了大跨径桥梁二种墩形系数,调整了小桥孔长度计算式及各章节部分内容,并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对原规范书写和编排方式作了较大变动。
本图集通过阐述透水人行道基本结构组合,和路面结构层的功能作用、设计参数选取,以及透水材料的选用,对透水人行道的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提出技术要求,以求促进环保生态铺设技术的工程应用。
80年代,我国公路建设开始进入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新历史时期。为满足新时期公路建设的需要,1985年交通部发布了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85)。在总结我国初期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施工实践和路面使用性能的基础上,1993年交通部又发布了第二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五年的实践证明,凡认真贯彻该施工技术规范的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明显提高,避免了由于基层质量不好引起的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同时,也积累了较多的基层施工经验。 本次修集的主要内容有:将术语单列一章;调整了材料筛分的筛孔尺寸,使之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一致;基层分两层施工时,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提高了二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和艺术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基
本规程是在国家计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403-01)《高等级公路滑模摊铺水泥凝土路面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滑模摊铺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指南》、正在试行的《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水泥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和总结1990年以来湖南、广东、湖北、河北、山东、新疆、贵州、吉林、福建、黑龙江等十多个省区1000km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规程对采用滑模摊铺机械工艺水泥混凝土路面全过程中的原材料、配合比、工艺流程、机械配套、施工操作、质量控制等每环节进行了规定,使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有章可循,目的在于确保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建筑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在我国是新型工艺技术,在本规程试行过程中,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除按本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5号)的要求,由东南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导则。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配置的基本单元;5 配置内容与数量;6 选址方法。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道路绿带设计;5交通岛、社会停车场及立体交叉绿化设计;6植物选择;7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8道路绿化更新。
公路排水对于保障公路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通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供统一的公路排水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和方法,交通部下达了编制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的任务。 在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高等级公路排水设计经验)以及吸引国外排水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的本规范,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确定路界内各项排水设施设计径流量的方法和计算参数。2.各种沟、管、泄水口和渗沟的水力计算方法和参数。3.路界内地表排水设施(包括路面表面、中央分隔带和坡面排水设施)的规划、布置和构造。4.地下排水设施的布设和构造。5.路面内部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构造。6.构造物(桥面、桥台和支挡结构物)以下穿道路的排水设施的布设和构造。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2基本规定;3道路;4桥梁;5隧道;6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2018年9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