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基本规定、材料工程要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 现批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30-2022,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 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同时废止下列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3.1.43.213.22 4.122 4126(12)5.1.3条(款) 二、《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第3.0.63.012 5177.2.7条。 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第41164.4.852.35.3.47.2.12条 四、《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第3.0.5、4.5.14.5.54.5.64.574.814.9.15.1.6条。 五、《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第3210321733.12 10.2.1条。 六、《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第3.2.2、3.5.2、3.5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5. 城市交通体系协调;6. 规划实施评估;7. 城市对外交通;8. 客运枢纽;9. 城市公共交通;10.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11. 城市货运交通;12. 城市道路;13. 停车场与公共加油(加气)站;14. 交通调查与需求分析;15.交通信息化。本标准2019年3月1日由住建部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69-2012 备案号J1340-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路基、垫层与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路面排水。
.
根据交通部《关于下达1999年度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交通部公路发[1999]82号),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组织对《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桥梁抗震设计部分进行修订,编写《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吸取了国内有关科研、院校、设计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2005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后,对全国交通、铁路、建设和地震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广泛地征求了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于2008年7月完成编写任务。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精神进行的。新修订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涵盖了《公路粉煤灰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公路土工合成材应用技术规范》(JTY 019-98)等规范的相关内容,并在原规范基础上,针对目前公路路基设计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高填深挖的界限与设计原则、边坡防护、路基压实标准、特殊路基设计等作出了重点修订,修订中突出了公路路基设计的系统化理念,以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景观协调的设计原则,注重地质、水文条件调查,强调地基处理、填料赞扬、路基强度与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修编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公路与铁路工程桥梁预制梁施工技术标准》。 为便于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参考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1075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主要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架设及安装及节段预制拼装混凝土梁章节。
如何为老年痴呆症患者设计理想的建筑室外空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然而针对这一人群所进行的外部空间设计却一直被忽略,本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这是本书得独特之处,因此就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老年痴呆症患者、患有听觉和视觉障碍的人、行动不便的产籍人士等,当我们体会到这些弱势群体的需求,真正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外部空间设计师,他们才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本书阐述了 可持续环境满意度 (WISE)科研项目的目标和内涵,总结了过去十年WISE项目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本书针对《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大纲》(2013年版)《桥梁》和《隧道》两个科目的大纲要求,收集了大量考前模拟练习题,基本上覆盖了相应知识点。本书还附有模拟试卷,对考生复习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适合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前复习之用。
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以及有关应用科研成果等技术资料。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技术起步较晚,其经验和基础资料不足,因此在总结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本规范既采纳了新技术、新方法,又兼顾到校传统技术的存在。本规范中的各条文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较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本规范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本规范由总则、术语代号、标志标线、交通监控系统、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火灾报警及防灾系统、供配电系统、中央控制管理等部分组成。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5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5]044号)的要求,由中国工程建设协会电气专业委员会、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原《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2006进行修订而成。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T/CECS 31-2017):钢制电缆桥架工程技术规程》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总结和分析了原规范的执行情况,结合近十年我国钢制电缆桥架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广泛征求全国有关生产、设计和安装等单位的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T/CECS 31-2017):钢制电缆桥架工程技术规程》共分5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电缆桥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电缆桥架安装及验收等。 本次主要修改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水量与水质;5.工艺设计;6.施工、调试及验收;7.运行与维护;8.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沥青路面旧料的再生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资源,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对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书主要针对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等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主要从沥青路面再生机理、RAP检测方法、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优化设计、热再生过程中旧矿料的颗粒迁移行为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探究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具体的工程案例。本书适用于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工程设计、施工、科研人员。
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对全国已建的公路隧道的养护状况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大量的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和养护技术资料。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起步较晚,养护经验不多,因此,在我国现有养护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或者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养护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本规范由总则、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共计5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隧道养护工作的计划安排:土建结构的清洁维护、破损检查、保养维修和病害处治;机电设施(含通风照明等设施)的养护维修;环境保护和房屋设施的养护维修;养护作业时的安全管理等。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共分九章、八个附录和条文说明附件,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程序,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共性的部分,专列了一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对新建公路的地质勘察,由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等三章组成;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单列了一章;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分章编列了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 新制订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概括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部内容,改变了以往按专业或按专题分编标准的情况。同时,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地质勘察的要求。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中,考虑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不同要求。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章节内,部分条款区别了路基、桥基和隧道场地不同
本规范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下达1996年公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1996]1085号文,项目编号:199606)的要求编制而成。 为编制本规范,1995年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与同济大学联合编制并出版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开展了“全国公路桥涵设计风速图研究”、“斜拉桥扭转和竖向弯曲基频近似计算公式研究”、“缆索承重桥梁阻尼特性研究”、“典型桥梁断面气动特性参数风洞试验研究”、“桥梁颤振检验风速修正系数研究”和“桥梁抖振反应谱及等效风荷载研究”,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我国桥梁抗风研究和抗风设计的成果,学习和借鉴了欧洲规范、英国BS5400规范、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日本和丹麦的规范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由交通部主管部门会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5、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6、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7、建筑物无障碍设计;8、建筑物无障碍标志与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