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混凝土耐久性科技论坛于200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召开。根据论坛期间与会代表投票和论坛学术委员会讨论情况,精选论文30篇,汇编成本论文集。论文集体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发展方向起到的导向作用。 本论文集可供业内同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高校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包括弯、剪、扭、压、拉等)性能、计算方法厦配筋构造;变形厦裂缝宽度的验算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厦构件计算。全书共分十章,书中有较多的典型实例,每章末均有复习思考题、代表性习题及参考答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02)等有关设计规范编写。 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要求能够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在理论指导下运用有关设计规范正确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2版)》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概况,旨在帮助读者具体地了解这种结构的特点和可能形式。《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2版)》阐述了不同截面形状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压(拉)、弯、扭、剪及其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力学实质,系统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在长期荷载、往复荷载和火灾作用下及火灾作用后的工作机理,提供了基于参数分析结果所导出的实用计算方法。《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2版)》还论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受轴向局压荷载时的力学性能、施工阶段钢管初应力的影响、核心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间的粘结等。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2版)》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与计算手册》根据现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结合近年来外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编制而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如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梁与柱的框架节点、柱脚、组合结构剪力墙等的构造。二是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计算,给出了部分梁柱计算图表。同时为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中使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与计算手册》附赠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计算的程序。有关章节尚附有计算方法和实例。
本书主要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FRP)在加固技术中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的FRP材料、FRP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梁的受弯加固、梁的受剪加固、板的受弯加固、轴压和偏压柱的加固、柱的抗震加固等。 本书可供新涉足领域以及已经具备经验的研究人员、规范编制人员、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和参考用书。
《火炮后坐复进运动仿真技术及应用》面向从事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与诊断的广大研究人员,主要介绍了火炮后坐复进运动数值仿真与故障诊断。全书由9章构成,分别为火炮后坐复进运动仿真技术概述、后坐复进运动仿真计算模型、传统反后坐装置压力计算模型的改进、基于两相流内弹道的炮膛合力数值计算、制退机内部紊流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区域整体运动的制退机流场数值模拟、复进机内部气体特性的分段多变热力学分析、火炮后坐复进运动协同仿真计算、基于协同仿真和热力学分析的故障诊断研究。反后坐装置是火炮火力系统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火炮射击的射速与精度,是火炮设计与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火炮后坐复进运动仿真技术及应用》反映了当前火炮反后坐装置数值模拟与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前沿。《火炮后坐复进运动仿真技术及应用》所涉
《钢结构设计与应用范例》系统地阐述了钢结构的设计要求、材料性能、荷载规定、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介绍了工程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与绘图软件,重点概括了工业厂房钢结构、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设计方法,详细给出了工业厂房钢结构、多层房屋钢结构和辅助钢结构(如钢楼梯、钢雨篷和钢网架)的工程设计实例。每个典型实例都有详尽的计算过程、施工图绘制方法和设计软件操作步骤。《钢结构设计与应用范例》可供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船舶图析:原版引进》完整详尽地介绍了船舶基础原理、系统构造及船业知识,以及当今世界船舶科学的新技术信息。本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曾多次再版,可谓畅销书。它的中译本保持了原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以及知识性、可读性的特点,并且为方便对船舶用语的查阅及对照,增加了中日英词目索引。因此,《船舶图析:原版引进》即适合大学生相关专业的学习使用,同时也适合我国船舶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的阅读。
《建筑木质构造》内容包括材料、构筑方法、施工工艺及结构设计方法等木质构造的综合知识。《建筑木质构造》的编写有以下特点:,介绍上述木质构造的现状,以唤起大家对木质构造的兴趣和关心;第二,以各种构法中结构设计所必需的及最基本的知识为内容;第三,考虑到每学期有13~15次授课,本着尽可能简易的原则,在章节的构成和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并邀请木质构造教育科研线的专家来编写。 《建筑木质构造》可作为木质构造建筑类专业的教科书使用。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以数值仿真技术特征为切入点,从数值模型建立、数值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解读等几方面,全面介绍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背景知识、计算原理和应用方法;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以实际工程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分析软件,对动力弹塑性分析在工程中的设计与研究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资料。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既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快速了解并掌握动力弹塑性分析基本知识的工具书,也可供专业从事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的编写根据预应力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力求反映当今预应力结构发展的成果。《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共3篇,篇:预应力结构设计,分22章,给出了各类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及构造措施;第2篇:预应力结构施工,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第3篇: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实例,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实例。 《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可作为从事预应力结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人员使用与参考。
《怎样当好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是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亟需提高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素质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两篇,篇业务管理,共四章:概述,熟悉和掌握有关文件,各设计阶段的管理,工程结构设计说明实例。第二篇技术管理,共十四章:概念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规定,地基基础,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板柱一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筒体结构设计要点,复杂结构设计要点,混合结构设计要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怎样当好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可供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监理、施工、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和审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10)(2015年版)编写。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共分10章,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为便于学习,各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具体要求与构造措施,包括多高层钢结构的设计步骤、结构体系、构件形式与材料、荷载与作用、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基本要求,结构稳定性设计、楼盖设计、节点设计、抗震设计、抗火设计与钢骨混凝土结构与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本书除考虑详细交待设计原理外,主要根据设计实用要求编写。 本书可供从事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的理论及实践》从连铸电磁冶金技术出发,结合连铸电磁冶金理论,采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各种电磁搅拌技术及其搅拌设备,如:方圆坯电磁搅拌、小方坯电磁搅拌、大方坯电磁搅拌、圆坯电磁搅拌等。书中重点介绍了目前钢铁工业上比较成熟的连铸电磁冶金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搅拌技术和电磁制动技术,模拟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二冷区和结晶器中的应用以及工业实践。《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的理论及实践》是作者十几年来对电磁理论及其在连铸领域应用研究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的理论及实践》从连铸电磁冶金技术出发,结合连铸电磁冶金理论,采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各种电磁搅拌技术及其搅拌设备,如:方圆坯电磁搅拌、小方坯电磁搅拌、大方坯电磁搅拌、圆坯电磁搅拌等。书中重点介绍了目前钢铁工业上比较成熟的连铸电磁冶金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搅拌技术和电磁制动技术,模拟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二冷区和结晶器中的应用以及工业实践。《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的理论及实践》是作者十几年来对电磁理论及其在连铸领域应用研究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