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首先系统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施工控制与工程应用等,包括张弦梁、弦支穹顶、索穹顶、张拉结构、索网、索拱、斜拉和悬吊结构、索桁架和预应力撑杆柱、车辐式结构等结构的组成特点、受力性能、设计理论以及典型工程应用等;然后重点介绍了索结构的找形分析方法和计算原理,幕墙和采光顶的索结构形式、设计理念及工程应用,索结构的动力性能、风致效应及断索分析,索结构施工张拉分析及施工控制方法、误差控制分析及索力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拉索(杆)与锚具设计、索材料特性及索节点的主要连接形式。《索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施工控制》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全国各地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陆续建成,而这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大部分处于地震区,因此一旦其遭受地震作用并发生局部倒塌或整体倒塌,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惨重的伤痛。因此,建筑物在遭受强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机理及防止问题成为了广大学者及工程师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方钢管混凝土巨型组合框架地震损伤与倒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方钢管混凝土柱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损伤分析、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地震损伤模型研究及方钢管混凝土巨型组合框架的地震倒塌分析。
《混凝土结构构件基于FORM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以结构可靠指标β为依据,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效应项的作用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和结构抗力项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作了浅显的推演;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构件开裂和裂缝开展的失效模式基础上,对构建其设计表达式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混凝土结构构件基于FORM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还对材料强度标准值、配筋率、钢筋锚固长度及抗力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确定,作了具体的阐述。《混凝土结构构件基于FORM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可作为工程结构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的辅助性,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工程师、研究人员及标准编制者参考使用。
本书通过纵横两条线索对工程结构,主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剖析,通过十一讲的内容,横向贯通工程结构各门力学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将力学、五大结构串连起来;纵向贯通工程结构的来龙去脉,阐述工程结构的发展脉络。本书结合作者在靠前外五十余年的教学、科研和设计经历,畅谈切身体会,写成这本独具特色的专业书:融会且贯通、温故而知新。本书希望给予工程结构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宏观层面的引导,也适合期望了解和探索结构的灵魂——力学的奥秘的读者阅读。
全书共有九章和五个录,内容包括大气边界层的风、结构上平均风和脉动风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平均风荷载、风致响应和风振动力荷载的计算原理和实用计算方法。书中还结合外相关文献和规范介绍和探讨了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大跨屋盖结构静动力风荷载的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并参考外文献和本课题组的研究,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计算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也适当介绍了风洞实验内容。录中列出的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的规范或建议的条文规定及注解,亦很有参考和应用价值。录五给出本书中涉及到的振动基础内容,便于读者在阅读有关章节内容时查找。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等研究生的,也可供设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合理的设计地震动是保证设计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工程抗震设计中设计地震动的确定问题已经成为工程界的一大技术难题。《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主要从地震动工程特性、设计地震动模型化以及设计地震动的确定等方面对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涉及地震动工程特性的定量描述与估计方法、工程地震动的模型、地震动仿真技术、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动数据库开发等内容。《工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适用从事结构抗震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教师和研究生。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所属各主要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概略地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内容以及对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设计要求,是对国内三十年来自动飞行控制研制工程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土木工程结构的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系统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2章是动态系统的重要特性和主动控制算法;第3~5章是动态系统的智能控制算法;第6~8章是以控制装置为核心的结构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第9~11章是以智能驱动和阻尼材料及其控制装置为核心的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第12章是结构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录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Benchmark模型和性能评价体系。??????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与船舶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研究、设计与制造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从独特的“古戏台建筑群”角度人手,通过建筑测绘、走访调研、对比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浙东地区民间古建筑群落背后所包含的地方文化特征。内容包括宁海古戏台建筑测绘成果、十个联保的古戏台的文化历史背景、建筑技术特征及文物保护现状、与浙江其他地域古戏台综合对比分析、民俗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地下结构混凝土受到地下水和土壤中硫酸盐的腐蚀,从而导致混凝土及结构性能退化,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地下结构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机理及性能退化》是作者杜建民近年来从事地下结构硫酸盐腐蚀研究的总结,介绍了硫酸盐腐蚀的机理和混凝土腐蚀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腐蚀速率模型,提出了腐蚀损伤度的定义,重点论述了硫酸盐腐蚀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规律和预计模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承载力与腐蚀损伤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腐蚀损伤度相关的承载力预计模型。本书还对抗硫酸盐腐蚀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使用。
四年来,上海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新的审查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抗震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原建设部发布了修订后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6]220号,以下简称《技术要点》)。2007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07年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建议》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2009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把关的建议》,对《技术要点》执行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关于进一步明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范围的建议》、《关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传统的抗震设计基于延性设计理念,结构通过自身的延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以避免结构倒塌,但残余变形较大,给震后修复带来困难,且直接和间接损失严重。通过后张无黏结预应力及附加耗能元件,以实现震后自动复位和主体结构无损的自定心抗震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结构体系,代表了土木工程结构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自定心抗震结构体系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专著,内容包括:自定心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自定心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振动台试验、长期性能试验和抗震性能评估;自定心混凝土墙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抗震设计方法、地震易损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自定心混凝土桥墩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地震易损性研究。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从独特的“古戏台建筑群”角度人手,通过建筑测绘、走访调研、对比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浙东地区民间古建筑群落背后所包含的地方文化特征。内容包括宁海古戏台建筑测绘成果、十个联保的古戏台的文化历史背景、建筑技术特征及文物保护现状、与浙江其他地域古戏台综合对比分析、民俗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