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教材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单独编写的,缺乏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 埃克特著的《整合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原版影印第2版医学整合课程系列教材)》在保持本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插入大量的 整合框 。这些 整合框 出现在需要链接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位置,每个学科都有独特的标识。这些分布在各本书中的 整合框 ,把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连接起来,不但方便了读者学习,更是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 本书可作为国内医学生整合课程教材、双语教学教材及来华留学生教材,也有利于医学教师拓展知识,方便备课,同时也是美国医师*考试的优秀参考用书。
本书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由16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版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共分五部分:上编为医学免疫学,中编为医学微生物学,下编为医学寄生虫学。本书在保持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适当地引入各学科的新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在内容编排上,注意由浅入深,难点之处辅以示意图,病原生物的特征配有彩色照片,以增强直观感,同时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配备案例和思考题,以便深入理解、记忆,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本书文字简明流畅,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版为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医学类),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使用单位好评,本版教材组织我国西部地区20所高等院校的29位教师参与编写。全书分为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共35章。本书主要介绍了细菌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病毒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致病性病毒、真菌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本书密切联系医学类专业和临床实际,突出西部地区特色,合理安排教材编写内容,并注重启发读者的创新性科研思维。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转变重理论而轻临床实践、重医学而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本书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使用。
崔艳丽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供医学检验技 术专业用第3版)》的特点主要有:①基本理论知识 的内容是按照微生物的类型进行编排的,体现了知识 的系统性,而每一类微生物的又按照其特性、临床意 义、检验鉴定的顺序来编写,体现了知识的逻辑性。 ②实践技能训练中每个实训项目的编排都是按照微生 物检验的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实现了专业技能 训练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衔接。③本教材大多数章节设 有案例模块,体现了任务引领的教学思路。在每一章 节中还设有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对接的考点提示和测试 题,为今后的执业资格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④在本 书的*后设有三个附录,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 能为老师提供方便的教学素材。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附光盘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编著者黄敏。本教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和专业发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伦理修养的培养,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护理伦理学的知识体系,以“案例导人一提出问题一引发思考一理论阐释一引申巩固一提升素质”为编写主线,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丰富,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原则规范和伦理道德要求,体现交叉综合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并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将临床护理及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护生对护理伦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伦理修养。
为了满足广大医药学各专业本科学生及基础医学教师的需求,也为了实现医学试题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建设“临床医学试题库系列,,丛书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基础医学试题库系列”丛书。基础医学题库涵盖了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等十大学科,总题量近五万道。每个学科的试题库分教师版与学生版两种版本。教师版试题库软件包括三部分:建题库、备题库、抽题库。建题库软件用于建立试题库,使用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创建题库,也可随时创建题库,确保试题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备题库软件主要用于储备试题,使用者事先可预备多套试卷,以备急需。抽题库软件用于从题库中随意抽题。题库中的试题分门
无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书的内容、特点及科研课题进行的过程。第二部分是2007-2011年作者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16篇论文(为了全书统一对个别字有修改),这些文章提供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科学依据。第三部分是在论文基础上归纳编写的相应讲座。为了帮助理解讲座内容,第四部分根据讲座提出了100个是非问答题,单数题是错误的,双数题是正确的,并尽可能用相应的观察数据来解释。第五部分,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生育健康宝宝的10条建议。研究角度之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率之高及用药针对性之强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有必要采用中英文双语的形式,使其先进理论和方法得以在国际上交流。为了便于理解在书末附有英文缩略词的
本书原著由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社(ASM Press)出版,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专家翻译为中文。全书首先扼要介绍肠杆菌科研究历史、分类学以及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接着依次阐述了各属及模式菌种的相关医学问题,体现了下列特色: 涵盖了肠杆菌科的所有属,除了临床常见和罕见的各属以外,还涉及了植物病原菌; 对各属肠杆菌的医学问题阐述比较到位,一般包括分类学、流行病学、实验室鉴定、发病机理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议题; 介绍了许多鉴别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方法,比如16S rRNA测序、分子探针等; 附录——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别表,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在属、种的水平上鉴定出某种微生物。 本书是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质检部门的技术人员很好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供从事医学微生物的研究人
近年来,新的病原生物及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对全球医学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完善和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病原生物研究及其相应临床工作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病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本分册的要旨在于介绍一些有关病原细菌研究的新进展,以提供人类抗击病原细菌危害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本书共分个章,前四章扼要介绍了细菌的结构、新发和复发细菌性病原体、可能作为生物恐怖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措施、抗菌药物及耐药性;后六章重点突出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病原细菌的基因组学、细菌的分泌系统、致病细菌的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致病菌基因功能的新方法、细菌性疫苗的新策略等。内容丰富、新颖。 本书可以作为病原细菌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 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本书
本书是卫生部萌芽计划培训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篇,共28章,上篇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方法、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药敏试验、特殊微生物的实验室诊断以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下篇介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讲述了人体各系统多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书中内容丰富,配有图表,便于理解记忆。本书适合于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培训之用,同时也可共临床医师参考学习。
为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独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形式,编写了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案例版教材版权所有,其内容和引用案例的编写模式受法律保护,一切抄袭、模仿和盗版等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微生物学》(第二版)为供中药学、药学类专业用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在保持版体系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更新,以确保教材与时俱进,紧跟本学科迅速发展的步伐。本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科学性:在充分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与药学的融合,尽量减少实用性不强或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教材内容及结构更趋科学合理;②先进性:尽量吸收和采纳国内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和*进展,注意反映本学科*信息、*成果和*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③实用性:教材内容根据中药学、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尽量将与中药学、药学类专业相关的微生物学内容收入教材,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④可扩展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弹性,将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提供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供药学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规划教材)》(作者李朝品)以第1版教材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和文献并结合编者自身的长期教学实践修订而成。本版教材在章节安排、内容取舍和重点如何编写、难点如何把握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内容安排上,新版教材全书分为“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三大部分,共三十九章。
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以*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职教学实际。 3.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 4.教材內容与教学大纲一致,教材內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注重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以利于学生就业,突出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 5.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图文并茂
自从17世纪,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成显微镜,次观察到细菌这种微生物开始,微生物学大致经历了微生物形态学时代、微生物生理学时代、微生物免疫学时代,以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时代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而推动微生物学向前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微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19世纪固体培养基、染色法的首次应用,到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大量实践,如今的微生物学技术已经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一门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物理学、工程学等众多技术的交叉学科,这些技术从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化代谢、遗传信息、微生态等各个层面向人们揭示出微生物世界的奥秘,是人们在研究、学习微生物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针对微生物研究的不同层面,微生物学技术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类是以微生物表现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微生物的一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执业医师的必考课程。魏保生编著的《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第3版)/医学笔记系列丛书》是“医学笔记系列丛书”之一,为了紧跟国家规划教材的步伐,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全书分为三篇共三十六章,每章内容结构可概括为:①板书笔记;②词汇速记;③测试进阶;同时有锦囊妙“记”、轻松一刻、随想心得等可激发学习兴趣的模块,帮助读者巧妙快速地记忆枯燥知识。本书还配备了增值内容给读者以实惠。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第3版)/医学笔记系列丛书》融内容记忆、考试训练、英文词汇于一体,既有传统讲义的知识点辅导作用,又有针对应考的指导作用,是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记忆及应考的推荐书,同时也可作为医学院校教师备课和教学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