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詹韦免疫生物学》(Janeway's Immunobiology)第九版的中译本。本书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引入,使本书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又不失科学性和前沿性。 本书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免疫生物学和固有免疫概论”,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及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部分“抗原的识别”,介绍了免疫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产生及其识别抗原的过程;第三部分“成熟淋巴细胞受体库的产生”,主要介绍免疫细胞发育的过程及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第四部分“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动态整合等,并对黏膜免疫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健康与疾病中的免疫系统”,对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相关免疫学原理进行了阐述。
本书引进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由梅奥医学中心的众多神经免疫学专家共同撰写,并得到了梅奥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书中收录了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 83 个真实病例,著者将诊疗知识融入各个病例中,帮助读者快速抓住疾病重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各种神经免疫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本书阐释简洁,图表丰富,讨论全面,非常适合神经科医生及相关住院医师、进修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为研究生办公室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是一本水平相当的参考书即免疫学高级教程。全书共分三部分(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病理)20章,包括免疫学概述、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原与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固有免疫、黏膜免疫与皮肤免疫、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激活、B细胞激活、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抗感染免疫、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缺陷病等。内容仍保持基础与进展并重,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引入,使该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又不失其科学性和前沿性。
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国情出发并根据医学教育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教育体制和机制。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探索,如何深化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稳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并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议题,同时,如何将改革与发展的理念落实于教材编写等具体实践之中,也确确实实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积极思索如何从我们专业的角度为我国新一轮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在这种大背景下,长学制《医学免疫学》第3版问世了。 我国的医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式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差异。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医学教育模式,而我国仅在少数医学院校
《免疫系统工作原理》 已经帮助过成千上万的学生 理解那些厚重的免疫学教科 书中的内容。在这本书里, Sompayrac博士通过对专业 术语和免疫系统工作细节的 讲解,以简单的语言阐明了 以下这些复杂问题的本质: 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持协调一 致的,它又是如何保护我们 不发生疾病的,以及可能 重要的,为什么免疫系统这 样工作。 在《免疫系统工作原理 》第6版中,Sompayrac博 士用富有个性并且生动的行 文风格和引人入胜的类比方 式,对前几版的内容进行了 细致的 新,例如疫苗、免 疫记忆以及癌症等方面的 新进展。这一版的亮点是关 于免疫治疗的新章节,这也 是目前免疫学中 热门的 话题之一。 不管你是一位纯粹的免 疫学入门者,还是一名需要 温习知识的研究者,《免疫 系统工作原理》都可以为你 清晰地展现免疫学这门令人 着迷的学科。
本书引进自麦格劳 - 希尔教育集团,是一部专注于风湿病诊断与治疗的经典著作。著者系统梳理了肌肉骨骼疼痛的临床特征、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时机,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选择与解读、诊治方案制订及风湿免疫专科转诊时机的系统指导。全书共九篇 55 章,各章均列有 诊断要点 ,可为医学生和青年医师提供准确、重要的信息。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包含丰富的插图和简明图表,方便读者快速查阅和理解,非常适合广大风湿免疫专科临床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首先介绍了黏膜免疫的发展历史,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详细介绍黏膜屏障及其与黏膜免疫的关系,详细描述了各个黏膜免疫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及其相关组织和细胞(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讨论了黏膜免疫机制,主要从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的M 细胞、肠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T 细胞、Th17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SIgA、淋巴细胞归巢、口服免疫耐受、黏膜免疫的调节、黏膜免疫的衰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四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阐明以黏膜感染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疾病的感染机制和黏膜免疫机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四部分较全面介绍了近年来黏膜免疫疫苗及其发展策略,包括黏膜免疫佐剂、主动黏膜免疫递送系统、被动黏膜免疫递送系统和植物
重新编写《诊断免疫组织化学》的挑战性在于继续将大量对诊断病理学家有价值的免疫组化知识编纂于本书中。世界各地的诊断病理学家对本书的编写形式非常认可。病理学家们普遍反映:这本书确实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日常诊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本书的目的仍然是为那些从事外科病理和细胞病理诊断解剖病理和外科病理医生们提供一本参考书籍。 除了少数例子外,每一章的编纂自成一体。这种结构使得每章的内容具有可重复性并且丰富。这将帮助医生及受训人员不必寻遍全书就可获得想要的信息。每章的内容都从诊断的角度对全面的知识进行理解。本书按照器官系统的结构顺序对肿瘤病理学进行介绍。每章都有章节目录、引言和对该器官系统疾病诊断的系统性阐述。*专题介绍之后就会插入 诊断要点 进行归纳,这既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总
生殖免疫学是生殖生理学、生殖医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的一门科学,它涉及人生殖过程的正常生理和生殖病理等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免疫学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生殖免疫学无论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书汇集综述文章47篇,内容包括精子、卵子及胚胎,着床及母胎界面,妊娠早期及流产相关病理机制,以及临床生殖相关疾病的免疫学问题,尤其重点吸收该领域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临床免疫治疗及实验技术的新成果,多方面介绍了生殖免疫学基础和临床的现状和新进展,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书是国际权威的生命科学实验方法学丛书之《现代免疫学方法》的精华版,共15章。分别介绍了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人和小鼠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及其亚群的分离、鉴定和各种功能分析,T细胞、B细胞克隆和T细胞杂交瘤的构建,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分泌细胞因子细胞的检测,免疫细胞活化的信号分子分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Fv、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和研究TCR等免疫分子等。还介绍了构建自身免疫病、炎症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的动物模型的方法。本书内容涵盖目前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标准方案和最新进展,具有简明规范、步骤清晰、可行性强等特点。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抗体概述、抗原制备、动物免疫与多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抗体的大量制备与性质研究,也介绍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抗体改造、抗体表达与纯化,很后还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免疫检测技术。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分总论篇、各论篇两大部分,内容包括风湿病、各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四类疾病。是国内第一部高水平的中医免疫病专著。 第一章介绍了免疫病基本知识.第二章结合免疫病临床介绍了脾胃学说和肾命学说,为免疫病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思路的提出,作了很好的理论上的铺垫。第三章介绍了免疫病现代诊断技术。第四章为免疫病中医治疗概要,集中反映了主编的学术见解,举足轻重。紧密结合免疫病的临床实际情况,阐述了免疫病的病因病机,言之有物,不落俗套;关于辨证论治与中医中药现代研究的探讨中,提出了不少对中医临床和中医发展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药治疗免疫病的药理研究一节,首次从药理作用方面对免疫病常用中药进行了归纳,初步揭示了中医药治疗免疫病的疗效机制,并扼要介绍了主编对这
细胞因子中IL-1、IL-6、IL-8、IL-10、TNFα和可溶性IL-2R已在医院检验科常规检测,用于败血症、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肿瘤等的辅助诊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COPD、糖尿病等均有长期慢性低度炎症存在,超敏CRP常规用于冠心病的风险评估。本书系统的对白细胞介素-1到38、干扰素α、β、γ、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逐个介绍基因和蛋白的结构、产生和调节、受体和信号转导、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内容:第四版的《免疫治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今肿瘤治疗领域前沿的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免疫肿瘤学在不同癌症类型和与免疫治疗相关的毒性方面的**概述,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作用,克服免疫治疗抵抗的机制和方法,黑色素瘤、肺癌、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神经肿瘤、胃肠道恶性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不同类型癌症的免疫治疗,另外对皮肤、胃肠道、肝胆、肺、心脏、肾、五官、神经等器官、系统免疫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和处理进行了阐述,书中的后一章节对免疫治疗中的癌症显像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含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和表格,可为读者提供**的指导。读者对象:肿瘤科医生、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专业人员。
为什么有些人老是生病?咳嗽、流鼻涕、发烧,肚子疼,躲不开的流行性感冒,断不了根的肠胃病。为什么有些人却一年四季百病不侵?为什么有的人生病总是好不了,有的人却能很快恢复健康?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决定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强弱。 我们体内的免疫力提高10%,癌症的发病率就会降低50%,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会降低一半,我们的身体状况会年轻10岁! 其实在每一个健康的人身上,都有一个设计巧妙,均衡运作的免疫系统。它能恰如其分地抵抗病菌感染,治疗伤口,杀死病毒。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会过度反应也不会反应不及,当它的功能运作良好时,数量适当、形式健全的白衄球和免疫体就会共同合作对付入侵者,并将它们一举歼灭。只有拥有恰当的免疫反应才能让我们拥有百分百的健康。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临床免疫分析领域的主流技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书共包括二十一章:第一章为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专家共识和建议;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发光免疫分析通用技术的原理、特点、优势,以及在产品设计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第三至五章分别介绍了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三大类发光免疫分析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及发展方向等;第六至二十一章按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病原体感染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出生缺陷、营养素相关疾病,以及治疗性药物检测等顺序,介绍了各自的主要免疫分析指标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局限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