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本世纪80年末发现的新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全球流行,广泛见于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地区。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据统计,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发病率为3·4%~20.5%,平均为8.6%,对人民健康与劳动生产力的危害甚大。 近年来,国内在戊型肝炎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对两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全基因序列,以及从不同地区分离的10余株HEV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发现其与墨西哥株HE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9%左右,与缅甸株属同一亚型,此外,还发现了HEV的变异株,用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到,变异株的发现对研制戊肝诊断试剂和疫苗均有重要意义。现已证明,国产猕猴可实验感染HEV,并已连续传3代,提示它可作为戊肝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戊肝的传播机制、发病机理、药物治疗、疫苗效果考核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本书系《部队卫生防疫丛书》的一个分册,共六章。分别介绍了军事训练伤概述,军事训练运动系统解剖与生理基础,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的预防、诊断与处理,以及军事训练性疾病和医学监督管理等。本书适用于我军广大官兵和预备役官兵及民兵阅读。
虽然绝大多数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缺乏特异性免疫力,但目前对该病毒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已有厂一定队识,并且具有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快速的检测诊断技术,这就为我国有效防止甲型HINl流感大流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此,本书在设置问答时,力求能做到对大家普遍疑惑的问题进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回答;同时,因为是HINl亚型新毒株和其人传人的特性以及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还没有感染病例,所以,本书也参照丁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治的资料和建议。故对临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这只是一本科普读物,经过短短几天通宵达旦的伏案,终编写完稿付梓。我们编写者的心愿就是希望为小学生自我保健保驾护航,同时,也对甲型HlNl流感病毒感染以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
什么叫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扩大免疫规划?为什么儿童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家长为什么要主动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打预防针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为什么有的人打过预防针后还得病?患有重症慢性疾病的人,可以接种疫苗吗?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为什么小孩一出生就要接种乙肝疫苗?目前国内常用的甲肝疫苗有哪几种?…… 本书作者一一为您解答了这些疑问。
2009年4月中旬开始,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相继暴发甲型H1N1流感(始称猪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5月4日12时,墨西哥确认和疑似甲型H1N1流感近1900人,其中死亡病例19人,美国也出现了1例死亡病例。除墨西哥、美国外,这一疫情已经波及加拿大、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英国、法国、西班牙、瑞士、韩国、以色列、新西兰、中国香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际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0)在4月27曰至29日数日之内连续两次将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从三级提升到五级,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出第五级流感大流行警告。 对此,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疫情一开始,*总书记专门就做好我国防范甲型H1N1
本书作者顾植山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对运气学说的研究,发现《黄帝内经》对疫病有不可思诡计的预测阐论,书中着重讲座了运气学说与“非典”及历代疫病的密切关系,认为历代各家不同学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疫病的不同特点。 本书通过对历代文献中疫病资料的探讨,稽古论今,提出了中医防治疫病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如张仲景《伤寒论》与疫病的关系、六经的起源问题、对“圣散子方”治疫及北宋用药香燥问题的看法、疫病中的内伤问题等,为中医防治“非典”及其它疫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 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非典”资料的研究,认为本次“非典”的临床特点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温疫有所不同,而明以前医家在治疫方面的众多宝贵经验需加重视。 本书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既可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研究中医治疗“非典”和其它流行性疾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但近年来,世界上不断发生禽流感病毒侵犯人类的事件。每次禽流感流行,不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对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也形成巨大威协。除禽流感外,人类历史上,流感造成的损失更大,20世纪流感世界大流行就曾导致2000多万人死亡,此后流感不定期流行,每次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普及流感与人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流感 禽流感 人禽流感》以卫生部新颁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以及禽流感消毒、隔离、防护、控制、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编写。文字简结,内容深入浅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大的信息量。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截至目前,在全球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已出现确诊病例7000多例,主要易感人群为青壮年。随着对疫情性质的逐步了解,WH0已将其重新命名为influenza A(H1N1),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勤奋工作,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 目前发生的甲H1N1流感是初发期,从近期发病情况看,发病仍然呈上升趋势,全球性扩散仍将继续,各项防治任务今后会更加艰巨。对此,各有关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终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无硝烟战争的胜利。 为了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于防大疫、抗大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我们根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大纲以及国家教中心的命题要求,编写了本书。本书分多选题和思考题两部分,多选题主要题型为A型、B型和X型题,每题都配有标准答案,部分有难度的韪配有详细答案,可供医学、法医、公共卫生、七年制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复习使用,也可供住院工程师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使用。
《中国农民卫生保健丛书》中的六种,已出版6种,由卫生部、科技部购买6000~10000册不等赠送农村地区,并已列入我社十一五规划。艾滋病在部分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且农民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十分缺乏。本书将介绍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并对农村地区艾滋病的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介绍。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治疗和国家对艾滋病的有关政策。特别是针对农民朋友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他们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收集了在农村可就地取材的艾滋病治疗偏方和饮食营养方案,对农村的艾滋病防治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一本适用于广大农村朋友阅读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较好的“三下乡”健康教育教材。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国际交往频繁,人口流动性大,艾滋病传播的危害性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具有以下特点:疫情仍然严重,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其中性传播和吸毒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且存在发病和死亡情况比较严重,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等情况。由于还没有理想的疫苗和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和特点,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老师根据现有相关资料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力图突出三大特点:,短小精悍。本书只涉及艾滋病问题,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通俗易懂。本书没有过多的理论表述,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与图片供读者参考,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第三,实用性强。本书编写中重点涉及的
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其发病率高,可广泛迅速流行,给社会和人类造成严重的医学和心理的伤害与威胁,特别是发生非典型肺炎(SARS)以来,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这一点,传染病现仍是危害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之一,它给国家和人们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因此了解、认识、重视传染病及其防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 《常见新发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防治》一书是“健康生活丛书”的其中之一本,是由湖南省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湘雅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有丰富经验的临床线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是健康教育、三下乡的科普读物。该书主要是以常见而严重的新发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性病)的防治两大部分撰写,共20章,包括军团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朊毒体、莱姆病、0139霍乱
本书系《部队卫生防疫丛书》的一个分册,共六章。分别介绍了飞行环境因素和飞行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与防护、飞行卫生保障、飞行人员日常卫生保障、航空心理卫生、航空救生及飞行人员常见病的预防。全书以我军现行的“航空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着重介绍航空卫生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书适用于我军航空兵部队、飞行院校航空卫生人员,亦可供飞行部队广大指战员及民航有关人员阅读。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疾病负担较重。我国伤寒、副伤寒的发病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1990年以后,部分省份发病例数仍居高不下,暴发疫情时有发生。近5年,一些地区副伤寒流行加重,病原流行谱发生变化,出现耐药菌株,流行因素尚不完全明确,从而又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防制水平,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1990年出版的《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版)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后的手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手册内容确保与国家、卫生部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技术文件等相一致;第二,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加了预防控制措施篇章的编写;第
《诺贝尔奖百年鉴》是为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00周年而编纂的原创科普图书,总计29卷、270万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中40名专家教授撰写。它将诺贝尔科学奖的百年历程放在整个20世纪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中进行全景式刻画,着眼于突出诺贝尔奖的神髓———科技创新精神。该书除了用3卷综述分别全面回顾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百年巨变外,还根据对百年来所有诺贝尔科学奖获奖项目的具体分析,将它们按内在关联和发展脉络归为26个领域,每个领域各设一卷,以该领域科学发展的传承性为主线,以相关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为重点,既通俗介绍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并着眼于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全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富有人文色彩,兼具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等人撰写
要健康长寿,保证旺盛的精力,就要坚持锻炼身体,培养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必须注意对食物营养的摄取,以保证各种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物的营养成分叫做营养素,其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甚微,但它们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能量供应等却影响甚大,且无可替代,过多或过少都会罹患疾病。 为保证身体健康与提高健康水平,就要对它们有一定的认识,本书将告诉大家它们的重要性,助您了解它们在体内的变化与产生的生理功能,科学地去选取各种食物,全面地、有目的地摄取营养,从而维持身体正常发展的需要。 相信本书能有助于丰富大家对食物营养与身体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本书简要回顾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起源及其在全球传播的概述,系统介绍了艾滋病传播途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抗HIV/AIDS化学合成新药及免疫重建、基因疗法和各种治疗方案。作者参阅了近200篇文献资料,追溯近20年来全球科学家在研究、探索防治艾滋病的历程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并作了客观的综述,特别介绍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现状与展望,以及抗AIDS疫苗研制新进展等。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适于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以作为对广大群众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材料。
手足口病是当前为大众关注的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婴幼儿,成人也可感染。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与抗病毒治疗药物,也给本病的预防控制及重症患儿的救治带来严峻挑战。 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这本《手足口病防治手册》。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专家们力求内容翔实、新颖实用、深入浅出。本书全面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发病特点、暴发流行情况、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控制措施和常用消毒方法等知识。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者学习,也可供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老师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