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曹兆龙编写完成。全书分认识篇、研究篇、防护篇三部分:*部分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引起的肺炎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治疗与研究进展,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的日常防护知识。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科学性强,可作为大众了解新冠肺炎知识和做好日常防护工作的参考读物。
本书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条。 *条:近期,我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第二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三条: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不聚会,可有效预防感染。 第四条: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有流行病学史者,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如实向医生描述旅行史、居住史及接触史,并积
《艾滋病防治知识读本》由梁志静主编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流感的历史、疾病的发展、免疫和健康、生命和进化、社会和国家、全球与人类的层层递进、娓娓道来,通过十章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将科学的知识,犹如打开了神秘的藏宝图,在疑惑的海洋中探险猎奇,和未来的科学家讲述科学的传奇,向今天的我们传播科学的春天。
现代医学最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传染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再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历史上,人类曾经饱受瘟疫的痛苦,在埃及法老的尸体上还有天花的痕迹;在《》中,记录着耶路撒冷的那场鼠疫:《波罗奔尼撒战争史》叙述了伤寒的可怕…… 细细抖落历史的风尘,不难看出,瘟疫如影随形,但是人类总是以战胜瘟疫而一步步前行。 历史上有几次瘟疫大流行,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奠定了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居然是毁于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瘟疫;罗马帝国的命运居然也系于此,一战之外居然还有另外一场恐怖的“世界大战”,甚至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拿破仑命运的转折居然都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大瘟疫手上……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背景、监测目的、监测对象、内容与方法,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及方法、抽样设计、抽样原则、监测点的确定、样本量、抽样方法及步骤、居民户的置换、数据库结构及统计分析方法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以及实训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根据相关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内容系统、全面,详略得当,图表丰富,体现“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书中增加了生动的临床案例、知识链接等内容,内容丰富而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适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口腔、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使用。
《流行病学》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形式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读者对此有所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
本书主编为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虫媒传染病专家刘增加教授。他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蜱类的鉴别要点和所引起的疾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论述。介绍了蜱类的综合治理策略、科普宣传、调查研究、个人防护、集体防护、药物防制、生物防制、遗传防制和其他防制等内容。本书不仅向广大群众介绍了传播疾病可防可治的常识,更详细介绍了蜱传染疾病的特点及防制途径,对我国蜱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指导意义。可供卫生防疫、畜牧兽医、临床医务、科研和大专院校教学人员以及广大群众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