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流行病学》配套教材《流行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出版以来,得到全国各医学院校师生的认可和厚爱,均以其作为教学参考书和备考执业医师、硕士生、博士生的主要参考书。因此,有必要编写第8版《流行病学》配套教材《流行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 该配套教材的编写坚持以总论为主;坚持紧紧围绕"三基"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注重实例与应用的介绍。 本教材突出的特色是绝大多数章节的作者将是第8版《流行病学》教材相应章节的原作者,这为读者深入理解相应部分内容,掌握本章节的主要知识提供便利。
瑞士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结构按照慢性乙肝患者连续一体关怀体系的结构编写,从初始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指征的评估、开始一线抗病毒治疗、对疾病进展、药物毒性及肝细胞癌发生的监测,到治疗失败改用二线药物。同时,书中还涵盖了如何在不同医疗系统中将关键性的建议应用于国家项目。
《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医务人员读本》主要是为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而编写的。章是食源性疾病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的介绍,第二章对一些重要的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进行了介绍,第三章结合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了临床医务人员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附录收录了一些适用于医务人员阅读和使用的食源性疾病有关文献和资料。本书由黄琼、郭云昌主编。
本书由七所医学院医教授缩写,共16章,主要介绍疾病的群体现象及其测量、描述性研究及其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队列研究及其评价、临床试验研究及其评价、病因学研究及其评价、筛检与诊断试验研究及其评价、疾病预后研究及其评价、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循证医学、临床经济学评价、医学社会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及其评价、临床研究选题及设计、临床研究论文与综述的撰写及评价。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5年制和7年制本科教材,同时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篇 基础篇主要介绍新型冠状病毒、人感染H7N9、甲型H1N1等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病例诊断。第二篇 消毒篇主要介绍常用消毒剂、消毒器械、消毒方法以及常见对象的消毒方法。第三篇 个人防护篇主要介绍各类防护用品的技术要求、性能、适用情形以及穿脱顺序和注意事项等。第四篇 重点人群防控篇主要介绍医疗机构隔离人员、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学生、儿童以及老年人防控的要点。第五篇 重点场所消毒篇主要介绍学校、养老机构、家庭、社区、公共交通工具、办公场所、工地、农贸市场及商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毒技术要点。第六篇 公众篇主要介绍洗手、咳嗽礼仪、集中空调使用、口罩使用、出
1990年第43届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WHA43.24)并且批准了1989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ICD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对在10年修订周期内对其进行更新的建议。 该建议在1996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WHO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年度会议上被投入运作,随后建立了指导进行更新的一个正式机制。按照这样的更新机制,每年进行较小的更新,如果需要的话,每三年进行较大的更新。 有关进行更新的更多信息以及更新内容的累积列表请见:http://www.who.int/classifications/。今后的更新也将在该网址列出。 ICD-10第二版包含了版第三卷中作为补遗对卷的勘误表以及在。1998至2003年间生效的更新内容。
本书以实用性为特色,涵盖了消毒隔离、人员防护、不同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监测、应急预案等内容,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希望本书对提升各级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能力有一定帮助。
1990年第43届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WHA43.24)并且批准了1989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ICD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对在10年修订周期内对其进行更新的建议。 该建议在1996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WHO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年度会议上被投入运作,随后建立了指导进行更新的一个正式机制。按照这样的更新机制,每年进行较小的更新,如果需要的话,每三年进行较大的更新。 有关进行更新的更多信息以及更新内容的累积列表请见。今后的更新也将在该网址列出。 ICD-10第二版包含了第一版第三卷中作为补遗对第一卷的勘误表以及在。1998至2003年间生效的更新内容。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历史记录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
刘中夫、万绍平主编的《艾滋病防治案例精选》以案例形式介绍中默项目部分项目执行机构在少数民族群众、农村居民及外出流动人口、外来游客等人群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FSW、MSM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综合干预,PLHA发现、管理与治疗,母婴阻断,PLHA及其家庭,特别是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的关怀支持,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每个案例包括背景(问题)、做法、成效、经验、挑战、点评6个部分,共30个案例。案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的部分案例如《基于民族文化的艾滋病防治宣教模式》《爱播千里,惠及万家——“三口百惠”农村居民及流动人口防艾工程》《FSW干预221模式》等为中默项目首创。本案例精选可供全国各地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参考。
本书以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为原则,对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基本知识和调查方法、采样要求、实验室检验、控制措施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收集了相关典型案例,是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和参考教材。
本书主要包括前言、概要、简介、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投入案例、加强公共卫生:卫生系统的基础和*道防线、强化全球区域疫情暴发防范预警和响应系统、加速研究和开发,对抗传染病威胁、建立全球健康安全的框架及附录等内容,先后详细介绍了有效应对传染病危机的工作框架(建议)以及为应对传染病大流行投入巨大资源的实际案例;指出了强健的国家公共卫生能力和基础设施是全球健康风险框架的基础,国家公共卫生系统是全球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和传染病大流行威胁的*道防线;强调了强化全球区域疫情暴发防范、预警和响应系统和加强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等。
防治疾病是一本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患者又都是一篇精彩的故事。本书的作者也是一名患者。但是我们要讲的故事,不是人尽皆知的一般性故事,而是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宣亮与秦洁贞所著的《防治疾病的智慧(鲜为人知的故事)》力求将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大众的健康需求结合起来,诠释疾病密码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免疫学领域研究,重点研究肿瘤免疫负调控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支持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他一直热衷于科普工作,已编写出版6册免疫学科普书,希望将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普及给广大读者。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人体免疫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中医学 治未病 的思想,以及中草药多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希望帮助读者在了解免疫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自身免疫系统,享受健康生活。
本书是“实用基层医生诊疗手册丛书”之一,专为基层医生(包括实习、进修、全科医生及低年资专科医生)编写的传染科实用临床诊疗技术工具书。全书共分4章52节,以及若干附录,其内容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新、全、实用”为原则,并紧密结合传染病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即有我国传统的常见传染病种,又增加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发传染病病种,全面而系统介绍了传染科常见和多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兼顾介绍了近年来传染病学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重诊治的规范化,介绍的知识全面,观点权威;其内容条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具体化,文字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实用。不仅对从事传染科工作的基层医师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专业医生以及在校临床研究生、本科生均具有重要参考价
病媒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或机械传播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蜱、螨、虱等,以及啮齿动物中的鼠类。它们不但能传播疾病,导致过敏性疾病,还可以通过叮咬骚扰影响人群正常的生活与休息。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媒生物性疾病约占1/3,每年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病例数的5%~10%,每年死亡人数却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30%~40%。
本书共六篇二十七节十万字,具体分为疾病篇、防护篇、心理保健篇、心理技术篇、自我关爱篇、希望篇,介绍了新冠肺炎的基础知识、如何防护与隔离到感染后怎么办、常见的心理反应、如何调整抑郁、放松和冥想等心理技术,有助于大众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致的常见躯体与心理行为问题建立初步的认识,以及科学防范。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配备一系列电子音频和科普视频,获科普中国、学习强国等平台推荐,为国家紧急救援队 走进方舱 指定科普读物。
吴群红、郝艳华、李斌主编的这本《日本3·11回望与启示--连锁型危机的应对与管理》以现代灾难应急管理理论为指引、以中日两国灾难应急管理比较为核心,以深入浅出的学术理论诠释为基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既严谨而又实用的灾难应急管理学术专著,期望能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其连锁型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借鉴。此外,本书也将为从事灾难管理或应急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日本灾害管理体系和现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黑死病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遭受过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它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受影响地区有四分之一到超过一半的人口死亡。 在本书中,读者将了解中世纪和现代医学对这场瘟疫的看法。书中探讨了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城市、个人和艺术的影响。年表列出了灾难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8幅插图展现了艺术家如何描绘瘟疫对自身和社会的冲击。附录提供了12篇原始文献,其中一半是首次翻译,它们的作者目击了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布拉格、意大利、法国、德意志和英格兰的瘟疫。本书还附有按主题分类的参考书目指南。
《预防医学》第6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材。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傅华主编了《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这本学习辅导书。全书以上述教材为蓝本,每章由“案例”、“本章的学习方法及主要知识点”及“习题”三部分组成;书的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和题析”。
现代医学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传染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再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历史上,人类曾经饱受瘟疫的痛苦,在埃及法老的尸体上还有天花的痕迹;在《圣经》中,记录着耶路撒冷的那场鼠疫:《波罗奔尼撒战争史》叙述了伤寒的可怕 细细抖落历史的风尘,不难看出,瘟疫如影随形,但是人类总是以战胜瘟疫而一步步前行。 历史上有几次瘟疫大流行,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奠定了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居然是毁于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瘟疫;罗马帝国的命运居然也系于此,一战之外居然还有另外一场恐怖的 世界大战 ,甚至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拿破仑命运的转折居然都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大瘟疫手上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五前年我们组织编写了《卫生统计学》,汇集各位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与工作经验,于2003年8月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多所高等医药院校选用,深受读者厚受。2006年8月被正式评审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名为《医学统计学》。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优化教材内容,我们对《卫生统计学》进行了增删修订。《医学统计学》力求做到:紧扣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线,反映学科新进展,保持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和软件应用的有机结合,注重统计结果的解释;力图结合医学应用,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书分21章,本次再版侧重于三个方面:部分主要介绍医学统计基础理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以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健康中国行动的发布内容,下篇是11场新闻发布会的素材,从重点解读和热点问答两方面解读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的内容,让读者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