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43届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WHA43.24)并且批准了1989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ICD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对在10年修订周期内对其进行更新的建议。 该建议在1996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WHO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年度会议上被投入运作,随后建立了指导进行更新的一个正式机制。按照这样的更新机制,每年进行较小的更新,如果需要的话,每三年进行较大的更新。 有关进行更新的更多信息以及更新内容的累积列表请见:http://www.who.int/classifications/。今后的更新也将在该网址列出。 ICD-10第二版包含了版第三卷中作为补遗对卷的勘误表以及在。1998至2003年间生效的更新内容。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多吃新鲜食物背后的奥秘是什么?怎样吃才确实防病防癌?多吃肉真的能让人 有力气吗?饭吃的多,又为什么往往反而长不壮? 能延长人体寿命的伸展运动,怎样做才 有效?都知道氧气对人身体好,你真的知道如何呼吸才能充分吸纳氧气吗? “心平气和保健康”这句忠告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康复率极低?康复的真正诀窍又是什么?熬夜、暴饮暴食、爱发脾气这些健康坏习惯是靠下决心就能改的吗?还是另有科学秘诀?“现代病”要用现代人的智慧来应对。当你知道“植化素”“螺旋动力学”“量子谐振” “疗愈定律”这些前沿科学研究,并且回归自己的内心,建立起身心平衡、整合的大健康理念时,你其实已经掌握了 大多数的保健方式背后的真谛。让本书强大的医学成果和生命智慧,陪你 参透人体健康的核心奥秘。当你知其
公共卫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我国卫生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还不充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是主要制约因素。本教材不但系统介绍了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重要的经典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还详细讲解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对基层卫生工作者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效果。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
本书共4章,包括概论、后勤保障人员防护要求与方法、不同岗位人员感染控制要求、督导人员检查标准。书中介绍了适合医疗单位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技术,重点介绍了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防护、常用消毒方法等防护要求与方法,详细阐述了保洁、保安、陪护、餐饮、洗涤等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本书的特点是配有大量图片,同时,书中还专门提供了呼吸卫生与咳嗽礼仪、卫生手消毒、口罩戴脱流程及隔离衣穿脱流程等14个实用操作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学习。
我们离一场灾难性的传染病可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奎曼在书中预测: 下一次大型病毒暴发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它的规律可能和流感类似,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有非常强的传染性,这种规律可以让病毒像死亡天使一样在城市和机场之间传播。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多数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埃博拉、疟疾、艾滋病,SARS,是一本真实的人类传染病记录。作者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与幸存的患者交谈,讲述他们患病和接受治疗的故事;他与医生交谈,讲述他们直面未知传染病的故事;他与科学家,动物学家交谈,跟他们一起从实验室深入丛林,追踪蝙蝠、果子狸等宿主的踪迹。书中有艾滋病0号病人的故事,有常年研究大猩猩的动物学家的担忧,有流行病学专家如何追踪超级传播者传染路径的场面。书中对蝙蝠这一重要的病毒宿主做了介绍,还有对
《预防医学(第3版)》共分绪论、环境与健康、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三部分。绪论概述了预防医学的概念、主要任务、发展简史、三级预防的定义与特色,目前预防医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临床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篇 环境与健康 包括第1~6章。第1章 人类和环境 为新设章节,主要介绍构成人类环境的基本要素、环境的分类、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等。第2~6章主要论述环境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内容,包括生活环境、职业环境、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与健康,其中,生活环境、职业环境、食物与健康及疾病的内容在保留第2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了预防医学的新进展和知识,如空气污染部分增加了公众关注度极高的PM2.5的内容等;另外,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与健康部分也进行了修改和
本书共分8章,由问答形式,结合图表,介绍预防接种的共性问题和常见问题,如接种前的准备、不良反应的应对,着重展开介绍33种疫苗的常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并提炼门诊10余年来家长们的真实咨询案例,给予专业答复,内容全面、脉络清晰。同时,本书结合我国预防接种政策、制度以及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提到了推迟接种后如何补种的相关问题,让家长们信得过、读得懂、用得上。这是一本值得每个家庭拥有的预防接种知识读本。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为满足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和来华留学生教学的需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本套教材。本教材为英文版规划教材之一,在引进外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改编,以使知识体系和主要内容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十二五”期间对高校教材建设提出了“高质量,多样化”之要求,本教材就是依据这一精神,为适应不同的人才定位、不同办学层次而编写,编写思路为:以教学型、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体,立足于培养素质过硬、能力过硬,适合有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努力打造老师爱用、学生欢迎、有影响力的品牌教材。注重素质培养,强化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突出“三基”,内容“必需、够用”,注意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实现“宜教宜学、科学严谨”,克服传统教材“高大全”的通病。
毛宗福、姜潮主编的《管理流行病学》部分介绍了流行病学基本原理方法(第1~8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卫生管理关键环节与重要领域中的方法与技术(第9~13章);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专题(第14章)。本书保留了流行病学“扎根医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学科特性,强调以实际问题“原型”为中心,组织相关概念和方法的编写;以流行病学与卫生管理“耦联”内容为重点,辅以多种“案例”,帮助学生领悟正确的思维方法,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还可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教材以及各级卫生管理干部培训教材。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其重点在于研究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目的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是一门临床医学。主要内容分为传染病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传染病学》理论部分按章、节编写,穿插了案例、链接、自测题和参考答案。实训部分按实训项目编写。
《预防医学(第3版)》共4篇30章。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服务,阐述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包括生活环境、职业环境、膳食对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传染病、慢性病、伤害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防制策略,突出临床预防的特点。第三、第四篇为人群健康研究中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分别阐述了数值变量、分类变量、直线相关与回归、病例随访资料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筛查等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及资料分析方法。与同类教材相比,《预防医学(第3版)》具针对性,其临床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保健策略、循证医学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将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有机地融合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服务的水平。
《医用统计方法》(第2版)是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及国内外高级统计师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历年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编写而成。本书重点在于讲清各种统计方法的意义、原理、计算原则、适用条件及结果解释等,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在统计中应用的内容。 鉴于分类数据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重要,而国内统计书籍很少介绍的情况,第2版在这方面大幅度增加了各种CMH分析方法,并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扩展。鉴于临床研究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临床试验设计、医学检验指标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分析方法以及成组序贯检验等内容。在多变量分析方面增加了对数线性模型、典型相关分析以及广义线性模型(包括广义估计方程)等。 本书主要是面向医学工作者,并作为医学生的统
????为顺应教育部教学改革潮流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独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形式。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案例版教材版权所有,其内容和引用案例的编写横式受法律保护,一切抄袭、模仿和盗版等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书分为六章,通过回溯中国传统卫生观念和医学的概貌,来说明近代以来海港检疫机制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的社会基础与渊源;考察了清末卫生检疫制度的引建带给民众身体、心理、观念上的巨大反应,这为海港检疫机制建立准备了条件;探讨了民国初年及北洋时期海港检疫机构及规制的发展,并分析推动海港检疫权收回的相关因素;探讨了后海关时期海港检疫的早熟、萎缩及收复,在1930年7月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后,伍连德等人经过努力从列强手中收回了海港检疫主权;阐述了近代中国海港检疫演变的原因及条件,包括政治环境、制度条件、国际关系、社会观念、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人口素质、社会公共组织等;主要分析了中国海港检疫近代演变的影响;*后总结了海港检疫的时代特征及国际化的趋势和特点。
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编的《残 疾预防工作知识问答手册》以 三级预防 为主线, 通过问答的形式,围绕残疾预防工作常见问题以及公 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对残疾预防知 识进行了阐述。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 实际指导意义。 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 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 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 等措施得以实现。 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 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 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 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严重的残障。 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 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