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章,35万字,图表26幅,由我国十多中青年肝病学者撰写而成,反映了他们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期间的肝纤维化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外在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的进展,尤其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实验诊断以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性等作了详尽阐述。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本书于1996年8月首次出版后,不少读者要求再版,作者重新修订后,现予以再版,本书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从事肝病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对肠道在患者整体病理生理方面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肠内细菌及毒素移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多系统器官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书作者都是临床线资深专科医生,全面深入介绍肠屏障功能的基础与临床,无疑对消化科专科医生了解这方面的进展有所裨益,对其他科室的专业医务人员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炎症性肠病》共分28章,分别从基础、临床与关键技术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学,以及炎症性肠病与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微生态、肠道免疫、肠道炎症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儿童炎症性肠病、老年炎症性肠病、妊娠与炎症性肠病的一些特殊问题、中医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等作了详尽介绍。全书力求既能详尽而系统地介绍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关键技术,又能反映该领域的进展和研究结果,对各级从事炎症性肠病研究的临床医师、研究生、进修医生在医、教、研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查证方便的问答形式,阐述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中的临床问题,同时注重精简明确。全书重点虽在临床,但并不偏废基础知识,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引证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使读者读后能从理论上得到启发,实践上获得指导。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章主要介绍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强调症状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症状的鉴别要点;第二章到第七章为消化系统各论,分别论述了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和胰腺的各种疾病,着重阐述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种,并介绍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此外,对于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和肝脏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讲解了的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以及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措施,同时以罗马Ⅲ标准为诊断参考,增加了部分胃肠功能。鉴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本书对乙型
本书介绍了脂肪肝的基本知识、类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以及给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并重点介绍了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脂肪肝的经穴、饮食、运动、起居、科学用药等治疗方法。《脂肪肝经穴自疗与康复》是一部全面反映脂肪肝患者自我治疗和自我保健的科普读物,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脂肪肝患者的自我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时昭红和朱宏斌主编的《消化科急危重症》共包括二十五章内容,每个疾病都分为四部分。部分为疾病概述。简洁、明了介绍疾病的定义。第二部分为救治流程。重点介绍急症患者的主诉和急救措施的关键技术,概述急症病史、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第三部分为救治关键。将急症诊断中的关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急查项目根据不同疾病,分别列出,病情判断、明确诊断是抢救的关键环节。第四部分为救治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疾病治疗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本书注重临床实际应用,将急症治疗的关键诊治内容突出显示,读者能够对疾病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抓住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指导性强,可作为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紧扣临床实践,结合消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诊治指南,通过对119种消化系疾病、20种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综合征和14种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指南或共训意见的描述,重点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学、检测方法学、治疗学和诊治流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诊治进展和循证医学的成果。其中临床经验和教训的集中体现,而临床诊治指南或共识意见则为规范消化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 本手册是一本内容与时俱进、形式简明实用的口袋工具书,可供消化专业医师、临床研究生、医学实习生和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