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要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组织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该指南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出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共五章,计十余万字。在各章节中对疾病从概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及原则几方面加以介绍,对我国的血液病诊断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对我国广大从事血液/肿瘤的医师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该指南对非医学界人士亦有的参考价值。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伴有贫血,极大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病人带来痛苦。《贫血》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的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老年人贫血、小儿贫血的常识、病因、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的知识,使患者能了解自己所患的贫血,增强信心,积极治疗,早日康复。《贫血》可供患者、家属及基层临床医生阅读使用。
本书为国际著名的“级”经典医学巨著《威廉姆斯血液病》(第8版)的缩写本,全书共分12章,详细论述了临床评价,红细胞相关疾病,粒细胞相关疾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血液性肿瘤的治疗原则,骨髓克隆,多克隆淋巴细胞相关,克隆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血小板疾病和凝血障碍,凝血蛋白相关,血栓和抗血栓治疗,输血和血液成分单采,书末附有“正常值表”。本书科学性、实用性强,内容全面,切合临床实际,制作精良,是血液科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工具书。
《血小板疾病(第2版)》由侯明、戴克胜、彭军主编,本书曾于2009年出版版,当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生理和病理资料,以便读者解决或发现问题。编者们在完成本书的版编写后,由于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关于血小板研究的新的文献又陆续发表,有些甚至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在版的基础上,补充这些新的文献和资料不仅必要而且急需。该书修订时,为保持编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原来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保持未变,同时又适当邀请了某些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比如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对血小板疾病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延伸,使得本书变得更加厚重和丰富。恰如当初编著该书的心愿,如能给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相关知识,我们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本书第3版内容丰富、知识性、实用性强,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临床血液学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第3版出版至今已经有四年多了,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新世纪教学与改革的需要,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邀请了全国部分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修订和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类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广大临床医师、检验工作者、研究生和参加职称考试人 员的参考。 本书是关于介绍“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教学用书,全书分为五篇:篇为“绪论”,简述血液学
现代白血病分型诊断方法,是综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白血病进行亚型分类的方法,其中,细胞形态学依然是基本的方法。本书作者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形态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诸多学科的*进展有机结合,参照FAB、MICM、WHO分型方法,系统阐述了急、慢性白血病各个类型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本书具备以下三个特点。①系统全面:从形态学角度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诸多少见亚型,并附有相应的细胞形态图片和解释,以便读者认识、掌握和运用。②新颖先进:不仅有常用的形态学内容,还参考了国内外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搜集了白血病分型诊断的*文献,反映了当前白血病分型诊断的现状。③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阐述,又充分联系各型白血病
侯继锋等编著的《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对WHO的有关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翻译选编,《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共分三个部分。部分:WHO关于血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导原则;详细介绍了WHO对血(浆)站建设的软、硬件的基本要求和质量保障体系。第二部分:保障人血液制品安全性的病毒灭活和去除方法验证指南;主要介绍了病毒灭活的原则要求,病毒灭活方法和指示病毒的选择,病毒灭活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评价等。第三部分:WHO关于分级分离用人血浆的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建议;该部分对生产用人血浆的献血员选择、血浆筛选、血浆质量及案例性、血浆采集及运输要求、血浆加工生产等管理要求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
临床工作的开展,规范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是通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三级查房实现的。其中,主任医师的临床查房和教授的教学查房是帮助年轻医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理清诊疗思路的主要途径,很多临床实践经验的受益,常常从这里得到,令人终身不忘。一家医院临床水平的高低,软件上主要看三级查房的质量,而三级查房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进行临床查房和教学查房的主任医师、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不是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都有高水平的主任医师和专家教授的。为了努力提高我国广大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本丛书编委会组织了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为主的专家编写了这套“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以指导后学,体现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们的慧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
《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结合重症医学的实际,阐述了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突出临床实用性,可供危重症学科、血液净化学科和急诊学科医师学习参阅。
本书是由血气酸碱分析专家和血气分析仪使用专家共同编写的。书中系统介绍了当代有关血气酸碱分析生理病理和临床实际应用,特别在阐明各项测定指标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了血气酸碱失衡的诊断方法。书中反映了血气分析仪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普遍使用的七大系列血气分析仪的概况、测试原理、规格、性能特点、操作使用,为仪器的使用和今后引进提供了丰富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是临床工作者、医学检验工作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和基础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随着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血液形态学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作者依据30余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以形态学为轴心,将形态学与临床、基础医学诸多学科进展有机结合,参照FAB、MIQ、MICM分型方法,系统阐述了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和血液系统疾病细胞形态变化等内容,对血液形态学进行新的诠释。书中还附有100余幅细胞图片,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血液形态学工作人员、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临床内科医生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借鉴,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病人的十万个为什么:血液内科》对血液科常见疾病如贫血、白细胞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增殖、骨髓增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出凝血疾病、浆细胞疾病等患者关心的问题入手,较全面地讲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知识等。
本书中的病例是根据血液病专家和肿瘤专家提供的临床常见和少见病而编辑的教学参考书。书中部分内容来源于我们每周的临床病例讨论,一种流行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讨论会,在会上有难度的病例被子提出来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讨论。虽然在血注解学和肿瘤学领域有许多的参考书,但本书提供了一种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模式,以激发读者自己去进行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我们的目的是为对血液和肿瘤学感兴超的医学生、住院医师及医学爱好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是黄衍强先生的自传体作品。作者通过中医治疗白血病20多年的亲身经历,从个人成长,对白血病的探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理念、治疗药物,中医治疗白血病的典型医案等,多方面、全方位阐述了作者治疗白血病的经验和心得。从中既能看到他为了征服白血病付出的心血,又能体会他在征服白血病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同时还能掌握白血病的治疗常识,了解白血病虽然是疑难杂病,但并不是不治之症,从而坚定积极的治疗信念。
《血液科临床护理》编写内容涵盖了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重点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详细描述各类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以及血液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实验血液学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建立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标准,并检测其他临床诸学科疾病的血液学指标,为血液病及继发性血液学改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提供循证。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血液在机体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液与机体的所有组分均发生联系,参与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机体患较严重的疾病,在其病程达到某阶段时常能引起血液性质或成分的改变。另一方面,血液疾病也常能引起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如果流经体內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道造成严重的代谢混乱和组织损伤。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血液保护”这一全球性概念以来,血液保护理念正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而对于血液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也在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中。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整整半个世界在血液保护上所做出的努力尽管血液安全和输血风险有所改善,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血液保护的未来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书系统阐述临床安全用血,血液保护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血液保护的成果和应用方法,如容量治疗与血浆代用品及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自身血液回收技术,血小板分离技术,控制性低血压和血液保护的关系,术前红细胞动员,重点介绍了不同病种的血液保护策略及人工氧载体的运用等,本书可作为临床医生,麻醉科医生的参考书。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为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3章介绍了血液透析室(中心)和腹膜透析室(中心)的建立标准、资格认定、结构布局、人员资质标准以及感染控制的具体操作规程,重点强调了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必须分区分机治疗,并且透析器/血滤器不得复用;第二篇为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章阐述了透析用水、透析器和滤器复用、透析设备维护以及透析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的质量、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透析机消毒以及透析液配制中临床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明确;第三篇为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分11章详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