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内容包括心电图的基本概念、逐步准确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异常P波、束支阻滞、ST段异常、异常Q波、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T波异常、电轴及分支阻滞、其他临床情况、心律失常,后一章为心电图自我评估小测验。共包含320份心电图和相应的指导性解析。 其中*独特的是易于掌握的11步分析法,应用此方法便可快速而准确地解析心电图。这种渐进式解析法在简化心电图分析的同时也能达到过去50年来专业书籍中多种方法未能达到的高度准确率。
本书共分六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外各种的以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的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指南》的要点,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列成章节介绍,同时融合于心脑血管防治中予以阐述,以便于《指南》的临床操作,从而为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根据和具体方案。 内容全面、简练、新颖、实用,可作为全科医生、内科医生、广大群众及患者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参考及自我管理。
1991年,我国莫绪明等开展迷宫手术加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房颤。1994年4月,朱家光等成功开展了首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行瓣膜置换的同时,进行改良的Cox Ⅲ型迷宫手术(以冷冻替代部分切割线路)。1995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在杭州主办了全国房颤外科治疗的学术研讨。1996年,出版了《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一书。近10年来,、外先后开展了各种能量消融改良coxⅢ型的迷宫手术方法,已获得简易、省时、微创、高效的结果。近5年来,外科治疗房颤的手术适应证愈来愈严格,但作为治疗内科难治性房颤的一种方法,外科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由多位有治疗房颤经验的专家参加编写,对外科治疗房颤的历史进行回顾,介绍房颤的发病机制和coxⅠ型、Ⅱ型、Ⅲ型迷宫手术,将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全面讨论了改良的cox型迷宫手术,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与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包括正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物质结构、底物供给和代谢调节;病理情况下的心肌细胸能量代谢的变化特征;心肌代谢治疗的在础概念;改善病理情况下心肌能胞能量代谢的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多种心血管病变的代谢的治疗等。本书是我国部系统介绍心脏能量代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专著,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适合心血管病研究人员、临床医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生理学、药理学有关人员参考。
目前心脏电生理知识基于近百年来对体表心电图的观察。随着电子仪器的发展,对可兴奋细胞跨膜电位的知识也快速增长。不久,电压箝位技术及单细胞技术用于心脏组织电特性的研究,使心脏电生理和药理研究进入了细胞及离子通道水平。临床以新发展的药物受体调节学说来解释和指导心律失常的治疗。 本书为一部架越基础心脏电生理、药理和临床应用的桥梁性著作,概述了这个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并从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阐述心脏变力性药物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外科、心脏电生理工作者及医药院校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考用书或作为继续教育用书。
本书为美国心脏学会高血压分委会编写的版高血压教材,由我国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的专家主导翻译,包括3篇16章,涵盖高血压的基础理论、人群科学和临床管理。详细内容有离子通道和信号转导、血管活性物质、血管调节系统、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靶器官损害机制、遗传学基础、人群和个体的心血管危险、特殊人群高血压、生活方式因素和血压、预防和控制、一般诊断、靶器官评估、管理原则、抗高血压药物、特殊人群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管理等。本书内容全面,翻译严谨,要点突出,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适合内科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