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履到航海,再从航海到航天,人类前进与腾飞的历史可以简单归纳为指南针向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史。指南针是让旅行者更好地保持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不强制旅行者朝南方走去。医学指南已历经千年沧桑,犹如指南针向全球定位系统的变迁。个体医生长期的实践体会总结为临床经验,对临床试验证据进行荟萃分析整合,达成临床专家共识,进一步形成临床指南。现代临床指南源于循证医学,体现了临床权威学术机构的循证医学实践。其对临床试验获得的充分证据和现代的资料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评定和总结。然而,临床指南不是法律,临床指南推出的目的是让临床医生更科学规范地从事临床诊疗实践,并不强求临床医生样样照搬指南,事事教条行医。 指南由于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强的特点,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循证医学基础薄弱,真正以
为了给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有关支架术后康复的中西医知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知识,作者在综合文献、并总结多年来临床诊治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本科普图书,希望对患者的家庭康复及制订正确的随访复查计划,提供更多的知识帮助,使患者能更快地康复,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或建议)。这些指南对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和提高临床量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学习和熟悉各类指南时的要点是当前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临床医生在学习、理解和应用各类指南时,常遇到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类指南制定的背景资料不熟悉。我们编写了《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一书,在重点介绍各类心血管诊疗指南要点的同时,较全面地复习了指南制定过程中所需依照或参考的临床研究证据。所以,许多临床医生阅读了此书后,都感觉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
《一个危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日记--站桩绽放生命奇迹》作者张广华2010年被确诊为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患病过程中,作者通过坚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他通过梳理病中的种种困惑,找到了一条自救之路并最终康复。 《一个危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日记--站桩绽放生命奇迹》将作者的日记结集成册,书稿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其与病魔做斗争的方法,虽为一家之言,但是作者通过这些方法的锻炼,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摘掉了的“帽子”,身体逐渐康复并变得更加强壮。这些过程与经验非常宝贵,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希望患冠心病的读者朋友们在读过此书后都能有所启发。
《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策略》是作者近5年来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现状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介人治疗及其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进展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干预研究。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的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临床作用。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除肌钙蛋白外,BNP的发展是近年来受关注的心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BNP的临床应用研究越来越多,BNP检测也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指南的推荐,这项医学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BNP对于诊断和监测心力衰竭不仅是一项有益的辅助,同时还评估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提供了有益信息。另外,BNP可以用来筛查有潜在心功能障碍的高危患者。BNP的发现和应用,在心血管病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BNP检测被评为2002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和2002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临床医学成就之一。
《心电图简明教程》将心电图的教与学从繁杂的数据和抽象的理论中解脱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来阐述心脏的电生理及心电现象,通过在特定的导联或导联组合上寻找特殊心电波型及波型组合的方法,来实现常见心脏疾病的快速识别诊断。并附有常见心电表现的实用图谱。
心律失常是指因生理和(或)病理因素,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传导缓慢、传导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导致心脏搏动频率和(或)节律发生紊乱。心律失常是常见病,人的一生中很少有人不发生心律失常,即使一个 健康的人,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心律失常,而且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和药物等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律不规则、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头晕、胸闷、疲乏无力等;恶性心律失常可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气急、抽搐、手足发凉、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等。 陈惠中、陈斌主编的《心率失常用药与食疗》共分四章,*章为心律失常医学常识,第二章为心律失常西医用药,第三章为心律失常中医用药,第四章为心律失常食疗。我们汇集多年诊疗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知名专家,对心律失常用药与食疗进行了系统的
本书从基础、临床及护理等方面对高血压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综合介绍。全书共分九章,分别阐述了高血压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评价及诊断步骤、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对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及护理进行了专题论述。本书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又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反映了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前沿。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及中西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流,是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相结合,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如今,离开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别是对其离子通道和离子流的理解,就很难读懂现代心脏生理学,药理学,以及某些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著作。而心脏药理学的很多章节,如果离开这些内容,就难以成为现代的药理学。由此可见,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目前,在国外,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著作,日益增多,而在国内,则寥寥无几,而为临床医生所读的著作,更是缺如。过去因教学需要,本人曾为研究生教学先后出版两册著作,但是它们不适合于临床医生阅读。近年来应临床朋友之请,做此尝度,希望能抛砖引玉,使我国达个方面的著作增多起来。
近些年来,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呈"井喷"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靠前杀手"。而且,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对冠心病进行防治?这是当前医务界和人们很关注的问题。书中文、图、表并茂,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新颖性。
本书从实用性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等内容,汇集了目前国内医院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临床用药的基本情况。
本书紧密围绕临床,系统深入地阐述心力衰竭的概念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全面地介绍了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以治疗方法中将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与传统治疗进行整合,本书以附录的形式将心力衰竭重要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做了扼要介绍,特别适合于全科医生查阅。
鲁志兵编著的这本《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的内容摘要如下: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由肺静脉或上腔静脉内局灶快速电激动(rapid firing)诱发和驱动。应用射频能量隔离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可以减少或消除房颤的发作。 基础研究试图从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方面探讨起源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的rapid firing的发生机制,但未得出一致结论。有学者认为隔离肺静脉并非根治房颤所必需,因为以心房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mgrams,CFAE)或自主神经节(gangionated plexus,GP)为靶点的导管消融术式虽然残留肺静脉电位,但同样能消除房颤。探讨 rapid firing、CFAE和GP三者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对于确定房颤消融术的*靶点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报道揭示以GP为核心的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发生机制,临床资料也提示 GP消
这是一本口袋图书,便于临床医生随身携带和查阅。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同时也是复杂的病症。 本书简明扼要,反映了心律失常领域*的诊疗信息和治疗推荐。
高血压病/*名老中医验案 》精选了当代中医名家506则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验 方,其内容包括处方组成、用法、功效、方解、按语 以及在运用方药时的加减变化、心得体会。其特点是 集中反映了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独特辨证治 疗思想和用药经验。《高血压病/*名老中医验 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既适合医学院校师生、中 医专业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查阅,也可作为 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属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