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患者生存年限和质量也不断提高,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肾内科医生及卫生管理部门重视的问题。 本书共分为三篇三十六章。第一篇:介绍血液透析设备、技术及用药引起的并发症;第二篇:介绍血液透析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第三篇:介绍血液净化中一些应该特殊注意的问题,如老年、小儿、妇女、男科的透析问题及CRRT的一些常见并发症,以及新近出现的一些透析方式相关并发症和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透析并发症,并介绍了全球的透析现状、透析对环境的影响及透析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原则等。由于未来透析可能走向家庭,因此,本书对家庭透析、每日透析及夜间透析现状进行了介绍。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找出隐藏在人体内部的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丽奇妙的淋巴循环系统就是器官控制生理学长期研究的方向。 本书作者大桥俊夫教授,自2001年起任日本淋巴学会理事长,致力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淋巴系统,著述颇丰。他认为保持淋巴通畅,将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造成人们免疫力的下降,身心疲劳,而淋巴系统的作用就是帮助及时排出人体内的毒素。我鼠传统的中医理论,也非常重视淋巴排毒,但很少有专家系统地阐述淋巴排毒的作用。大桥教授拾遗补缺,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如何养成保持淋巴通畅的良好习惯。他还分析了保持淋巴畅通与防治癌症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新
本书的重点是 实用 和 规范 ,摒弃了国内外同类书籍先基础后临床的行文结构,将基础融入临床具体的疾病叙述中,充分体现寓 基础 于 临床 的特点。本次修订上也将*的进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做了介绍,重点包括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抗凝治疗新进展、左心耳封堵术、左室四级导线及多部位起搏、冷冻消融,同时也将近期国内国际上重要的指南进行了解读。
这本由Dennis L.Kasper、Anthony S.Fauci、 Stephen L.Hauser、Dan L.Longo、J.Larry Jameson等原*的《哈里森内科学 免疫与风湿性 疾病分册(附光盘**9版)》共分为三篇二十七章,从 发病机制到临床治疗,全面详细地阐述了风湿免疫领 域的相关内容。新的版本以 免疫系统 作为开篇, 凸显了基础免疫的重要性。同时,新版本删除了 感 染性关节炎 一章,并增加了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和包涵体肌炎 及 IgG4相关疾病 等内容,不仅丰 富了读者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的认识,而且反映出 该领域近几年的主要进展。
该书内容在第三版11部分76章的基础上,再次出版拟增加至12部分81章,其中拟增加的内容包括:糖尿病与减肥手术治疗、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进展、糖尿病病人的病情监测一章中补充连续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操作方法、血糖波动的危害性、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病人的社区管理等章节。第4版《实用糖尿病学》仍以实用性为主的特色,一些新的进展内容将具有新颖性。
《内科医案(1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 内容选自民国1900—1949年期间60余种中医期刊。 编纂者王咪咪、谭美英按照中医的常规分类将所 收录内容分为七大类:一、伤 寒温病;二、脾胃诸病;三、肾病诸症;四、肝病诸 症;五、血 症;六、虚证并内伤杂症;七、以治法症状命名的疾 病。共载医 案600余例。 期刊病案比较散乱,经上述分类,对常见病、多 发病、中医善治 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证得以规划及展示,希望 这些医案能为现 代中医临床有所启迪与借鉴。
PamelaEllsworth,医学博士,布朗大学泌尿外科、外科及儿科副教授。她主编了多部著作如Little Black Book ofUrology,膀胱癌100问,勃起功能障碍100问,过度活动膀胱和尿失禁100问,同时参编许多著作,担任多部杂志的审稿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所做讲座涉及泌尿外科多个方面。在《前列腺癌100问(第2版)》中,Ellsworth医师希望能为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人、亲友的问题和担心作详细解答,正如她说:“如果我能够让前列腺癌患者更了解这个疾病,能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前列腺癌100问(第2版)》的作者是Pamela Ellsworth。
《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是内容涉及脑卒中不同病种、诊疗技术、相关学科内容、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撰写专家为目前国内神经病学、神级外科学、神级介入、心脏病学、心血管外科学、神经康复学、内分泌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流行病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各自领域均有卓越的学术地位。《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自筹备以来已近7年,先后经过20余次专家讨论编审,整合国内外各相关指南及*进展,自2015年至目前正式发行单行本20册,为我国各级医生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帮助,深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临床一线医生的欢迎。值得从事脑卒中防治事业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阅读和学习。
本书系统介绍了李简教授在肺外科中采用全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技术进行肺叶切除术,在* 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由于将支气管成形技术应用于肺叶切除术和减少了操作孔,使肺癌手术患者在术后生存和术后生活质量都有了较传统胸腔镜手术有了很大提高。 本书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应用支气管成形技术所做的各类肺叶切除术,还包括了较高手术难度的肺段切除术、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以及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等肺外科手术中难度极 高的手术,手术种类齐全,内容翔实,图片精美并配套光盘发行。本书图谱全部为李简教授亲自手术操作的视频截图,全面反映了手术的真实进程和李简教授独 特的手术方法,相信能给广大胸外科医师一个全新的视野去了解和学习现代胸外科微创技术* 新* 先进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
中医络病理论确立近二十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运用络病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在此方面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其取得的成果有推广价值。本书以络病理论及脉络学说的研究为基础和启示,结合心脏本身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心病辨证论治规律以及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梳理心络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总结心络病的病种、病因、病机、传变、治法、方药等应用特点,初步构建心络病证治的理论体系。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是国内*套全面介绍外源化学物对各系统(器官)损伤的丛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委托常元勋教授担任本丛书总主编,组织全国部分院校、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教授、研究员,作为本丛书各分册的主编。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作为毒理学综合参考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我相信本丛书对从事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研究会有所帮助。
本书关于丙型肝炎的 半 科普书,即医生和普通民众都可阅读。2011年以来,丙型肝炎的治疗突飞猛进,丙型肝炎的治疗很快进入了无干扰素时代,许多药物已经上市或正在临床研究中。但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药还没有在我国上市,仅开展了少数临床试验,因此,补上我国医生落下的丙型肝炎课程,赶上世界医学的脚步,一旦丙型肝炎新药在我国上市,就能立即用先进的知识为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治病。丙型肝炎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也能从书中获益,主动寻求检测,积极获取治疗,配合医生观察和监测。本书照顾到两方面的读者,内容进行认真取舍,希望临床医生和大众都能了解丙型肝炎更多的新知识。
本书为 龙江医派现代中医临床思路与方法丛书 分册之一,旨在将龙江医派对肝脾胃病的辨治思路与方法介绍给读者,以传播与弘扬龙江医派的学术思想。本书前两章系统介绍肝胆系统疾病与脾胃系统疾病的总体辨治思路与方法,后分而论之,选取临床上常见的15种肝脾胃病,并对每种疾病的辨治思路与方法都做了论述。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辅助生育技术的历史、现状及瞻望,生殖生理,不孕的病因、检查与对策,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辅助生育技术的实验室工作等内容;辅助生殖技术伦理要求和原则、行为准则、知情同意等各项规章制度;导致不孕症的各种疾病的诊治方案和原则,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及其各类衍生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步骤,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及其诊治原则。
作为《Braunwald心脏病学》的姊妹卷,《介入心脏病学》是一本关于心脏疾病诊疗的专著。内容侧重于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同时包含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晚期心力衰竭以及全身动脉血管床和主动脉疾病的诊治。 《介入心脏病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中介绍了尖端介入技术等实用领域,包含新的介入诊疗方案和标准。 《介入心脏病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特色如下: 包含416幅图片和114张表格,总结了大量的心血管介入资料。介绍新的介入技术,新一代支架的进展,介入病变的评估以及复杂病变的处理方案。 分享优化操作的技术细节,同时关注了介入心脏病学的认知和操作两个层次。 总结全球知名学者发布的新数据以及心血管介入方面的进展报告。
《妇科肿瘤学》第1版2011年出版。我在第1版前言中介绍了我们组织编写《妇科肿瘤学(第2版)》的三个目的:介绍妇科肿瘤学的特点;反映50年来我们在妇科肿瘤防治方面的成绩和经验;给后来人留下一些资料,使他们了解前辈们的工作,激励他们努力奋斗,发展妇科肿瘤事业。 《妇科肿瘤学(第2版)》第1版出版6年来,我深感当年出版《妇科肿瘤学(第2版)》实有必要。书中的一些观点仍然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内容也正是当今妇科肿瘤医师所应了解的。我们国家日益兴旺和发达,肿瘤事业不断进步,新形势下,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新的观点,这也是我们编写《妇科肿瘤学》第2版的原因。 《妇科肿瘤学(第2版)》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风格,作者团队新增加了一些当前妇科肿瘤学界有作为的中青年骨干。 《妇科肿瘤学(第2版)》第2版增加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神经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再灌注治疗,从*初的3h时间窗静脉溶栓,扩展到如今的16~24h机械取栓,中间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艰难探索。数个大型关键试验数据的公布、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管理指南的定期更新,促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综合的管理体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疗手册》从急诊科评估、影像学评估、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病因学分析、抗栓治疗、卒中单元、康复治疗、营养治疗、心理治疗、远程医疗等视角出发,结合*发布的指南,循证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疗,进行了全面、多方位的阐释。读者可从本书中获得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完整知识体系。 结合美国「2018年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和*发表的大型试验结果。
缺氧所引起的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及其机理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缺氧的防治尤具重大的实际意义。吕国蔚教授实验室长期以来对缺氧预适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早在1963年就曾提出假设:重复性暴露于低氧,可使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获得对缺氧的高度耐受性。在相应的动物模型上,他们从生化、生理等多个侧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提示,重复性低氧暴露所致的低氧预适应,有可能为缺氧的防治提供一种有别于传统吸氧疗法的新策略。在本专著中,吕国蔚教授及其同事总结了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翔实地反映了他们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不仅如此,本书还提供了这项研究的背景知识,这使对此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有可能对研究主题有更好的把握。 我认识吕教授多年,对于他在研究上的坚持不懈和对科学的执着热情深表敬佩。1995年我和吕国蔚
《出血性脑卒中》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详细实用的指导。书中应用真实案例呈现出各种临床情景,并强调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管理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此外,还提供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有用的决策性诊治流程,这些流程主要是针对参与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不同专业人员和不同医院设施而设置的。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实用性强,并且涉及多学科。 《出血性脑卒中》对参与出血性脑卒中诊疗的从业人员以及医学生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