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君、徐芬主编的《现代外科健康教育――心血管外科分册》是“现代外科健康教育丛书”之一。 本书共八章,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内容包括概述、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他类型心脏病、特殊治疗及检查和心脏外科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指导。 本书不仅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使用,也可供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及教师使用。
急性卒中起病急骤、异质性强,其预后与医疗服务的三个因素直接相关:1是否遵循“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与个体化分层相结合”的原则;2是否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提供及时的评价与救治措施;3是否具有系统性,即应整合多学科的资源,如建立组织化的卒中中心或卒中单元系统模式。因此,单纯颁布急性卒中的EBM指南并不能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价值取向外,要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地、及时地、系统地执行EBM指南,尚需一系列的持续医疗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体系,即所谓的“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工程、路径及各个环节上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与工具(如溶栓箱、远程卒中医疗体系、量表等)。本分册的撰写基于上述原则,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条理清,旨在为同道提供一本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急性卒中指南的口袋书。
该实践指南旨在通过介绍已被广泛接受的特殊疾病诊断、处理或预防方法,来帮助医务人员作出临床决策。指南试图规定满足多数情况下多数患者需要的实践。在进行临床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所在医疗单位的专业技能及可获得性。本指南的建议反映了专家们在复习现有的科学证据之后达成的共识,旨在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患者对治疗方案和改善生活方式建议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本指南建议制订的治疗方案只对依从性好的患者才可能有效。如果患者对治疗方案不理解或依从性差,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尽*努力让患者积极参与制订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果将本指南作为法规或付费决策的基础,其终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为患者的*利益服务。对于特定患者的终治疗决策,必须由医师和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
马永琦编著的《心脑病从痰瘀论治》全书分9章,从痰瘀理论概述始,分别论述了痰瘀学说的起萌、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历代医家化痰治瘀的特色,痰瘀的内涵、生成及痰瘀致病论;痰瘀证的四诊证候特征;痰瘀致心脑病的病机、病证特点;从痰论治心脑病、从瘀论治心脏病、从痰瘀互结论治心脏病之立法精要和证治要则,分别讨论了临床常见18种心脑痰病证、瘀病证及痰瘀互结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验案分析;心脑痰瘀病证常用化痰、祛瘀和痰瘀同治方药等。全书立足科学性、系统性、临证实用性,以痰瘀为主线,藉以一线贯之阐明心脑痰瘀病证的理、法、方、药,理论临床紧扣,以临证辨治为目的,启难、痼、重心脑病之诊治思路和视野,适用于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心脑病临床研究者参阅。
本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心导管及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背景、适应证、血管通路、心导管术、相关疾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他相关技术的操作、并发症及术后处理。本书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从心导管基础的知识、常用的技术、技巧及冠心病常用诊疗技术策略逐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要点总结。本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方便实用,适合临床心血管病介入医师,尤其是冠心病介入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西医与中医两方面)、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思维程序、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参阅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分析了造成难治的因素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全书共编写了14种难治性心血管疾病,每种疾病的内容均包括概论、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思维程序、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中医辩证论治、中医临证心法及中医药研究进展等。内容系统,资料翔实,不仅注重理论上的深度、广度,更注重临床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难治因素分析与治疗措施的选择,临证心法为本书之一大特色,此点也恰是临床工作者关心、想了解和掌握的。
编者分三篇、17章全面阐述了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应用、规范操作程序以及护理要点,并附以典型案例分析,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篇为血浆置换理论与技术,重点介绍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要求,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第二篇主要介绍血浆置换在各个不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因为不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及致病物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拦这一篇重点叙述血浆置换在不同疾病中的疗效分析及建议治疗方案,并附以案例分析;第三篇主要是血浆置换技术的规范操作程序及护理要点。本书主要突出面向基层,实用性强对从事血液净化专业、开展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2年版临床医疗护理常规: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是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等特点。既是专科医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还是北京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领域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指定用书。本书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刘昌伟主编的这本《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2012年版)》是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等特点。既是专科医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还是北京市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领域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专享指定用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常规(2012年版)》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本书是旅美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姚珍杲教授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运动医学向广大心脑血管病患者介绍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血脂异常的四种不吃药疗法:“篇 有氧代谢疗法,第二篇 传统保健疗法,第三篇 饮食疗法,第四篇 睡眠疗法”
颈动脉疾病是伞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与冠状动脉疾病密切相关。作为心脏内科医师,应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其治疗有所了解。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颈动脉支架术——2007》一书,期望对我国从事心血管临床医学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颈动脉支架术——2007》主要根据新近发表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颈动脉支架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编写而成,同时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内容。全书分为10章,重点阐述了如下7个问题,并介绍了有关专业组织提出的相关建议。 1.应用颈动脉支架术的必要性 2.如何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 3.影像检查的价值如何? 4.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 6.颈动脉支架的适应证 7.术者的培训与资质问题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是由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组织全国心血管病学专家集体编写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全书共分19章,分别对心电图检查、心电信息检查、动态血压监测、六分钟步行十堰、倾斜十堰、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药物负荷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其他有创检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心律失常、人工心脏起搏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规范。本书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对规范心血管病治疗的操作技术、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适于心血管病学医师、技师等相关专业人员和医学行政管理人员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