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心脏的解剖与功能、心脏传导系统、心脏疾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起搏及起搏器、起搏器适应证、起搏器植入要点、起搏器分析及随访等内容。概述了世界五大起搏器制造商提供的算法和设备,并为那些可能参加了繁忙的工作但仍需要释疑的临床医生寻找资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自我评估的测试和系统信息,以促进与心脏起搏和除颤有关的各种检查的研究。
MEF相关内容晦涩难懂却又十分重要。本书对其作用的阐述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书中汇集了当前该领域中许多杰出学者的前沿思想及优秀成果,能让读者明显体会到MEF作为重要科研课题的时刻到来了,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书的三位编者是这个领域的先驱,他们选择相关主题,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精辟的总结。MEF的研究带头人在许多MEF重要国际性研讨会中探讨了该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本书继续讨沦了这些话题。综合和提炼这些内容有利于更好理解文章中涉及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源自基本生理学理论、全面认识心脏调控及新治疗靶点的探索。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阐述新诊断心力衰竭的常见表现方式。包括新诊断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应激性心肌病以及以房颤为病因的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第二部分讨论了已有心力衰竭患者的优化治疗。疾病初始稳定患者出现病情逐渐恶化或急剧恶化下一步如何处理?将来会采取何种治疗,如何使用除颤仪、再同步起搏器系统以及CRT-D来治疗患者?后,尽管我们用尽所有好的药物和设备时,患者仍然有症状或逐渐恶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优化和其他先进的治疗方法也通过案例在此部分进行讨论。第三部分讨论了与其他心脏疾病相关的心力衰竭,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关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及其所有的潜在临床表现,也在此部分进行了讨论。接下来的部分讨
摩思、米勒原著的《心脏起搏实践指南(第6版彩 色插画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心脏起搏技术及其临 床应用,重点 描述了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参数调节、置入过程、临 床 随访,尤其对特殊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置入性心脏 转 复除颤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心脏起搏实践指南( 第6版彩色插画本)》内容深浅适度,语言 翻译流畅,版式新颖,是心脏科医师的参考书。
微创外科技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快速发展的心脏外科受益匪浅。微创心脏外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极为迅速,在诸如微创矫正先天性心脏畸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闭式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其是内镜下机器人辅助心内手术都已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与现状,全面地阐述了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以及各专业的微创手术方法。该书图文并茂,内容针对性极强,包含了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瓣膜病外科、冠心病外科及心律失常外科等。该书于2005年第二次修订出版时,增加了微创心脏外科的进展和微创手术中长期效果的评价资料,可使我们对微创外科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对于致力于微创心脏外科的医务人员,该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重点介绍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诊疗技术、手术器械的合理选择、并发症及对策、临床护理等内容,并与其他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进行详细对比。书中特色的是加入了近百例作者精选的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的病例分析。本书适合心内科医师、介入医师、科研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体外循环手册(第2版)》是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主任龙村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参加编写而成的。全书以精炼、实用为特点,内容涉及体外循环各个方面的新知识、新设备、新进展。其中主要介绍有体外循环用品、方法、监测、管理、各类体外循环的特点、体外循环中脏器的保护,并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体外循环常见的意外和处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3个特点:①实用性。力求通过阅读本手册,使读者能够掌握心血管外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基本心血管外科技术和基本治疗原则,包括术前、围术期、术后的处理原则和基本用药知识。明确手术适应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②性。编写人员对所编写章节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的外科技术、治疗方法已被外广泛主宰和应用,治疗效果确切可靠。对于有争议的方法和手段或目前尚不成熟的技术,并未写出。对于进展较快且疗效可靠的新技术,如先天性治疗中采用的封堵技术,在有关章节中均可见到。③系统性和完整性。编写人员相对固定,用统一格式书写。每一章节完成后,要经3位以上不同作者审校,尽可能做到内容、观点统一。
本书共分十三章,章为心脏外科综述,包括心脏外科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护士的素质要求等;第二章为心脏外科ICU的发展及设置;第三章为心脏外科常用操作技能.规范;第四章为心脏外科ICU病人各系统的监护常规;第五章为心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第六章至第十一章系统介绍心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第十二章为心脏术后并发症的监护;第十三章为常用仪器的使用规程。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以实用为主。反映出心外科疾病护理的进展和成就。可供临床护士和实习护生参考使用。
全书分为十三章,从分叉病变流体力学改变特点到冠状动脉内影像技术,逐一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不同双支架术的优劣。特别是对我国学者提出的双对吻挤压技术的原理进行深刻细致的描述。 由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涉及从冠状动脉解剖到支架术的几何学内容,本书力求图文并茂,在详细阐述不同支架术原理的同时,大量使用作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示意图、微聚焦CT及微聚焦照片,结合许多经典的介入治疗造影图片,对不同类型支架术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通过这些示意图,读者可以清晰理解不同支架术的适用对象,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此外,对双支架术操作过程中的对吻扩张我们提出了对吻扩张不满意这一概念,并对KUS产生的机制及原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特制的分叉病变专用支架已经逐渐进入临床实践
本书对读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导引钢丝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平行导引钢丝技术、逆行导引钢丝技术、血管内超声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及CTO介入治疗中常见困难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该书不是纯粹理认知识的堆积,不是仅把CTO治疗技术和新器械罗列于文章之中,而是理傗联系实际,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比较疑难或有教育意义的病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侧重实战经验,如何在不同病变中选择治疗器械及操作技巧,如何降低术中并发症以及一旦出现并发症如何处理等等,能够让读者真正做一以身临其境,把握CTO介入治疗的关键和细节。本书与既往冠脉介入治疗的论著不同,本书在阐述理傗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实战经验、手术策略及技巧。为了能更加直观的说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过程,作者收集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病例,并附以专家点评,力图用最
本书以多选题的形式将介入心脏病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概念、诊治要点、精髓、具体临床病例的经验教训及具体手术操作技巧进行深入探讨。抛弃传统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以先问、后答、再解释的方式吸引读者,将介入心脏病学精要浓缩人简明的解答中,便于记忆;解答中还给出相关经典文献的索引,便于进一步拓展读者的阅读面。同时,本书还广泛涉猎与介入心脏病学相关的重要分支学科,如解剖、生理、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药理等,将冗长的介人心脏病学国际治疗指南的精髓融入具体的临床病例中加以解释和应用,方便广大读者科学地理解,是心内科临床医师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体外循环(CPB)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理论、实践及设备材料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ECMO)就是CPB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的典型范例。ECMO可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地循环和呼吸支持,对于危重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救治起有积极的作用。作者根据外的经典文献,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出这本ECMO手册,总字数约为26万字。本书注重ECMO的实用性,以简明扼要的形式,阐述ECMO的临床问题。 此书适用于体外循环师、麻醉医师、心胸外科、呼吸内科、急诊科医师及ICU等专业医师阅读和参考。
《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病例与图谱》一书共分3部分,22章,介绍了经皮冠脉介入并发症、瓣膜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并发症及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围绕具体病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心血管介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断与处理,以及能否和怎样避免,并配有病例分析、经验教训的总结。书中包含450多幅清晰的临床介入手术相关图片(彩图另附在文后),并配有DVD视频光盘一张,真实再现了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应对和处理过程,对心血管介入医师具有极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