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名医谈血管保卫战》采取问答式体例,详细介绍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和预后,以此献给广大读者:让健康的人们了解并预防疾病;让患病的人们豁然并战胜疾病。
《糖尿病:多学科防治与行为干预》遵循“生物一环境一心理一行为一社会”的会聚型医学模式,从整体医学观出发,对糖尿病的多学科综合性防治理念、理论、策略与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讨论,力求反映糖尿病防治的最新成果,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糖尿病:多学科防治与行为干预》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锡明教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刘尊永教授及皖南医学院刘新民教授组织策划,集中了多个专家的智慧与多家医院的经验。其中,张锡明教授注重行为干预和多学科模式;刘尊永教授重点编写糖尿病新概念理论;刘新民教授主要把握心理行为干预;北京协和医院营养部马方教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研究员就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提出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朱燕波教
《轻松应用心电图(第6版)》是《轻松学习心电图》的姊妹丛书,适用于已具备心电图基础知识,并且还想在临床实践中发掘心电图大潜力的读者。 本次《轻松应用心电图》新版内容在两方面做了重大修订。 《轻松应用心电图(第6版)》内容扩展为8个章节.且一改原来风格,变为以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表现为各章的标题和阐述主线,这使读者判读心电图时更易结合临床,并让读者更加重视不同主诉患者的心电图有着不同的鉴别诊断。 本版在前几版内容的基础上,首次将起搏心电图、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相关知识加入各章节。
最近几年已经证明可靠的心电图再评估能作为不同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重要依据。体表心电图的应用对所有类型的都很重要,对缺血性(IHD)更重要,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危险分层,以作出的治疗决定。本书是对《基础心电图》(我社2008年翻译出版)的进一步完善,着重阐述了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缺血性的各种类型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变化,结合心电向量图,探讨了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电生理机制,并将相应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和影像学技术相对比,最后对各类缺血性做了预后评估,从而突出了传统心电图独特又经济的实用性。本书最重要和的特点是不仅与冠脉造影做了大量的对比,而且与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和新的影像技术特别是心脏磁共振(CMR)以及一些冠脉多层计算机成像(CMDCT)做了对比。所有这些关联性提供給读者大量重要的新信息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手册》采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图,以增加可读性;突出“接诊要点”,以利于临床实践;引入“精粹”,提炼临床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利读者举一反三,不断总结提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手册》除症状学、循环、呼吸、消化、感染等常规章节外,还增加了“工作规范”、“循证医学基础”两章,使《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手册》更全面、更具使用价值。《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手册》对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仅能点到为止,难以充分展开论述,因此教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原书的“升级版”,在大幅度改写内容的同时,继承了原书以“精要、实用、注重时效、有协和特色”的主旨,尽量做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与原书创作路线一样。
本书系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性技术操作规范。设3章,分别对消化内镜的设备、消毒、麻醉、诊断、治疗等进行了系统的规范。每项操作均就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等做了明确规定。内容全面,科学实用,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对于规范消化内镜操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有重要指导作用。适于消化内镜专业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随着对其研究的广泛与深入,有关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进展亦极为迅速。相应发展起来的科技信息和不断面世的大量书刊资料则令人日不暇接。临床工作极为繁忙的广大心脏内科医生,迫切需要一本既不同于一般专著,又有别于临床手册,而应相对规范,并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性质的工具书。正基于此,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的委托,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心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心血管病诊疗领域及相关内容十分广泛,因此我们不求本书在所约定的有限篇幅内能包罗万象。对已基本形成相对独立专门学科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如心电图学、超声心动图学、心脏介入诊断与心脏介入治疗学等只在相关疾病分论中涉及到时简单介绍;对相对少见的心血管
2l世纪中国将面临糖尿病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医疗费用的攀升,不仅给患者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吲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实用糖尿病手册》勤求古训,融会新知,系统介绍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诊断分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中西医治疗及其研究成果,基本反映了外该领域的进展。全书内容丰富,兼收并蓄,突出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对糖尿病的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和糖尿病教育均作了详尽的阐述,且方法具体,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中、西医生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用药及康复的指导。
经验是一笔巨大财富,经验的背后蕴藏着痛苦的失败和令人兴奋的成功。 中医临证经验是中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中医学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中医临证经验的整理是继承与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验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没有实践就谈不上经验。古人在他们那个历史背景下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了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中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背景下实践,形成了具有明显现代特点的经验,这也是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现代中医临证经验辑粹》就是现代中医临证经验的总结。
《镁的基础与临床》系部关于论述人体生命必需元素“镁”的医学专著。共四部分,部分概述镁的代谢、生理功能及异常代谢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第二部分为镁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关系,包括内科、神经科、妇产科、小儿科等相关疾病以及心脏外科手术中镁的应用和临床镁的检测问题;第三部分为镁的基础实验研究,包括镁与线粒体、缺血一再灌注、心肌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与某些酶的关系等专题研究;第四部分为镁与营养保健。《镁的基础与临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对临床内、妇、儿、外各科医师、药师、检验人员以及基础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肾脏病学的迅速发展,肾脏疾病辅助检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许多全自动仪器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使各种临床检验更趋便捷、迅速、准确。许多临床肾病实验室也开展了多项肾脏疾病的尿液检验,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开展的工作参差不齐,给临床诊断带来的限制。许多一线丁作的技术员,希望能有一本简明、扼要、新颖、实用、规范的参考书,以便能更好地获得知识,较快地开展各种肾脏疾病的尿液检验,基于这种需求,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临床检验以及肾脏病临床工作的有关专家、教授和检验技师共同编写此书,期望能对从事临床检验和肾脏病实验室的技术员、临床进修生、实习生和研究生有所裨益。本书内容力求新颖、全面、实用,文字力求精练,深入浅出,并在编排格式上也进行的新尝试,以便读者查阅和记忆。
《中医内科常用中药》收载180余味常用中药,每味中药按照 性味归经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功用主治 、 临床应用 、 用药须知 、 制剂介绍 、 参考文献 等方面论述。其中 药理作用 、 功用主治 、 临床应用 ,主要围绕内科病症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用药须知 则从中药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三方面叙述; 制剂介绍 择要介绍中药单味制剂和复方制剂在内科病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对其药物组成、功能、主治、用法进行记述; 参考文献 列出每味中药用于内科病症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参考。书末附有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冀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病死率高。近10年来.呼吸疾病研究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方法不断提出,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新的认识。据此,追切需要一本反映医学科学进展,规范呼吸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内科医师对呼吸系疾病的诊新和鉴别诊断水平的一本工具书。因此,我们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呼吸内科专家、教授编写了这本内容广泛、具有规范作用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旨在开拓思路,提高内科医师尤其是从事呼吸专业的医师对呼吸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也是医学院校师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包括两部分,部分为呼吸系统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第二部分为呼吸疾病的症状鉴别诊断。在参阅大量外资料的基础上.力求本书内容既系统又全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既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重症之一,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处理棘手,死亡率也较高。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新的诊断技术和介入性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新概念,并侧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对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有指导意义。主要内容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右室及心房梗死等特殊部位梗死、抗凝治疗、溶解血栓疗法、介入性治疗、亚低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缺血性心肌病、心室重构、心肌缺血预处理等临床现象。《急性心肌梗死》熔铸了外的新近成就,资料新颖,内容丰富,突出临床,适合于心血管专业医师、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高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继发性肾病,如Ⅱ型糖尿病、老年肾脏病等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以美国前几年为例,大约每年增加10%。1995年,该国晚期透析患者为304000,一年的治疗费为130亿左右美元,1998年则为144.5亿美元。我国人口多于美国,以此类推,问题严重性可以想见。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类对该病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对该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病理描述,在治疗上表现为无能为力,采取所谓对证治疗,当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则进行肾脏替代治疗。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类逐渐认识到对该病早、中期防治的至关重要,而且证实,一些措施,有防止该病进行性恶化作用。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迅速成为肾脏病学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 20余年来,我国肾脏病学界,在这方面的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过程错综复杂,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全身其他系统疾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也十分常见。临床医师需要不断提高对消化系统急诊病例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本书不同于其他教科书、基础理论性书刊和消化病临床诊治进展书籍,它以临床医生实际遇到的消化系急难症病例为主要素材,按照行医过程中的思维和判断分析的习惯,进行详细的临床病例讨论分析。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研究历来是学术中的显学。 陈书良教授对《文心雕龙》钻研多年,整理成此《文心雕龙(精)》。本书原文采用黄叔琳本,“在前贤对它校注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之处,略陈陋见。凡前贤鸿笔已举,概不复陈;而管见虽浅,聊作引玉之砖”。译文以郭晋稀先生《白话文心雕龙》译文为底本,相应作了学术改动。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描述内镜在胃肠成像领域中的应用开始,消化内镜逐渐成为诊疗的重要工具。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光纤内镜,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新,这一诊疗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活跃和发展快的一门学科。近10年来,在诊断及治疗领域中,消化内镜专业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对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放大内镜以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问世,使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不断完善,胃肠道检查技术不断突破。回顾消化内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飞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的是无数消化内镜学家的心血,他们默默奉献、甘为人梯会永远镌刻在消化内镜发展历程光荣的里程碑上!《镜缘镜心镜路镜承》分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开拓、历史的铭记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