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源方论》全书一卷,后经明人熊宗立类证析为四卷。卷一为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候,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保养要点。卷二为形证门和面部形图,提出了儿科简易有效的诊断方法。卷三为惊风门和方药,强调 急惊属阳属腑,当治以凉;慢惊属阴属脏,当治以温 的观点。卷四为惊风引证和痘疮引证,以病案说明了小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药。全书有论、有方、有案,颇具特色,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校注以宛委别藏本(收入熊宗立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类证本)为底本,以明正德戊辰(1508)存德堂新刊本为主校本,以日本元禄癸酉本(1693)为参校本。 作 者 简 介 林慧光,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过《陈修园医学全书》、《中医传统芳香疗法》等著作。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主动性等全科医学理念,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研制工作,《社区儿童哮喘病例管理(试用)》是《社区儿童哮喘病例管理》分册。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精神疾病的新进展,内容包括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对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操守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介绍。 全书共分知识/技能和态度/素质2篇,为使读者思路清晰、查阅快捷,特按照ICD-10和CCMD-3精神障碍的等级分类为顺序进行编写,详尽阐述了常见的精神科疾病、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网络精神病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具体、丰富、系统。 本书由精神疾病领域20余位有经验的专家编写而成,其中大多数为和国际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各述其长,反映了当前外该领域的先进水平。
1.本套丛书定位为科普型健康指导类书籍,读者对象主要为患儿家属,兼顾关心孩子是否患病的家属,内容主要涵盖各科室儿童常见病多发病。2.结构上每一分册按问题分,是在门诊或病房患儿家属反复、经常询问的问题。每册为100~200个问题,毎问一答,答的字数约300字,通俗易懂。3.为体现科普特色,在除文字表述外,每页配有图片活跃版面,为与文字叙述对应照片图或漫画等,使其 加生动、活泼。
《冠心病》介绍了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进展。内容包括我国冠心病发病及诊治现状,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的解剖、生理及调节,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冠心病常用药物药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分型诊断、治疗和预防、康复,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与实践。《冠心病》汇集了名家经验、单方验方、特色疗法及饮食疗法,还介绍了冠心病的气功疗法和预防知识。? 《冠心病》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医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医疗专业学生的学习材料,也适合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是世界上 中西医结合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的技术标准,书中规定了糖脂代谢病(瘅浊)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标准、辨证论治及综合防控措施的基本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及科研机构从事糖脂代谢病(瘅浊)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
本书内容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及风湿类疾病等六大系统的常见疾病, 从见习要求、学时数、见习前准备、见习过程、病史采集要点、体格检查要点、知识精要及复习思考题等方面均做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内科学》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如何“教”和医学生如何“学”的做出了指导, 目的就是要规范临床见习教学, 达到见习要求。
本书以问答形式,将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痛风的基本常识、病因和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作者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目前有关痛风预防保健的知识。该书内容全面、新颖、详细,通俗易懂,可供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本教材在概括介绍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生命活动规律,阐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有关儿童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及致残特点、相关监测技术及预防的基本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专门展示了听力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三种常见残疾类型的发生发展机理、主要的致残疾病及其临床表现和预防康复的基本方法,使同学们在掌握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儿童先天性残疾的发病规律、病变特点、致残因素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
小儿腹泻是儿科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小儿病毒性腹泻重要,不但发病人数众多,且目前尚无好的预防疫苗,又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该书作者根据从事多年的医学病毒研究工作,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写成此书。该书做到了医学病毒学的基本知识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防治措施相结合,有很大的实用性。同时也填补了小儿病毒性腹泻专著空白,可供从事腹泻病毒研究、临床工作者以及防疫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