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展示外科技术,也是要使人理解进行每个动作的原因。同时,在不同手术时段的说明后,陈述最常见的临床情况并特别指出手术程序。《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中没有谈及超出特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范围的视网膜脱离:如儿童视网膜脱离、创伤性或继发于眼球病变诸如糖尿病、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葡萄膜炎和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脱离。
本书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结合近年来眼外伤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本着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对版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增减修订,增加大量新型手术内容,力求体现现代眼外伤手术治疗的趋势,详细总结描述与眼外伤相关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本书对从适应证选择到具体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附有作者的心得体会,书中配有大量详尽的手术示意图和照片,图文并茂,力求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使读者更清楚地领会手术方法,特配有本书所介绍的眼外伤高清晰度手术录像DVD光碟。本书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供各级眼科临床医师参考。
眩晕和平衡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病因复杂,开门见山理涉及多个,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眼霞电图、眼震视图则是重要诊断方法。 全书共分六章,插图222幅,临床病例讨论9例。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步骤、异常结果及其意义、其他功能、结果分析、报告撰写等。本书内容新、引用了欧、美培训内容。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紧密结全临床需要,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本书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眼科护理专业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内容涉及眼球应用解剖、护理技术操作、眼科各疾病及护理、眼科常用药和常用检查法。每一章均包括基础知识、巩固提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三部分,题型分为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基本满足眼科护理专业的临床应用、教学及考核。
《眼解剖与临床》一书是从眼解剖学的角度来理解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是将眼科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命名眼科医生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完整的眼科理论知识构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更好地处理临床问题。 本书共16章,50余万字,200余幅插图。主要内容有:眼球及其附属器的发育;眼球及毗邻部位的解剖结构;眼球运动和眼外骨;眼的血液循环及与之相关的脑神经和自主神经;视路等。在每章中还附有与其解剖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要点、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本书内容广泛,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眼解剖知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指导眼科医生工作很有帮助。
本书是一本关眼的解剖学、组织学及其在眼科应用的专著,从实用、新颖的角度出发,按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的顺序对眼的形态学、组织学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概述,并紧密结合近年来眼科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对眼的解剖学和组织学与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的联系和在眼病检查、治疗、手术及眼科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内容新颖、全面,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供眼科临床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参考。
《眼底病诊断与治疗》主编黄叔仁教授在我国眼科学领域中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和他的教研室多年以来注重收集和整理眼科临床资料和图像,为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黄教授对眼底病的临床和研究一直投注了很多精力,关于之方面的著述和人才培养取得过很多成就。并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眼科学会的眼底病学组创立伊始,便积极参与筹建,热情支持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为我国眼底病临床医疗诊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书共分10章,95节,包含190余个病种,其中编录了已被公认的新病种。本书重点:一是诊断,二是治疗。关于某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力求简明。有关各项检查,如CT、MRI、超声、视野等,和各种治疗
《眼解剖与临床》一书是从眼解剖学的角度来理解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是将眼科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命名眼科医生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完整的眼科理论知识构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更好地处理临床问题。 本书共16章,50余万字,200余幅插图。主要内容有:眼球及其附属器的发育;眼球及毗邻部位的解剖结构;眼球运动和眼外骨;眼的血液循环及与之相关的脑神经和自主神经;视路等。在每章中还附有与其解剖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要点、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 本书内容广泛,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眼解剖知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指导眼科医生工作很有帮助。
本书力求突出系统性、实用性及先进性,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临床与病理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以加强眼科医生的基础理论及研究技能的训练为目的。本书除第三章DNA定量病理技术及第四章分子病理技术简介外,均以北京同仁医院的病例资料及本专业眼科专家及医师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来撰写。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10个章节,上篇4章包括眼球及眼附属器正常解剖组织学、眼科病理标本检查、DNA定量病理技术以及分子病理学技术简介。下篇共6章包括眼睑、结膜、葡萄膜、视网膜、视盘以及眼眶肿瘤,介绍了每一种肿瘤的临床诊断要点、组织病理学、治疗原则以及实例图像。第十章为眼眶内常见肿瘤影像学诊断,除介绍检查方法的选择及分析外,还在手术及病理对照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定位、定性诊断要点。 本书可作为眼科
鉴于我国对眼底的基础研究图片较少及尚无动物眼的眼底照片,而大多数眼科同道均应用动物做实验研究,故本图谱收集了本人多年从事眼组织如视网膜等的超微结构和血管铸型等的照片,从上千张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照片中精选清晰的照片编入本图谱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自70年代末开展荧光血管造影以来直至2000年眼科中心成立已有30多年,其问应用Topcon公司和Seiss公司荧光和吲哚青绿照相机及图像分析仪共四台,高视远望公司的海德堡共焦激光造影系统一台,共收集了21287人次患者数十万张照片资料。选择其中部分作为本图谱照片。本图谱还包括部分同仁医院和协和医院同道昕编写的照片资料。本图谱以往照片和底片部分系应用分辨率为2400×4800的Epson扫描仪用600以上扫描线完成。图象分析系统的分辨率为/200×2400。力求照片细节清晰可辨。图谱中
《同仁视光与配镜实用技术(第3版)》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部分病例分析,既有理论基础,又结合临床实践;既有传统验光配镜的矫正精华,又有现代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与训练。图文并茂,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 企业发展依托技术优势走向卓越,源自不断进取和持续改进。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驱动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争创,与业内同行携手推进眼视光专业的繁荣与发展,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受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