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体检以及心血管病的辅助检查中,如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动态血压监测等,是辅助检查中*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有很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所以,中老年朋友有必要对以上这些检查内容、意义以及心电图简明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使我们在面对一份心电图时,不至于目不识丁,一片茫然。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我们不可能给大家作详细的阐述,仅将一些相关知识介绍给大家。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主要为简明心电图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心电图常见问题解答。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通过向民众介绍简单易懂的核生化防护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核生化事件潜在风险的认知,并加深公众了解如何在暴露后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信任政府发布的信息通报,达到全民、 构建防护屏障的目的。
本标准第3~6章是强制性。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封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修订。 本标准代替GBZ120——200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120——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主要技术内容遵从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删去不符合GB18871——2002所规定原则的内容; ——为加强条理性,重新组织标准章条的内容,结构从原十一章两个附录调整为六章一个附录; ——增加引用相关标准,使本标准涵盖全部相关内容,又节省篇幅。
本书是一本关于鼻咽癌放射治疗临床参考规范的手册,本书主要综合了国内外鼻咽癌临床实践指南以及编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鼻咽癌的筛查,临床诊断,临床分期,临床治疗,治疗后随访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介绍,并着重侧重于鼻咽癌临床治疗的放射治疗及其相关部分。其特点是以编者所负责自身承担的863项目(2006AA02Z4B4)“以临床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特征为基础的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新方案的研究”中所探索得出的鼻咽癌诊治规律及个体化治疗心得,综合了国内外鼻咽癌诊疗指南,总结出了此套鼻咽癌放射治疗临床参考指南,该参考指南中不仅融合了国际近期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定义,近期新的NCCN指南建议,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国内外关于分期的新建议,关于临床靶区(CTV)勾画范围的总结比较,关于危及器官(OARs)的解剖范围定义及剂量,以及基于放射敏感性的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紧急救助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
临床实践指南即系统开发的多组指导意见,目的在于帮助医生和病人针对特定的临床问题做出恰当处理,选择决定适宜的保健服务。开发大量的高质理的临床指南,指导帮助基层医生从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和管理工作,是国际上近十余年来加强服务质理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目前,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应对我国卫生经费的过快增长、基本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我国基层医生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服务也不够规范的状况、适应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需要,开发我国基层保健的临床工作指南已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紧迫的任务。 本指南可供全科医生、基层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医学生、患者使用,也可供专科医生参考。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通过向民众介绍简单易懂的核生化防护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核生化事件潜在风险的认知,并加深公众了解如何在暴露后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信任政府发布的信息通报,达到全民、 构建防护屏障的目的。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通过向民众介绍简单易懂的核生化防护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核生化事件潜在风险的认知,并加深公众了解如何在暴露后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信任政府发布的信息通报,达到全民、 构建防护屏障的目的。
本书作者从10余年临床实践医案中选出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和少见的杂怪病”选题立案,共200余种,每一种均配有少量文字及图谱,为便于读者查阅,把疾病按系统划分,读者只需根据自身所患疾病“对号入座”,按图进行自疗,一旦急用即能见效,一看就会,一按就灵。 本书是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事事、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中国特色专科名医、现任江西省赣南周新足反射健康研究秘长周新及其父周耕野老先生,十余年实践发明的中华反射疗法和20世纪70年代,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明的心血结晶。
本书是写给腰痛患者及其家属看的,共分七章25节。前两章介绍腰部的解剖结构、生理知识和常见病的物理诊断方法。告诉读者怎样去认识您的腰和一旦出现腰痛后应做哪些必要的检查。后四章着重讲述了常见的腰痛疾病。特别是对于脊椎旁软组织损伤腰痛和脊椎性腰痛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关于炎症性腰痛则在特异性感染脊椎结核和非特异性感染脊椎化脓性骨髓炎两 节作了警示性的说明。关于肿瘤性腰痛主要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鉴别,并通过两则实例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至于内脏疾病所引起的腰痛,其实都属反射性神经痛,只要将原发病症治愈,腰痛亦随之消失。本书论及数十种有腰痛症状的常见疾病,供你阅读,每种疾病都列举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治疗方法和医师忠告。
本书采用汉英对照的形式,不仅详细描述了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而且编入典型和一些疑难心电图的图例,并对其特征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重点突出,完全可以满足医学院校各学制教学的需求,也可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所参考。
《X线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是为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三年制放射技术专业编写的规划教材。本教材是根据1994年修订的中等卫生学校放射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中等放射技术人才而进行修订。教材的指导思想突出二点:一是教材内容是以培养中等放射技术实用型人材而取舍的;二是注意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及对社会和事业的责任感。 本教材注意到吸收放射技术专业先进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如90年代我国放射界已应用于临床的T颗粒胶片和T颗粒技术。同时删去了一些应用性不强的X线照片潜影知识及与临床应用关系不大的X线胶片的制造有关文字叙述等。
本图谱是一本供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诊断除头颅以外的各种器官CT图像的快捷参考书。本书便于放入上衣或夹克的口袋内。书中含41幅详尽而清晰的图像,概括了人体主要器官,包括颈和喉、胸部、腹部、男性骨盆和女性骨盆。 本图谱小巧灵便,比其他人体CT图谱更便于临床应用。书中清楚而详尽的CT图像均在有名的Mallinckrodt放射学院,用先进的设备和检查技术完成。附加在首页上的线条图使CT图像更加明晰。 正常CT解剖袖珍图谱——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新的得力帮手。
本书以内科各系统常见急症的抢救方法为重点,并对容易误诊的内科急症的病因及鉴别诊断,常用急救药物及抗菌药物,常见组织器官病症的分级、分型、分度及人体检验正常值也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精练,方法实用,便于查阅,携带方便,可供基层f临床医生及实习医生阅读。
本标准的4~8章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5.1、6.1、7.1和8.1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可与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GBZ 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第二I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波、吴镇凤、陈大伟、金玉珂。
肉兔是食草小动物,以青粗饲料为主要日粮,适当补饲精饲料即可,饲料容易解决;肉兔孕期短,繁殖快,生长迅速。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的营养食品;兔皮是制裘的好原料;兔粪尿又是优质肥料。 饲养肉兔要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解决好肉兔饲养场的环境、繁殖、饲料、选种、选配、防疫灭病,经营管理和产品加工等各种问题。本书作者在养兔科研、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介绍的高产饲养新技术都是行之有效的。愿本书成为管理干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肉兔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基层畜牧盖医人员、养兔场和养兔专业户的良师益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化学品的世界中,人们每时每刻都与化学品及其产品发生着联系,化学品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无穷尽的好处,但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突发化学危害事故。大家知道,一氧化碳会经常引起家庭中毒事故,生产中的化学品会不时造成灾难,比如,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致使3150人死亡,近8万人终身残疾。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突然发生的井喷,使富含硫化氢的有毒气体溢散,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在剖析这些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措施得当,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避免危害的扩大。但事实是,许多完全可以避免的中毒事故经常发生,事故发生后因处置不当又常常使危害扩大。原因是人们缺少相应的预防知识和处置能力,也缺少相应的普及读物和教材。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主动性等全科医学理念,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研制工作,本书是《社区危重患者判断与急救》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