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救护立足于现场的救护。在医院外的环境下,“反应者”(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在紧急情况下要求救护员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方式来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确保救护员、伤病员及现场其他人员的安全。
《急诊分册》共16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急诊护理学概论;急诊护理组织与管理;急诊分诊;常用急救技术及操作规程;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常用抢救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急性器官衰竭的急救护理;内科系统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外科系统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儿科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急诊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急诊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及急诊抢救常用药物的观察及护理等。该书在编写过程中,除涵盖了培训大纲的所有内容外,还适度地引入了急诊护理学的前沿知识,充分体现该领域进展;力求从专业理论和技术全面培训急诊专科护士,给急诊专科护士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做到科学和新颖。另外,《急诊分册》在参考有关急诊护理学出版教材和专
本着将专业救护知识系统化和通俗化传播为原则,组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急救中心、救护之翼组织等相关机构专家编写了《自助急救手册》。本手册结合条例、图片、流程图等形式,力求使非医学专业人员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救护知识。
本书介绍了“白金十分钟"的急救新理念,指出自救互救是一切伤病救治的开始和基础,强调学习和掌握自救互救技术的重要性:它是每个人的终生必修课,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本书在“白金十分钟”理念指导下提出了自救互救建设的框架、原则和方法;参考军事医学救治技术方法、参照的国际急救复苏指南,介绍了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处置、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除颤、引吐等自救互救方法。本书可以做为家庭急救手册,也可供社区工作者、安全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参考阅读。
“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本书为丛书中“农村医疗卫生系列”中的一本,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创伤自救急救、急性中毒自救急救、动物蛰咬伤自救急救、自然灾害自救急救等。
《图说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 出血与骨折》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广州市建安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组编,本书以图示的方式介绍了身体各部位出血的止血、包扎方法以及现场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还介绍了骨折的主要表现、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以及快速转运伤员的搬运方法,形式生动活泼,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概述了心肺脑复苏、休克、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搏骤停等急救基本理论和技术。各论介绍了各科常见急诊的诊断和抢救的重点环节和具体方法。修订版将近年来抢救方法的提高和进展做了全面的补充,使本书更为实用。
学习急救,救人自救的理念,在欧美国家早已深入人心,举个例子,在公众地方设置自动心脏除颤器的做法,就是为了方便曾经经过急救训练的市民随时随地用所学的急救技能去挽救身边人士的生命。世界上部分城市更已把急救学列入学校必修课程,确保每一个国民从小就掌握急救知识。 编辑委员会希望这本现场急救课程不单是急救学培训的课本,更是一本家庭的实用读物,只要大家都拿出时间把他阅读一遍,这本手册可能会帮助你成为一个切切实实的救星,把遇到危难的家人、身边朋友、以至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宝贵生命挽救过来,这就是出版这本书的目的。
本书紧扣临床实践,以实用为原则,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现状、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临床疾病、幽门螺杆菌诊断标准及检测新技术、治疗的指征、如何正确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现状、机制以及如何避免或克服其产生、幽门螺杆菌免疫防治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本书涵盖了国际、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动态,是一本实用性、指导性很强的参考书。 本重点放在Hp感染处理的临床问题之上,并将近几年外学者和专家对Hp感染处理的共识意见纳入其中,以便临床医师随身携带,随时翻阅,以供参考。
本手册的编写人员均为从事急诊医学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邀请乡村医生进行把脉,力求符合我国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需要,使本手册真正成为乡村医生临床急救、应对危重症的工具书,从而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的业务行为。本书涉及了临床各个学科的急救知识,着重强调了农村常见、多发的外伤和急症,具体介绍了常见急症的诊治方法和处理措施,内容全面、新颖,有助干乡村医生在时间为伤病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治疗。
本书介绍了“白金十分钟"的急救新理念,指出自救互救是一切伤病救治的开始和基础,强调学习和掌握自救互救技术的重要性:它是每个人的终生必修课,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本书在“白金十分钟”理念指导下提出了自救互救建设的框架、原则和方法;参考军事医学救治技术方法、参照的国际急救复苏指南,介绍了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处置、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除颤、引吐等自救互救方法。本书可以做为家庭急救手册,也可供社区工作者、安全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参考阅读。
2010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率先在河南省内建立远程医疗平台,该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功能*完善、技术标准*的一套远程医疗系统,它是卫生部首个远程会诊试点工程项目,有效地解决河南省偏远地区病人看病难的问题,目前会诊覆盖面不断扩大,已搭建全省网络。全球大部分医院急诊均在超负荷运转,近几年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BAN)被提出,利用BAN建立远程急诊分诊模式,该模式将急诊分诊从院中转移到院前,按轻、重、缓、急顺序将病人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缓解了急诊的压力。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已实现与河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急救系统的对接,可借助该信息系 统,实现急救车内的医疗数据、实时音视频数据与急救中心、急救医院的互动,实现院前与院内的 无缝对接 ,为抢救生命节省时间。2014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Docare急诊临
本书共分四章,以歌诀的形式,概括了现场急救与急诊技术、常见危重急症的诊断与救治、各科急症的诊断与救治,并辅以图和表,结构别具一格,体裁别开生面。本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临床各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