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把手教学丛书:名师手把手教你学X线诊断(第2版)》分七章,包括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X线诊断。从临床实践切入,以典型病例开始,紧跟X线典型图片,再详细介绍诊断过程和诊断要点,最后得出诊断结果。有助于提高基层影像医生的业务水平。
十多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于这一新的学科,放射影像学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基础,是基本功,也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不通过影像学检查清楚了解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来龙去脉,就无从弄懂其病理学基础,更谈不上正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正是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使脑血管的诊断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介入神经放射诊断及治疗技术,给临床神经内、外科医师、放射科医师们增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及有力的手,也给他们增加了一片翱翔的新天地。除章正常血管影像解剖方面,采用了部分模式图以外,本书中作者从自已亲自诊治的4000多例病人中挑选出典型病例,逐一判读,介绍治疗过程,最后加以简短的评论。全书共收集放射影像照片1000幅,简图250帧。希望能通过这些病例,讲解阅片的方法、思路及治疗学进展。这不是一部看图识字课本,而是通过
本书详细介绍了射频治疗技术在微创治疗脊柱退行性变、软组织劳损性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等方面的应用,还详细介绍了椎间盘内电热波纤维环修补术、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靶点术和射频热凝靶点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并结合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以上技术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展望。本书内容新颖、科学、严谨,尽可能的将靶点从生理和功能解剖描述准确,以便有助于低年资专科医师全面提高关于射频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也可作为开展疼痛专科和微创外科工作和临床护理的参考用书,或供中、高级骨科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以放射性核素治疗为主题,分上、下篇共22章进行叙述。上篇包括概论、核医学物理基础知识、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物与应用、放射生物效应、放射卫生防护知识、临床核医学法规、计算机在核医学中的应用等8章。下篇包括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有关问题的研讨,治疗分化型及相关问题、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多发结性甲状腺肿、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纳/碘同向转运与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近距离照射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称性骨癌骨痛、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近距离照射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癌骨痛、放射性核素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等14章。本书收入了近年来外核素治疗理论与临床的重要研究成果,融汇了作者的专业工作经验,理论系统,观察新颖、实用性强。 本
居小萍、张火俊、张晓青主编的《放射治疗常识手册》包括:放疗的一般常识、临床和运用疾病,具体介绍了放射治疗的设备、原理和方法、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应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放射治疗的具体实施和此领域的新进展等。 《放射治疗常识手册》读者对象:恶性肿瘤病人以及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肿瘤科及放疗科医生。
本书从电离辐射核物理基础入手,比较详细地概括了放射防护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电离辐射来源,放射防护目的、原则与标准,内外照射防护措施等内容,重点介绍了医用电离辐射过程中对患者的防护及相关的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事故的应对和医疗行业的辐射安全文化素养,作为知识的扩展,描述了电离辐射在工业和军事领域的应用与防护和对非人类物种的辐射防护。 本书是医学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适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电离辐射医学应用从业人员和电离辐射监管人员参考用书。本教材是2007年江苏省精品教材立项建设教材。
本书自1910年正式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多次修正原版,其中德语版14次,英语版5次,法语和意大利语版各3次,西班牙语版2次。本译著为首次中文版,译由自Juergen Freyschmidt教授等于2003年主持修订的版本。 本译著依据原著顺序分为7篇,内容全面,涵盖全身所有骨髓和关节,涉及内容细致到诸如每一块腕骨、指骨、跗骨等具体骨骼,检查方法也几乎包括了所有适合于骨骼的影像学方法,如X线平片、CT、MR及核医学等。原书1100余页,图片和线条图到达4200余幅,表格70余个。每篇均以人体各个部门的骨骼为主线,每一部位又均按“畸形、创伤、坏死、炎症和肿瘤”等5种病理变化进行阐述,其中重点强调正常变异与早期临界病理状态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提出的是本书的写作和表达体系,由于能够方便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阅和参考,不失为一本“字
微核试验是检测外来化合物对染色体损伤作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监测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害的重要指标,已在外普遍应用。本书共十一章,详细介绍了微核试验的原理、微核形成的动力学,以及在小鼠红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人上皮脱落细胞、大鼠肝细胞、植物紫露草等检测材料中的应用,并提供了详尽的试验方案。最后3章介绍了微核对非整倍体的检测,微核的流式仪和图像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附录中收录了化学诱变剂中、英文(拉丁)目录、标准微核试验方案等。 本书由中、日、德、瑞典等国数名长期从事微核研究的专家共同撰写,可供卫生毒理、卫生防疫、环境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与技术人员作为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工具书使用。
本书是一部论述中枢神经系统介入放射治疗的专著。在概述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基础解剖、设备条件、栓塞材料、导管技术和麻醉要求以后,分章详论了脑与脊髓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动脉瘤,Galen大脑大静脉瘤,多血运肿瘤和脑恶性肿瘤的血管影像学及血管结构学,着重介绍血管内栓塞、化疗、溶栓、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等治疗手段的原则、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介入神经放射学是外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跨神经放射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学、临床神经科学等学科,可治疗许多以前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为神经科、放射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本书是以作者自己近2000例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为基础,广泛涉猎外文献而写成的,内容新颖,文图并茂,有大量的临床例证,为神经内外科、放射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
《放射科诊疗管理与质量控制》中从放射诊疗中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放射科的医、技、护等科室人员管理,诊疗设施及设备配置标准管理,到各种影像学诊疗实施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内容全面,联系实际,是一部难得的学科管理专著。
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尤其介入治疗,可谓开创了微/少创诊疗的先河。迄今介入诊疗技术已广及全身各系统和多种疾病和病变,疗效不断有所提高,其中各部位和各类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血管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甚至各单位的血管介入治疗及学术水平的发展颇不平衡,对重要、常见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尚未形成系统、规范化程序。 值此时刻,李茂全教授等六位主编并组织19个国内外单位,共46位专家、教授共同编著出版了《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临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结合研究进展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本书分为六篇,五十六章,涉及神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各种疾病的介入治疗,但未包括心脏的血管疾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知识,使大家知道哪些疾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使医务人员知道该如何进行介入治疗,使病友和家属知道该怎么接受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