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章,教材按照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畴分类进行编写,即介入治疗放射学和介入诊断放射学。力求简洁、实用并适当增加插图数量,调整各章节字数比例,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章介绍国内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简史、常用的医学影像导向设备、常用器材等。第二章重点介绍常用的操作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并发症等。第三章介绍介入治疗学在临床学科中的应用,以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特征分类进行阐述,其后又分别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椎体及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第四章介绍介入诊断学,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和血管造影诊断。在内容编排上,学习目标设在每章的开始,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归纳掌握重点,也便于教师讲授时参考。各章后设有思考题,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去分析和判断,以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放射科各种管理制度、岗位和人员职责、设备和技术准入要求、各种设备技术操作规程、放射技术质量标准、介入诊疗指南、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放射科对比剂临床应用以及放射科质量管理与控制评价等,系放射科日常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全书共16章,分三部分。部分(1~4章)主要介绍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和设备,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第二部分(5~10章)重点介绍放射治疗技术及近几年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放射治疗常见肿瘤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11~16章)介绍常见症、多发病的放射治疗,使读者了解一些疾病的基本知识特点,使放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考虑到读者的实际情况,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简练,概念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使学生容易明白,便于掌握,并重点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如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调强放射治疗等,使读者尽快跟上放射治疗的发展进程。
本教材的特点是从辐射发生的*基础、*经典的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的理论出发,阐述放射线的产生原理;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放射线在人体中产生的生物效应;国际辐射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范制定的辐射量和单位及测定方法等;一直延伸到目前仍在不断更新、不断应对时代需求的放射防护法律法规范畴,是集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监督机制于一体,贯穿知识纵向和应用横向范围较广的一个体系。这种基础与前沿同时并重的专业特征要求我们尽可能拓宽知识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完成培养相应专业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主要内容:1.放射线是怎样产生的,介绍原子核内与核外产生射线的种类、特征和衰变规律;2.射线如何与物质作用并产生怎样的生物(损伤)效应;3.描述电离辐射的特征量和单位,以及电离辐射的
本书共6篇46章,分别介绍了各种造影及造影剂,摄片方法及远程放射学知识,全身各系统常见病、综合证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介入放射学。全书编排以临床实用为特色,是临床医师诊疗工作的重要参,也可供临床本科、专科学生及专业研究生查阅。
本书为2006年*“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国内放射治疗剂量学本科教材。全书共分12章,包括医学放射物理学基础、放射治疗设备与方法、放射治疗中X射线剂量分布于计算、射线束修整、电子线剂量学、放射治疗计划方法、近距离治疗剂量学、放射治疗新技术、放射治疗的剂量-时间粉刺关系及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控制以及5项放射治疗剂量学实验。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放射医学专业以及以学物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 本书既是高校教材,也是放射治疗物理师、放射治疗医师、放射治疗技师的工作手册,上岗资格考试、专业晋升考试参考书。
本书在1983年和1992年先后出版的两版《放射毒理学》基础上,结合*科研进展和教学实践经验,作了较多的增删和修改,尤其增添了分子放射毒理学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放射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原理。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共14章。总论内容包括概论,放射性核素生物动力学,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的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损伤效应,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监测、诊断与危害评价,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医学处理,放射毒理学在制定辐射防护标准中的应用,放射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各论中论述了铀及铀系主要核素、钚及超钚核素、钍、裂变产物、氚以及医学上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放射医学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放射生物、放射医学、辐射防护和核医学工作者以及其他相关
医学影像物理学的一个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十分突出。书中讲述各类医学影像的内容都分成两部分,即物理基础及成像过程,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应用,所以讲授或学习中一定要两者联系起来。此外另一特点是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甚至超出了大学基础物理学所讲述的范围,从经典力学的旋进到近代的原子核物理中的核反应都是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讲授者能帮助学生预先了解这些知识,学生也应主动去预习、查阅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讲授者及学习者应从书中内容体会和把握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以表现快速的生理、生化过程;从以形态学信息为主的图像向表现出更多的功能性信息图像发展;从图像的定性化诊断向定量化发展;从只能反映器官和组织的低层次的宏观信息向能反映深层次的分子水平的医学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家教授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常规》),深受同行欢迎。《常规》面世7年以来,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成熟,同时也应广大医务人员的热切要求,对该系列丛书予以更新、修订和再版。 再版《常规》丛书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在第二版的编写中,除对常规X线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与补充,更换了一些质量较差的图像外,我们保留了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的简单介绍,并改写了其中的难点,如MR原理等的部分内容,使之更容易理解,让社区专业人员更容易学习,初步达到能够看懂CT、MRI影像,了解CT、MRI的临床应用特点的水平,能够根据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线索建议患者选择这些检查方法,使病情及时得到诊断。 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对社区X线专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起到应有的作用。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6年1月24日由卫生部令第46号发布,并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规范放射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立法。这部卫生部规章的贯彻实施,必将对规范放射诊疗行为,提高放射诊疗以及防止放射性滥用,保护广大群众免受不必要的放射损害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书是为理解和指导《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适用而编写,力求从专业性和法律性两方面对《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进行解读,对如何适用该规定予以指导。
路筝编著的《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手册》分10章,详细论述了医用放射性粒子源的特性,放射物理学、生物学基础,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临床常用放射性粒子分布剂量模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超声内镜引导下定向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腹腔内肿瘤,放射性粒子支架的临床应用,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性安全。附录部分为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常用放射性核素数据表。《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手册》内容精练,科学实用,便于携带,是消化科医师的口袋工具书。
《神经系统放射损伤诊疗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脊椎损伤、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放射性头颈部血管损伤、放射性垂体功能减退、神经系统放射后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儿童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涎腺及颌骨损伤、放射性损伤的康复治疗及相关并发症护理、放射性脑脊髓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等。
本书是国内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
本书是供高等学校放射医学专业及核医学专业方向本科教学用的教材。内容包括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医疗照射中对职业照射工作人员和对患者的防护、工业辐照装置及其安全与防护、发电用压水反应堆及其安全与防护、辐射监测、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职业照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核武器和辐射布放器袭击的防护。书中引入了近10年来国内外放射防护的新概念,系统地阐述了放射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可读性。 本书亦可供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和医疗照射职业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以普及激光医疗基础知识为核心,I临床应用和激光生物作用机制为重点,系统介绍了激光医疗、激光诊断、激光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为了加强读者对激光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编写了“激光医学基础实验”。本书每章后面均附有“习题与思考题”,可帮助读者复习和总结。 随着国内外激光医学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收集了许多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资料。书中有些内容,是本书部分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激光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本书内容较新、资料较全、系统性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激光医疗的医生常备的工具书。
本书系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方面的专著,内容包括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辐射危害与防护原则及标准、放射性核素的代谢与危害、开放型放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放射性污染的洗消和医学处理、辐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辐射监测与评价、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实际技术问题。内容较全面、具体。可作为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者上岗前或定期培训使用,也可作为辐射监督、监测人员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在教学、训练和实际工作中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离辐射的来源,放射防护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和放射防护基础,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工作人员及公众的防护。同时,还对放射防护监测仪器和方法、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等作了充分的阐述。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为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打好理论基础。这些内容有助于大家系统了解放射卫生和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了解辐射监测仪器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及监测方法,以适应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确保以后从事放射工作的安全。 本书既是核医学、影像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教材,又可作为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硕士生和大学教师的参考书,以及放射医学和放射防护工作者的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