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CT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CT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CT表现, 其中增加神经系统疾病13种、头颈部疾病15种、呼吸系统疾病12种、循环系统疾病4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3种、消化系统疾病2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种,共增加了高清图片150余幅。同时删除了部分临床已少见病种,力求为读者提供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学习参考。
《X线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X线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X线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X线表现, 第三章补充了颌骨骨折1种疾病,第四章补充了支气管闭锁、间质性肺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孤立性纤维瘤、纵隔血肿、纵隔囊性占位病变7种疾病,第六章增加椎管狭窄、漏斗胸、鸡胸3种疾病,第七章增加了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食管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胃扭转5种疾病,第九章增加了乳腺囊肿、慢性乳腺炎、乳腺脂肪瘤、积乳囊肿、乳腺错构瘤5种疾病,共增加了高清图片50幅。同时删
《超声读片指南》(第三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刘艳君和王学梅两位教授组织再版升级,回应基层超声医生和低年资超声医生的关切,将超声下解剖、超声正常值和常见病诊断通过系统的病例解析呈现。超声扫查技术和专题讲解通过二维码提供给读者。 内容方面,在保持第二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介入性超声和超声造影两个章节,同时根据近些年疾病谱的变化,本版增加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子宫内膜息肉、输卵管疾病、乳腺淋巴瘤等疾病;彩色、无光铜版纸印刷,图片呈现更清晰、更准确;附二维码,观看专业影像医生的声扫查技术和专题讲解。
本书是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 Conrad Wittram 编写的有关肺血管疾病的综合影像图谱,内容包括肺血管正常解剖、先天性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的肺血管变化、特定类别的肺血管疾病(如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炎、动脉瘤和静脉瘤、感染、肿瘤、肺高血压等)、创伤与介入治疗相关肺血管问题,以及全身和肺部疾病的肺血管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本书内容翔实,编排简明清晰,图文配合,每一页上都有详细的、清晰标记的高质量影像图,展示了 X 线片、血管造影、多层螺旋 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等多种成像方式下的影像表现,配以绘图及指示性箭头等,使得影像特征更加清晰;文字精要,突出了*相关的重要信息。
MRI原理一直是影像科医师和相关临床医师理解MRI的难点,但又是深入学习、应用、研究MRI不可逾越的门槛。因此,本书旨在从影像医师角度阐述MRI的成像物理基础、成像原理,帮助临床医生理解、认识MRI以及相关的应用。本书共16章,第1~6章主要介绍MR成像原理、各种MR扫描序列、MR扫描参数、如何实现快速成像、MRI伪影及处理等知识,原理部分涵盖一些耳熟能详的概念,如核、磁、共振、K空间、弛豫、静磁场、射频场、梯度场等,有助于读者对后续知识的理解。第7~15章主要介绍各种常用的、的MRI技术,前者包括MRI脂肪抑制技术、MRA、DWI、MR灌注成像、BOLD、MRS、 MR流体成像及周围神经MR成像技术,后者集中介绍了17种MR定量技术,分门别类地叙述便于读者理解、应用。第16章是MRI对比剂,除了介绍钆剂、铁剂、肝特异性对比剂外,对MR靶向对比剂探针的设计也做了简单
本书在介绍正常主动脉的解剖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种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发育异常、动脉血栓和粥样硬化、动脉瘤以及畸形主动脉病变和外伤性疾病、炎症等的病理异常与影像特征,通过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展示,论述了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诊治的关系,并对易混淆的影像征象做了详细的分析及鉴别,帮助读者理清诊治思路。鉴于主动脉病变常累及范围大、涉及相关病变脏器多、血流状态异常等特点,书中除了给出特定层面的典型征象之外,还配有完整的视频资料,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主动脉病变形态及血流信息,便于读者学习、掌握相关诊疗知识与技能。
《起搏心电图精解100例》的核心是基于起搏心电图病例的分析讨论,大部分病例都是基于起搏心电图来设置问题和备选答案,并给出正确答案和翔实的分析讨论。《起搏心电图精解100例》根据病例特点分为六个主题:起搏器基础、起搏器特殊功能、起搏器程控、起搏器X线胸片、起搏器散点图、起搏器功能故障。附录包括A.索引;B.通过X线胸片识别起搏器的简易三步法;C.DDD模式下的基础频率间期三部分。起搏器基础、起搏器特殊功能及起搏器程控部分的病例内容有助于读者熟悉和掌握起搏心电图的常用分析思路;起搏器X线胸片、起搏器散点图部分为各位读者展示了 盘外招 不局限于起搏心电图的信息来源,所谓奇兵,常有奇效;起搏器功能故障部分则更像是一场实战演习,在复杂度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巩固相应内容。索引部分给出与特殊功能名称相对应的病
《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收录了临床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都从“临床线索”“检查方法”“X线征象”“报告书写范例”“报告技巧与提示”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每中疾病都配上高清晰度的典型影像图片,报告书写就以图片为依据,使得读者如同“看图说话”简单、直观地就学会了特定疾病的报告书写技巧。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收录了临床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都从“临床线索”“检查方法”“CT征象”“报告书写范例”“报告技巧与提示”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每中疾病都配上高清晰度的典型影像图片,报告书写就以图片为依据,使得读者如同“看图说话”简单、直观地就学会了特定疾病的报告书写技巧。
本书以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为蓝本,同时参考国际国内行业学会相关内镜清洗消毒指南,引入内镜相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内容涵盖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胃肠镜清洗消毒流程;特殊结构内镜:十二指肠镜、超声穿刺镜、双腔道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内镜相关附件处理流程;内镜储存流程;诊疗结束后的环境、设备、管路处理流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流程等。重点突出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适用于广大临床内镜护理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
我国胃癌患者众多,但发现时多处于晚期,预后不佳。早期诊断能力欠缺,严重阻碍了我国胃癌治疗水平的提高。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奋起直追,已经成为我国消化内镜医师的广泛共识。2010年3月在卫生行业公益基金的支持下,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上海、天津、福建、青海等省市的五家医院,进行了 胃癌早期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多中心研究 。2年间我们应用NBI结合放大内镜和染色内镜对4075例患者(4339处病灶)进行了筛查,结果检出了314例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水平。我院的早期胃癌发现率也由2009年以前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30%。这一结果令人鼓舞。2013年和2014年,我们又相继获得了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科委课题的资助,进一步细化了早期胃癌的内镜诊疗技术,并深入开展了胃癌分子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多年来,我
《神经影像学》由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学领域两位著名的专家共同编写,是一部高水平的神经影像学参考书籍,对于从事临床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放射医生有独特的参考价值。本着方便使用的撰写初衷,文内采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了神经系统疾病概述与典型影像学表现。 阅读《神经影像学》,读者将得到全程的专业指导:从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到该影像学表现的意义,再到下一步选择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 《神经影像学》讨论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并为从事神经领域的临床医生明确提供患者的下一步处理方案。 《神经影像学》提供了同时来自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学领域的高水平专家的相关知识,使《神经影像学》成为神经病学工作实践中全面且适用的临床参考用书。 《神经影像学》包含了脑卒中、感
随着CT和MRI的普及,随着健康体检概念的普及,神经系统偶发病的比例出现大幅度增加,往往给患者和相关学科医生带来困扰,放射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对这些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了解处理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书主要介绍神经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疾病,包括正常变异、颅内偶发病、头颈联合偶发病、脊髓偶发病、髓外偶发病以及影响诊断的伪影与类似疾病等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众多疾病,并介绍了这些疾病的处理原则。
现代医学影像学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它包括了利用X线成像原理衍生的普通X线摄影技术、特殊造影技术、CT成像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等;利用超声成像原理衍生的二维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等;利用磁共振原理衍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利用核素显像原理衍生的SPECT和PET成像技术等。同时,医学影像学还包括了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不但提供病理诊断的依据,还涉及微创治疗的领域,成为有别于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的第三种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应全面、有计划地对影像专业医师进行培养和训练,使他们牢固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我
本书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和本领域的新进展,全面、系统、详细介绍了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临床思维,疾病为本、影像为辅,突出影像和疾病的本质联系,侧重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探讨疾病的共性和个性,并辅以大量典型病例进行解析和说明,实用性很强。
本书系统介绍了肺部几大类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疾病为本、影像为辅,突出疾病和影像的本质联系,侧重影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每种疾病详细阐述了病因、临床和影像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并辅以大量病例进行解析和说明,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临床思维,实用性强。
《临床影像病例点评系列:急诊影像病例点评200例》作为畅销丛书中的一册,涵盖了200个病例,500多幅图像,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急诊影像*的知识要点。 《临床影像病例点评系列:急诊影像病例点评200例》是您理想、简便、实用的专科自测工具书! ·涵盖急诊影像学领域的*知识,包括血管损伤的MDCT血管成像检查,脊柱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急诊的CT和MR检查以及肠道急诊的轻微和典型的CT征象。 ·讨论急诊病例成像检查的系列典型表现以及诊断的要点,以帮助快速、恰当地治疗急诊病例。 ·把收集的病例按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编排,体现不同的困难程度。 ·模拟美国放射学委员会口试的内容和模式,使得病例学习过程与考试相似,提供一个备考的真实体验。 ·提供了500多幅高质量的*图像,代表了这个领域能经常遇见的临床情况。
本书共9章,第1~3章从科室组织构架、管理制度等方面,介绍科室人员及设备的配置要求,科室质控工作考核,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以及医、技、护不同级别人员的岗位职责;第4~6章侧重日常检查工作及护理操作规范,包括不同设备检测要求及管理维护、影像检查操作规范,影像护理安全管理等;第7~9章主要内容为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像系统维护,包括常见检查部位的质控评价细则、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影像信息系统管理等。其中第7章为本书重点,也是本书创新之所在,编者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指南,从基本信息、扫描操作、图像质量三个方面制订了X线、CT、MRI常见部位标准要求和评分细则,共整理形成101个图像评价表,可用于常见部位的质控考评。
《中华影像医学 肝胆胰脾卷》第3版于2018年5月启动了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具有以下特点:①全面性,在第2版的基础上,纳入了更多的疾病种类,疾病种类全面。对于累及肝、胆、胰、脾的全身性疾病也进行了单独介绍,如:白血病、艾滋病等。②创新性,本次再版结合了中华影像病例库,病例库应用简练的文字和大量的影像资料片,从不同的侧重点(更注重影像图片)介绍多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③权威性,本书的编者来自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一线,以编者的权威性保障内容的权威性。④科学性,修订过程中保留了第2版的精华,并结合*指南共识等进行了更新。⑤实用性,第3版力争做到病种全面、语言精练、图片丰富,可为影像医师提供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