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 闲话 ,更多启发之处。书后附有讲方证的内涵和讲柴胡剂的应用两讲,并编制有条文索引、方剂索引。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胡希恕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作为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先生不但擅长治疗外感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伤寒论的理论有所发展。先生根据长期大量的临床体会和对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本书据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了作者对古医书中脏腑结构认识不实之处进行更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 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应,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中提示了古代名医治病创造奇迹的典型事例,然后着重讲述了本人亲手治验的部分典型案例,详述其诊疗经过,及其辨证分析,选方用药,并借此简述一些相关的中医基本理论及思想观点。其中讲述内科病症案例52个,妇科病症案例11个,儿科病症案例8个,外科病症案例10个,共81个案例。这些实际案例可以充分说明,中医治病能够创造奇迹。
1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 相传共有十三稿 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 。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 桂林古本 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 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 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 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 比长沙本就更进一层。再如虚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由谢锡亮编著的《谢锡亮灸法医案》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教 授数十年来用直接灸法治疗乙型病毒 性肝炎、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疑难病的独特经验以及直接灸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全书共分五章,、二章简要介绍灸法基本知识,第三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灸法治疗医案,第四章为免疫性疾病医案,第五章为其他疑难病医案。这些医案是运用灸法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也是学习灸法的可靠借鉴。《谢锡亮灸法医案》内容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所述方法便于掌握,医案记载翔实,疗效确切,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适合肝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疑难病患者阅读。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是 董氏奇穴治疗学基础 ,首先复习了应用董氏奇穴治疗,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如:奇穴穴位定位及治疗原理、太极全息定位(太极对应)、体应针法、董氏奇穴手法等。下篇为 董氏奇穴各科治疗学析用 ,介绍了实际的各科治疗,共分七章,包括痛症、内科病变(脏腑疾病)、头面颈项、五官科、妇儿科病、皮肤外科、其他疾病。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治疗学,包括了杨维杰个人研究,以及应用十四经穴、奇穴的精华,并融入了董景昌教授及作者的临床经验,极具实用性。
陈潮祖先生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教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其学术代表作为《中医治法与方荆》。他一生以求实、求真、求新为追求,以方剂研究为依托,以临床实用为立足点,对中医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潮祖临证精华》以“人生精华篇”,“临证精华篇”,“医话、医论精华篇”,“病机、治法、方论精华篇”四个篇章,对陈先生的人生风范、学术成就、临床诊疗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尤以突出其临床诊疗经验为重点。 “人生精华篇”主要介绍了他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正直人品;惜孤怜贫、扶危济困的慈悲情怀,孜孜以求、谆谆以教的治学态度和名师风范。“临证精华篇”主要介绍了他对咳嗽、水肿、紫癜、暴盲、暴聋、暴哑等病症辨证、用药的诊疗经验。“医话、医论精华篇”主要介绍了他在疑、难、顽、怪病症诊疗过程中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明代至今,沈氏女科一脉相传600余年,已发展为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诸科的全科中医流派,享誉海内外。沈氏女科历来注重人体的预防和保健,积累了针对各类疾病的养生调摄经验,采取的手段常常是天然的药物及非药物的综合手段,形成了包括食疗、体疗、意疗等的一整套 养生之道 。本书由沈氏女科20世传人沈宁编著,挖掘家学养生精华,与读者分享传承600年的中医养生秘诀。
热敏灸是作者历经30余年临床研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系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选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推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面瘫、慢性腹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盆腔炎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写,突出实用,着眼普及,不但适用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也适用于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保健工作者阅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由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彭承祖(1871-1949,字子益)所著。彭先生一生精研医理,在游历京师任职清朝太医院期间,阅读了大量秘藏在宫廷中的典籍,逐渐形成了 圆运动 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学术体系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先生晚年所强调的 古中医学 是指晋、唐以前的中医学。先生著书立说,开宗明义,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平衡。其历年多部著作成为太原、北平、成都、重庆等地的医学教材。在西学东渐、中医生死存废的历史关头,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后继人才。 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李可先生生前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评价极高,认为此书 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 , 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 医医病书 。李可先生尊称彭子,认为他是 中医复兴之父 ,是 继医圣张仲景之后
《走近中医》全方位地对中医进行了解构,开篇就痛快淋漓地回击了歪曲、误解中医的观点,同时又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反思中医内部存在的偏差。上篇解释基础知识,中篇阐述理论,下篇则介绍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全篇保持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色,生动而有趣,活泼而自然。但以中医的博大精深、浩瀚微妙,区区二十多万字又岂能说尽道明?本书能做到的,只是在人们心中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历史精华的门。
本书为仝小林教授学术思想之集成,内容涉及到仝教授在中医理论创新、疾病辨治心法、方药用量心得以及临床医案四部分内容,此外还包括治病策略、养生保健等内容。其中内科心法是主要内容,通过对各个疾病从辨治心法、用方用药、医案举例等角度的论述,使读者能掌握仝教授在内科杂病上有别于传统认识的理论与经验。
《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 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海龙治不孕》着重介绍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深圳市著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有“送子观音”之称的黄海龙教授应用纯中医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的方法。突出的是中医药的治疗特色,是一本原汁原味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科学普及读物。本书对于人的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不孕症原因与检查等,也做了知识性、普及性的介绍,以使病人对不孕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以杨维杰应用董氏奇穴思路为主,全书分为易学思路、经络思路、腧穴思路、手法思路和治疗思路等几大部分。每个部分都经过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衍生发展和临床验证,*后厘定成为作者的应用原则,进而发展成理论,如脏腑别通、太极对应、体应针法、易学理论等。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董氏奇穴原无任何理论的不足,使读者在学习董氏奇穴时,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本书系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 高级董氏奇穴讲座 的教材自用手稿整理而成,先列出【董师原文】,是董师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原文,基本上有:部位、主治、取穴、手术、注意等几项。让大家能了解、认识董师原文,方便对照学习,再列出【诠解发挥】,是维杰对原文加以解说、应用、发挥。内容分为:穴名阐释、解说及发挥、现代解剖、维杰新用、定位及取穴,有些重要穴位还做了 比较 并加以 引申 。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 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 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