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资助下的重点教材之一。本书的特色为,把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技术运用到中医学各科的临床实践中,以阐明心理因素在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康复中的作用。本书广泛吸收了近些年中医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引用研究了较多古代医学文献资料,尤其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读者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中、西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教材,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也可供普通大众读者阅读使用,可了解精神、心身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从古人的精神养生智慧中吸取营养。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广大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肿瘤治疗在手术及放化疗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肿瘤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本身毒副作用和晚期肿瘤痛苦较大;中医药虽然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欠缺,但是对于调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整机体状态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积极的作用。本书拟强调肿瘤西医“攻击性强的特点”,结合中医药“防守强的特点”,争取达到损伤反应*小,痛苦较轻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第2版)》是在原
本书涵盖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分为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部分,使读者科学认识中风的症状和原因、常用治疗方法、可行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等,书中内容紧密结合*进展,突出先进性。 本书对中风进行总结,内容涉及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大部分,涵盖了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理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编写,可读性强,便于理解和记忆。本书是一本中西医结合中风防治方面的简明实用型参考书,特别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阅读,亦适合临床实习医生和一线医师,也可作为医学生、见习医师、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参考用书。
《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助读系列(药论分册)》为《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学部分,即第四期全部内容,共五卷,包括中药和西药。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张锡钝的儿药经验,编者在注文中对文中生僻字词、西药名称等进行注音、注释;对张锡钝的用药特点、辨证精巧等予以强调和说明,对张锡钝的错误认识字予以纠正;在按语中对张锡钝的用药特点、病案、医理等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以帮助理解。 本书适合初学中医者及在校大学生学习中药知识;也为中医理论工作者、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书分为基础篇、治疗篇和调护篇三大部分。基础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科学认识失眠的症状和原因,了解失眠与其他常见疾病的关系。治疗篇介绍失眠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方法,并指导读者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手段。调护篇从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多角度出发,引导读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该书紧密结合目前*的失眠症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全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一问一答形式进行编写,可读性好。
薛史地夫主编的这本《中道的医学(东西方自然医学的复兴与融合)》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 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 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本书通过简单易懂的问答形式阐述了痴呆的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为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部分,介绍了痴呆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康复、调护和预防等内容。 老年痴呆患者不仅自身痛苦,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目前许多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和老百姓对该病认识不足;对就诊有羞耻感,诊断上有一定的盲目性,漏诊和误诊相当普遍;不知道如何用药规范。本书从基础、治疗和调护三方面着手,将作者多年工作中有关该病的生活和治疗经验,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给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每一部分均介绍有关中医及西医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力求使其所含知识得到*广泛的普及。
《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助读系列(医案分册)》是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医案部分,即1931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一所收录的病例。书中分4卷门记载138例医案,每例按照病因证候、诊断、处方、方解、复诊、效果、说明或门等项目叙述或阐释,展现了张锡纯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各级各类中医药工作者的学习、效法、研究的范本。 本册编者对医案进行了文字注释和医理分析,深入浅出,便宜于阅读和理解。
全书涉及疾病43种,总计16余万字。上篇系统阐述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定位、定性诊断方法及中医对脑和神经的认识,尽量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神经内科中西医师常用的检查手段、诊断技能与辨证论治方法。下篇收载了部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确有疗效的病种,其编写体例分为无标题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预防及调护共六项。全书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和正确应用。
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的一个分册,以心血管疑难病证中医辨治为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重点阐述这些疾病的中医病证表现、治则与选方、用药配伍技巧、药物功效,每种病证均附有临床医案。既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更突出反映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疑难病的疗效优势。本书理论简明扼要,注重临床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于各级临床医师特别是城乡基层医院、诊所及医学院校毕业生学习参考。
全书涉及疾病43种,总计16余万字。上篇系统阐述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定位、定性诊断方法及中医对脑和神经的认识,尽量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神经内科中西医师常用的检查手段、诊断技能与辨证论治方法。下篇收载了部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确有疗效的病种,其编写体例分为无标题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预防及调护共六项。全书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和正确应用。
皮肤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种纷繁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同一种皮肤病在不同患者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其表现亦往往各异。因此,如何进行正确诊断,并开出有效、合理的处方,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转归。 本书详细介绍了常见及多发皮肤病的中西医诊断技巧、鉴别诊断技巧、中西医治疗技巧、病情分析技巧、临床医嘱等。尤其在中西医治疗方面,详细阐述了在皮肤临床表现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物疗法,充分体现了皮肤病药物治疗的特殊性。另外,本书也突出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药疗法,以及流传于基层和民间的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的中药单方、验方。本书适合于年轻医师、实习医师及广大的基层医护人员阅读。旨在为皮肤科的年轻医师,实习医师及广大的基层医护人员奉献一部新的实用的皮
本教材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教材之一,供医学专科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书突出中西医结合。由于中医和西医在外科学的症证上已有诸多统一之处,因此,除总论、急腹症等以中医、西医分别列章节编写外,多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编写。在各论编写方面,由于西医的病名多较固定,概念较准确,故均以西医命名,章节中其他内容也均采用西医列前,中医列后的形式,以期全书体例统一。各论中所列疾病均为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部分,增编治疗思路,可使学生在学习治疗方法时,能明确重点,有的放矢,便于学生对治疗方法的优化和选择,这也是本书重要特色的体现。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外科证治概论,无菌与手术基础,麻醉
癌症在现今已成为人类的杀手,人们谈癌色变。由于早期癌症在人体内不易被发现,一旦经过仪器诊断就已经是中晚期。故征服癌症首先在于早期发现,而今对此似乎无法做到。有时中医早期诊断出癌症,病人仍然要去西医院进行确诊,但多数情况下通过仪器和血液检查却无法查出,病人对中医的疑惑是存在的,而中医大夫能对癌症早期诊断者也是凤毛麟角,这样就使病人失去了*的治疗时机。 《中西医并举把肿瘤消灭在萌牙状态》的作者陈欣大夫对攻克癌症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继续深入研究癌症的形态和成因,根据中医一物降一物的自然界法则,真正找到降癌的药物,将癌症这个影响人类生命的顽症彻底攻克,这才是艰难的事情。 《中西医并举把肿瘤消灭在萌牙状态》讲述了作者在癌症治疗中的心得体会。
《脂肪肝中西医实用手册》分4章,分别阐述了脂肪肝的基础知识、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临床护理与家庭保健,尤其对脂肪肝的中西医认识、中西医药物治疗、脂肪肝的预防及其他治疗手段、饮食管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生活方式的干预、食疗和中医保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附录中汇集了国内外脂肪肝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为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脂肪肝中西医实用手册》适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本科以上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脂肪肝患者临床护理和家庭保健的参考书。
《心血管内 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为中医临床实习手册丛书 之一,依据心血管系统疾病分类特点,分列章节。每病又按照西医诊治和中医诊治两部分编写。西医诊治 包括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等,中医诊治包括证型、临床表现、治则等内容。《心血管内科(中医临 床实习手册)》内容全面,极具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合中医临床实习生或刚进入临床的低年资医生使用 。
《病毒性肝炎中西医实用手册》共分4章,分别阐述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知识、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临床护理与家庭保健,尤其对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认识、中西医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手段、饮食管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食疗、以及中医保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附录中汇集了病毒性肝炎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书中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病毒性肝炎中西医实用手册》适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本科以上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护理和家庭保健的参考书。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宏观指导,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七年制使用。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源泉。为适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文化素质的需要,本教材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与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融会贯通与再创造,促进中医药科学文化的发展;注重本科教学需要,启蒙先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由博返约,阐述中医药学文化基础;注重吸取新的研究成果,如将2009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研究项目结题的“中医医德规范研究”提出的“医德八纲”等内容纳入教材,增添新思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之一。全书内容共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分类和中医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各论系统介绍了病毒性疾病、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细菌性传染病、螺旋体病、原虫病、蠕虫病共计90余种常见传染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全书突出了传染病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的编写考虑到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突出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收集到的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的适宜技术。 本书可供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村卫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多以 慢性疼痛为主,易反复发作,常与职业有关。随着生 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颈部损伤及劳损的患者越来越 多。我国颈椎病患者不仅逐年增多,而且有年轻化的 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黄国付、苏文、朱宏斌主编的《颈椎病居家调养 随身查/中西医结合居家调养随身查系列丛书》详尽 而通俗地介绍了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类型、与其他 疾病的鉴别、预防和自我保健及各种治疗方法;特别 将经过中西医临床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各种疗法向 读者一一呈现。希望能给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颈椎病 的防治提供一些帮助,但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诊断 和治疗应接受专科医师的指导,切忌有病乱投医,应 选择当地有影响的正规医院或专科中心诊治。 本书参考和引用了部分国内針专家和同道的* 研究
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胃癌癌前期病变是一种病理学的概念,系指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又称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两种病理学改变,这种病变可以伴随许多慢性胃疾病中,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临床经验证明中医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本书主要系统地介绍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病理生理变化,并着重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对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医学生临床技能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后临床诊疗水平,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但对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医学院校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高教育理念的转变及*质量工程的要求,对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因此,我们编写了《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教程》一书,旨在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夯实医学生临床基本功。 本书是江苏省新世纪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是一本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西医临床常用诊疗技能的教材,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概述、中医四诊诊察技能、中医临床常用诊疗技术、西医检体诊断技能、西医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在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编写中,尤其注重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训练,针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