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选穴,其*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 本书是作者18年潜心研究的结晶,分上下两篇。上篇探讨了腧穴热敏化相关理论,下篇介绍了26种常见病、难治病的腧穴热敏化灸疗方法。对中医临床、理论、科研工作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经外奇穴纂要》由常得新编著。经外奇穴系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本书系作者综合前贤,参以己见,把十四经络以外为临床所证实确有疗效的奇穴纂编而成的专著。 《经外奇穴纂要》搜集经外奇穴392个,手针疗法穴25个,新针疗法中新发现穴31个,穴位刺激结扎疗法新穴14个。每个奇穴均按穴位、主治、针灸法及备考等四项分述。穴位项中又分述其体表部位及取穴方法,以资在取穴时互为参照。在备考项中注明穴位出处,便于学者了解每个穴位的来龙去脉及进一步查索。有的穴位主治项下附有参考,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的有关疾病及配穴等,以供临床应用。 本书内容简明,图文并茂,易学易懂,可操作性强,可广泛适用于针灸临床医师及基层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总结了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先进汉方治疗医学原临床教授岩崎钢临床使用汉方药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中药复方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书中还讨论了汉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临终期医疗问题,并基于《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安乐死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短小精悍、内容实用,既有科学证据,又有临床经验,适合于中西医老年病医疗工作者阅读,对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汉方医学爱好者也有参考意义。
《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分两部分,部分主要介绍脚、手、耳、脊柱等反射区(点)的部位及按摩这些反射区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24个常见病,按摩脚、手、耳、脊柱等反射区的部位及按摩方法。《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的特点一是将手、脚、耳、脊柱按压疗法浓缩在一起,一《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在手就相当于几《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在手;二是把病症印在图上,读者可对照病症直接操作,减少了查找的麻烦;三是把每个常见病调治的图示列出来,方便常见病患者操作;四是图谱印成大16开,视觉效果好,同时又便于携带和保存。《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以图解的形式,便于读者掌握。《脚、手、耳、脊柱按摩(压)图解》适于各类人群阅读。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由张耕田所著,本书自2007年 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本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 的治验心得,可供喜爱钻研耳穴治疗方法的临床工作者共同深入切磋医技。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主要介绍了110例耳穴治疗急难杂症的病案,是作者40年来临床治疗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等科病症的纪实经验。这些案例,治疗有新意,疗效突出,结合临床,实用性强,图文并茂,易学易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借鉴和参考。
本书2011年9月靠前版,多次重印。参考地图样式:正面是很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图,在真人实体彩色照片上绘制穴位;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Q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的定位标准。图文并茂,便于携带,定位准确。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普及董氏奇穴,使董氏奇穴易记、易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作者经过多年对董氏奇穴的总结和临证而编写了本书。本书不但内容丰富广泛,还新增了很多穴位、清晰明了,使读者易学、易懂、易用。为方便读者理解、记忆,书后还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各科医生研读,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医按摩师、刮痧师、康复师、理疗师、中医院校学生、董氏奇穴爱好者、国外中医爱好者及亚健康群体自我保健的参考用书。
本部书稿属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系列,本次将继续围绕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强调精品意识,对《小儿推拿学》进行修订和完善,突出 经典、精炼、适应 的特点,保持中医药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不分卷,首列总论,论述推拿在小儿惊风治疗中的作用。次叙儿科诊断和治疗手法,介绍手足45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以图谱示之。手法着重介绍推法和拿法,并提出了(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即手部和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还绘有(推坎宫)(推攒竹)(打马过天河)等31帧手法操作图,并有文字详解;*后为(脏腑歌),论述脏腑病证的小儿推拿方法。本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抄本为底本。
《灸法秘传》由清代金镕抄传,雷丰重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全书共一卷,首列五条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图、背面图、指节图、灸盏图;再列灸药神方、针灸时间禁忌等;继而载述中风、眩晕等70种病证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证名下,先议病,后列应灸之穴,言简意赅,切合实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针和雷火针法,太乙神针依次列述药方、用针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证治、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雷火针法包括处方、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内容,涵盖了清代特色灸法。该书首载银盏隔姜灸法,是体现清代针灸学术特色的艾灸专著,可资借鉴。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训练方式方法、机制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全书分为推拿功法发展简史、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少林内功、易筋经、调息筑基功、推手、延年九转法等部分,在编写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功法的训练,重视教材的可阅读性。教材主要内容符合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使学生易学易读易练,又能方便教师的授课,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展示了推拿功法主要功种的练习要领、要求和练习方法。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推动传统推拿功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简要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常见病的按摩方法。书中内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可掌握。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子午流注-传统时间针灸疗法,一直以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文献资料中遴选出239篇进行摘编,并按源流、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综述等五方面加以归纳整理。
基本信息 书名: 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 作者: 李先晓 开本: *: 24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0-03 书号: 9787117126311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李先晓,李德修孙女。国际绿色产业协会医疗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主编,《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受邀做客青岛卫视《民生开讲》栏目,连续传授李德修三字经推拿技术五期,深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手穴手纹诊治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病症的防治方法,是一本重点论述手穴治病的专著。本书汇编手穴中的经穴、经外奇穴、新针学位及感应点123个,荟萃诸多医家的临证经验,搜集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