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彭静山有关针灸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等。本书整理者收集了彭静山发表过的有关针灸方面的著作、论文等,包括《简易针灸疗法》《普及针灸手册》《常见四种慢性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针灸秘验》《针灸十绝招》《眼针疗法》等,还包括彭老发表过的有关针灸方面的论文等50余篇。全书真实再现了彭静山著作的原貌,将彭静山有关针灸方面的内容全部呈现给广大读者,对彭老的原书,基本上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医针灸、眼针疗法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针灸之法源自《灵枢》,其传承绵密久远,至今流派众多。作者深稽博考《灵枢》多年,从文字、历史、考古、临床等多方面考据其成书年代、针具演变、针刺手法的古今异同。同时借鉴二重证据法及Z新考古学成果,指出八千年前的跨湖桥人不仅发明了世界上Z早的原始机床,可以制造骨质针具,而且已经开始用针刺治疗疾病。作者结合自身习练内家拳法和禅宗修行实践,以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用考据思维解读《灵枢》,从驳杂的研究资料中剥茧抽丝,探寻出针灸理论的发展脉络。修正历史原因导致的《灵枢》理论瑕疵,勇于破除历代医家对经文的迷思和盲从,以朴素求实的精神还原《灵枢》的真意。全书分为上、中、下3篇。作者先对自己的学医经历做了回顾式分享,然后将二十多年来学习的心得笔记分类汇编,结合中《灵枢》网课内容,对《灵枢》各篇加
《中国针灸全书》是一部大型,古今针灸精华的实用性工具书,分为上篇、下篇与附篇。上篇概述针灸发展史,基础理论,经穴名称,出处,取法,定位,主治作用,刺灸法,及古今验方与现代研究等内容。并汇总古今常用针法、灸法的操作程序,对多种针法内容予以规范。又新增刺灸法操作量学要素及临床常用的腹针疗法、小针刀法内容,体现了针灸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下篇:重点介绍了针灸辨证、脏腑、经络八纲辨证、治则治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具体应用。对近200多种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症进行规范详尽描述。附篇:对针灸学古今集锦、集历代文献之精华和诗词,歌赋于一体。起着括约全书及画龙点睛的作用。尊古而不泥古,据典而不囿典,并配合近千幅图表,让读者阅读更加直观。
受古籍启发,笔者在郁证的中医治疗中获益匪浅,并深刻意识到整理研究中医药古籍,可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前人的宝贵经验;此外,整理中医药古籍还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基础,为教学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虽然以往做过某些阶段性或部分医著的整理和编纂,但显然不能满足今天的需要。有鉴于此,特编撰此书,以整理和总结在春秋战国至清朝的古籍中关于郁证的描述,以及近现代中医与西医对郁证的研究进展,并汇总了一部分近现代医家的医案与临证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医临证者和广大群众。
本书详细介绍了著我老中医谢锡亮从医近60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活等。本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文图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约成书于晋太康三年,距今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本书共计十二卷,分一百二十八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学科的内容。作者在书中不仅厘定了睮穴的部位,并且对穴位的排列采用了分部依线的方法,并从临床实践上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针灸疗法的治疗经验,可谓集睮穴主治之大成。本书适合针灸研究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药爱好者学习。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汉族,1926年5月26日出生,河北省涞水县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四届科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 微通法即毫针刺法,其作用在于通经络、调气血。此法广泛用于针灸临床,包括:内伤外感、虚实寒热、男女老少皆宜,是一切针法的基础。温通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人身体的腧穴或部位,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火针疗法不断改进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独特的医疗体系。放血疗法即强通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作 中医针灸学之祖 ,一向被列为学中医的古典医书之一。一千七百多年来,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潘文编写的《针灸甲乙经语译及腧穴临证实录》共分为三部分,原义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刻医统正脉本为底本,同时也参考了前辈时贤的校勘成果;译文以意译为主,力求遵循原义,通俗易懂;临证方面收录了腧穴主治的相关病症,旨在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针灸神书》又名《琼瑶神书》,原题宋代琼瑶真人著。书中除论述经络气血流注、穴位分部尺寸等以外,尤其着重阐发各种针刺手法操作及其具体应用,并对70余种病证的针刺取穴与手法予以介绍。文字大多采用歌赋形式,便于初学。由于本书自清同治年后从无刊刻,传本极少,所以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今据中国中医研究院藏清道光刊本点校,以广其传。
《子午流注针法》是“承淡安针灸经典”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子午流注的应用,全书共八章,分述构成按时开穴的主要因素,对其中含义深奥的内容,如阴阳刚柔、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干支演变、流注开阖和六十六穴的逐日取穴时间等,都附有详细图表,做了浅显的注释与发挥,并列举操作方法和有效配穴,提供了用阳历推算日时干支的几种简法,以及临床观察中所得的一部分实验资料。八脉八法也是注重日时开穴的针灸古法,本书将它错综复杂的内容亦做了详细的阐释,图表兼备,可以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为用,作为我们发扬中医学遗产研究古典针术者的参考。
由魏秀婷、王斐编著的《魏氏八卦挑针绝技》是魏秀婷老中医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实际经验。她通过中医学和周易学的理论相结合,用周易的理论指导临床取穴,观察效果,实为。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中西医各科医生临床指导用书,也是在校学生的参考读物,指导性强。
要即要旨、宗要、要领、纲要,总而言之,即重要之意。针灸八要即针灸临床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应该掌握的针灸学方面的8个基本内容,包括针灸史要、脏腑经络知要、腧穴概要、针刺疗法精要、针刺得气真要、艾灸疗法浅要、针灸方要、临证辑要。该书以实践为主线,凝聚了周德安教授50年临证之精华,颇有独到之处。
《针灸便览表》、《实用针灸指要》、《针灸穴腧治疗歌》三书,为罗兆琚先生早期著作,三书一脉相承,乃学习针灸之佳作。《针灸便览表》以内经、金鉴、大成、集成、铜人针灸经、中国针灸治疗学、经脉腧穴新考正等书为蓝本,并以研究心得,用科学程序编制而成。《实用针灸指要》乃罗氏精研穴义穴性的佳作,认为穴义穴性犹如中药之药性,全书以内难、甲乙、大成、针灸经等书为蓝本,旁参名家学说,依课本形式编辑而成。《针灸穴腧治疗歌》乃将日常所用经验有效之穴,撮其纲领,就简去繁,编纂成歌,便于学者之诵读。
“本输针灸”是一种依据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辨证组方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名源于《灵枢·本输》篇(该篇主要介绍五脏六腑所出之五输穴,及其位置、属性、运行方式等)。所谓“本输针灸”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以《内经》中所记载的腧穴为基本选穴,以五腧穴为核心穴位组方的治疗方法。本书通过对“本输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探讨,力求使《内经》的基本理论,在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具逻辑性、客观性、实用性、简单性,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学习中医经典的理念。
《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丛书:水针疗法》分为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水针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水针疗法治疗部位;水针疗法常用方法;异常情况的处理及。J临床应用介绍了水针疗法在内科、骨科、皮外科、妇儿科及五官科的具体运用。 《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丛书:水针疗法》内容简洁,配以图表介绍水针疗法操作方法、操作部位、辨证分型,随证取穴,一目了然。适合针灸临床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著我老中医谢锡亮从医近60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活等。本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文图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火针是以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中即有相关记载,其后的《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针灸大成》等诸多经典中医文献中皆有记载,在临床也多有运用,并具有良好的疗效。《全图解系列丛书:火针疗法完全图解》讲解了火针疗法的起源、针具、操作方法和技巧、适用治疗的常见病症等,书末还有古代医家论述火针的文句摘录,便于读者对火针疗法有一个的了解,并能迅速掌握、运用。《火针疗法完全图解》适合针灸爱好者、相关疾病拟采用炎针治疗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