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章:章为针灸要旨,介绍了针灸六要、选穴准则、配穴纲要、针刺手技、灸法要诀和针具妙用,对针灸所能应用到的基本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为针灸秘验,介绍了病位分部、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针灸疗法,对60余种常见病症的针灸、取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附有病例。第三章为针灸绝招,介绍了穴位妙用、独特疗法和疾病快速疗法,对某些穴位的非常规应用以及某种疾病的快速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于书中介绍了很多特效绝招和方法,如首尾循经取穴、两端循经取穴、远端循经取穴等,涉及到了很多不常用穴位。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对每种疾病都配有穴位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示仅标出了穴位在体表上的位置,至于取穴的深度和行针角度,还需参照书中介绍的内容。
本书系晋代皇甫谧编集的我国*部带有教科书性质的针灸学经典,对于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该书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早的,*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本书是针灸临床医生的***之书,也可供中医各科人员参阅。
本书的用意在于,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因此,本书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经络病症、脏腑病症、时间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的一针疗法。适合喜欢针灸的人和从事针灸的人学习阅读。
窦材撰写的《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共三卷 ,另附“神方”一卷。上卷概述其对医学的主要观点 、见解及灸法3篇,保扶阳气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中下两卷论述各病证治,包括内、外、妇、儿科总计 约120种病证的治疗经验。其中,运用灸法治疗的病 证达80多种,占总数的2/3,并附以治验案例47则, “神方”则辑录其常用药方98首。现行本中附有清代 胡珏参论批注约百余条。配有光盘,光盘中有作者的 精彩讲演以及保扶阳气的真方。 《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理论独到,观点鲜 明,特色突出,且有诸多验案为证,自成体系,不失 为一本风格独特的学术专著。窦氏理论上强调扶阳, 治疗上推崇灼艾丹附三法,包括附子,具有鲜明的火 神派风格,是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对于研讨火 神派学术而言,有其独特的价值。 本书适合中医临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学家智慧的结晶,与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一样是中医教学和临床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歌赋中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内容,值得挖掘和学习。由于歌诀和歌赋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是初学针灸者的入门读物。但因所著文辞过简,难以深悟,故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一书。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故对《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一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在2版基础上增加了对古病名及病候的注释,并新增“十二经本一脉歌”,“十四经循行、主病歌”,“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杂病穴法歌”4部歌赋,并对“难经五腧穴主治歌”内容进行增补,进一步丰富了歌诀内容,同时在白话解释上,更注重反映原文主旨,使之更适应教学和临床的需要。
高式国,宇石果。生于1896年,卒于1998年,享年102岁,其穷毕生精力精研中医学及针灸学。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近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
本书系*名老中医稼近60年治验集萃。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医论选,主要介绍冰台医话、热证可灸论、针刺得气的探讨、论无创痛针灸、《黄帝内经》 穴法 是真谛、谈针灸处方四大要素、动穴临床钩玄、对 穴标 和耳穴的思考、试论古代针灸学派、对各家针灸常说与流派的探讨、中医振兴的观念危机与对策、对针灸融入世界的思考、60年针灸大事的见证与反思、针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体会。第二部分医案选,主要介绍三叉神经痛、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面瘫、乙型病毒性肝炎、哮喘、胃脘痛、眩晕、痢疾、面肌痉挛、呃逆、泄泻、癫狂、更年期综合征、急性腰扭伤、疖肿、喉痹、喉喑、耳聋、胆结石、鼻衄、便血。期望中医学子能开卷有益,悟其奥妙。
本书收选作者的论文22篇,临床常见病医案52例,较全面地反映了陆瘦燕老先生有关针灸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陆老先生少承家学,苦心钻研,尽得真传。对中医古典著作《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针灸大成》等医籍精心研读,探讨中医针灸理论的形成与沿革,考证腧穴,阐述经络学说及其临床意义,尤其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与应用更有自己的心得和独创见解。作者毕生倾心于针灸教育工作,大胆进行教具等改革,为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中医针灸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 书中所选的论文,大多发表过,很在影响;临床医案,多为常见病症,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的针灸治疗经验和严谨的学术思想。全书理论联系实际,针灸治法丰富,足资后学借鉴。
激光针灸疗法是先进的激光技术与我国传统经穴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感染、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书详细介绍了激光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学好针灸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准确掌握针灸取穴的方法和要领。本书以精练的文字和近百幅彩色照片阐释了全身腧穴的取穴方法,同时书中还附有各经穴位骨度分寸歌、74个常用穴位的主治病症及作者本人的临床用穴体会。配书有视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具体见书后封面内侧,主要由作者亲自示范讲解了取穴的原则、经验和技巧,使广大读者一目了然,举一反三,为大家提供了一条快速掌握针灸取穴的捷径。
本书由明代高武编撰书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共4卷。分经络腧穴、病症取穴治法、刺灸法、针灸歌赋4卷阐述。本书是继汉代《名堂经》首次总结腧穴主治病症之后的又一次系统总结,对腧穴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书中收录的玉龙赋。肘后歌、百症赋、补泻雪心歌等当今仍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诀,就是*早见载于此书。此外,书中还有颇多作者的独到见解。对当今针灸的发展仍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次整理采取*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针灸专业、中医临床各科医生参阅,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之用。
专为针灸入门所著,以临床有效为准则,汇集针灸疗法之精华。全书用500余张真人针灸图展示说明,除了介绍针灸基础内容,还介绍了现代生活中内科、外科、妇儿科、男科、五官科常见疾病的针灸疗法,每种疾病从基本操作到不同的辨证分型,一步一图,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更针对当下热点 美容瘦身针灸进行了单章介绍。本书可供针灸临床与教学、中医美容、养生馆及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疗效独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本书重点突出,主要介绍了头针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具体运用。
本书以研究徐凤及《针灸大全》学术思想为平台,以明代针灸医家徐凤撰《针灸大全》为研究基础,在现有文献和论著的基础上,从《针灸大全》入手,条分缕析,对其成书年代、版本、内容和体例以及其学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和提炼徐凤针灸学术成就及针灸学术思想,探讨徐凤针灸学术思想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及对针灸学理论的学术贡献,并期望能对针灸学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董氏奇穴是一种疗效高,应用容易的针灸之学。有以下特点:穴位分布有一定脉络可循;穴位命名易于了解穴性及实用;董氏针法不拘补泻,操作简易而疗效更著;治疗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善于用针刺调理脾胃;善用棱针刺血治疗重病;注重时间节令与针刺之配合,以提高疗效。本书作者长期研究董氏奇穴,临床应用颇有心得。本书就是对董氏奇穴进行整理,系统介绍了常用董氏奇穴七十二绝针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董氏奇穴临症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