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共分为13部分、计十二章。导论就全书内容和要点作了鸟瞰式的纵览,并提出了这个领域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前三章介绍了心理问题的东西方传统或经典理论,并着重阐述了心身之间的错综联系及人们对这种联系的认识;第四、五、六三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心身医学思想的东西方源头与发展,归纳了中医诊治中心身兼顾的经验与操作要点;第七、八两章则围绕常见心身病症的特点及诊疗问题进行阐发;第九、十两章专门分析了患者的心理特点、心身呵护及临床危机心理干预、临终关怀等;第十一章则讨论了健康、亚健康视野中的心身关系,并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的心身特点展开分别论述;第十二章重在研究医患互动、临床沟通中的心理问题。总之,前半部分主要涉及理论及机理等,后半部分重在推介实际应用技巧与操作要点。 本书不仅可用作中医院校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是关于经食管超声的专业性著作。是继1997年李治安教授编著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首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的再版。由于近年经食管超声技术、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版主编李治安教授也委托何怡华进行再版。专著的内容对超声心动图医生以及心脏内科医生和心脏外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的显示尤为清楚,尤其是二尖瓣的显示,是其它影像学不可取代的。在疑难病的确诊方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不理想的情况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工具。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的
《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主要内容简介:大?敬节先生是二十世纪日本国具有学术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名家之一。他学验俱富,汉方医学编著竟达三十余种之多,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尤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我有幸看到大?先生编著、日本谷口书店出版的《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和由我国从事日本汉方医学研究的学者王宁元博士对这部脉学专著的汉译稿,它反映了中日两国传统医学诸多交流中的一个方面,我在阅后深受鼓舞。宁元博士希望我能为此译本撰序,今漫笔如下。人所共知,张仲景一贯重视脉证分析以探求方治。《伤寒杂病论》中之六经伤寒和多种杂病,在阐论前,大多标以“脉证并治”四字。至于辨脉法和平脉法,或有一些学者认为非仲景原著而未予注论。
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这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遥、邈所称道的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之乡!使剧毒之品变成了救命仙丹。无怪乎广东一位老中医赞李可为中医的脊梁。 李师不仅不识超绝,医术清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治病从不率富贵贫贱,皆一视同仁。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娃。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不能按医嘱服药时,他常常是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方才离去。他常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一生涉入颇杂。
本书简介:本书是山西老中医李可先生的传承录音与原始手稿的全面公开,由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进行整理,并按照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编排。
本书在论述伤损机理,治法及用药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现据原书点校出版。 《跌打损伤回生集》三卷,乃清·胡青嵬所辑。成书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系胡青岜与其侄整理其叔祖胡启万所存抄本而成。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收藏甚少,此为南昌刻本。 《跌打损伤回生集》三卷。卷一论述伤损的机理、治法及方药;卷二论述伤损的治则及其方药;卷三为治疗伤损的各种方法及方药。 《全体伤科》,又名《全体伤科提要》。为王焕旗抄。其作者生平和撰年不详。全书为手抄本。一册。全书三卷。卷一论述跌打损伤的治则及用药法;卷二介绍各部位跌打损伤的具体治法及方药;卷三为全体伤方。 《跌打损伤回生集》和《全体伤科》二书,虽成书年代较晚,作者亦不见经传。但因二本书有论有议,有方有药,正如胡青崑在序言中所说,是书积作者“数
本书作者凭借深厚的研究功底和高水平的家庭治疗临床经验,以厌食症为例,带领读者从生物医学、心理、家庭、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多重视角,拓展性地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通过讲述生动的家庭故事,呈现家庭社会工作在治疗室内外的工作手法,包括家庭治疗、协助求助家庭获得社区资源、多部门跨专业合作等,讨论如何处理社会工作实务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复杂的伦理困境、专业角色、专业成长等。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篇幅,通过在治疗后对求助家庭进行质性访谈,研究家庭治疗的疗效。由此得出可信结论:从多重视角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是协助家庭处理孩子问题的有效途径。
《心脏运动康复》是我国本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依据的心脏康复临床实践,规范且具有专业水平的心脏运动康复图书。本书系统阐述了从运动生理的基础理论到心脏运动康复的临床实践,着重阐明了临床运动生理及心脏康复的内容和方法,突出了心脏运动康复的评估,各种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内容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条理清晰,操作性强,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心脏运动康复图书。
本书对“汤方辨证”这一由《伤寒论》创立、临床常用但尚未被充分重视的重要辨证体系进行全面整理。总论部分对“汤方辨证”的概念内涵、历史沿革、临床思维形式及具体辨析方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并讨论了汤方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及与“方症对应”的关系;各论部分举出著名汤证100例(其中经方41例,时方59例)进行辨析示范。按汤证的渊源、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禁忌、汤证辨疑、临床应用及汤方组成等项分别论述,其重点在于汤证脉症、汤证辨疑及临床应用,以便于读者把握汤证的特点并应用于临床。 本书内容充实、丰富,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适宜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中医肾病学基础》是一本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医肾病基础学专著。它的内容包括对中医肾病学若干重要名词概念的诠释、肾藏象学说、四诊方法、辩证、防治原则及方药研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全书围绕“中医肾病基础”这个主题,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主线,融古贯今,整个内容突出中医“肾”的特点,在系统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澄清概念的混乱,既有古代医家治疗肾病的经验和理论,又有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和成果,将中医肾病学的创新置于对中医学理论正确、科学继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着力解决中医肾病学科基础理论构架和临床诊疗方法等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