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马氏温灸法全集》将研究团队多年来发掘和梳理的马氏温灸学术理论体系进行整理,结合新时期病种与案例,详述马氏温灸的学术溯源、治病原理、配穴规律、操作要领、常用穴位、常用灸方等内容。让读者了解马氏温灸法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同时,掌握马氏温灸配穴和加减规律,全面、灵活地学懂、会用马氏温灸法,充分发挥马氏温灸简便廉验的优势,解决大众健康问题。
《张庆军病脉证治实训笔记》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医病脉证治理论和实践的著作。本书是由知名中医学者张庆军病脉证治网络班亲授,张友新中医执业医师进行系统整理。内容涵盖了中医病脉证治的多个方面,包括各种常见病症的脉象特征、辨证要点以及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深入剖析了各种病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书系郭志挺和陈树人中医师联合编著。书中收集了郭志挺与陈树人两位执业中医师大量在基层诊治过的有效病例,内容承接金元四大家的治病法则,诊断上利用中医眼诊的标准性、大数据、图像化,采取有效线索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病势、预后进行五个阶段的分析,治疗上综合应用五运六气学说,追求在效果上的 快、准、狠 。书中大量知识都是这两位在基层医疗摸爬滚打的青年中医师的实战经验总结。
《中医医案学》1982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率先在全国开创了中医医案学课程,编写了《中医医案学》教材。此后,我社出版的《中医医案学》(姜德友、胡方林主编),纳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 我社重点作者刘力红老师之团队,今年年初刚刚成立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盈利组织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教育研究院(下简称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利用 三和书院 医道传承 在全国的数千名学员、全国医药院校老师几十名的学术资源,编写《中医医案学》(六经医案)等系列创新教材。首套教材是刘力红主编的 十个六经医案与临床带教 。 数据:刘力红主编的创新教材《黄帝内针讲义》,已经销售约6万册。《黄帝内针》一书已经销售20万册。 对于《中医医案学》(六经医案)等系列创新教材,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中医师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 本书的特点是,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 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 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实用参考阅读用书。
本书集作者近五十载之临床用药精研心得,其中既有前贤之深刻认识,更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观点和临床经验、体会和验方。此次再版,是在第2版原载277味药物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近几年来新的临床用药体会,并新增一些药物,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基本上对每味药治疗某疾病的特效性进行了阐发。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 练功辟谷益气延年 抗癌十三法 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的中医工具书。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穴位注射疗法的历史和发展、理论基础、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常用药物、不同部位常见疼痛类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等,旨在满足读者临床应用此疗法的实际需要。
用药传奇 本书是《王幸福临床心悟丛书》的第四分册,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的心得体会,经验阐述,独家秘要。全书次分述详解了作者对60余种中药的非常规功效和用法。见解独特,非同一般,用量超众,举重若轻,临床效果,显著斐然。所述药物运用,全部来自于手临床实践,真实记录,原汁原味,并配有对每种药的独特认识,使用要点,利弊权衡和医案说明。本书延续了《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写作风格,文字简洁质朴,论述翔实,医案真实可信,理法方药兼备,易学易用。是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医灯续传 本书是《杏林薪传》的续集,通过秘法薪传、用药传奇、医方真谛、医案解读、辨证心悟、医话杂谈、医林采撷七部分内容,阐述笔者数十年行医之心法,并配有大量的医案以验证其医学心法与临证思路,
用药传奇 本书是《王幸福临床心悟丛书》的第四分册,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的心得体会,经验阐述,独家秘要。全书次分述详解了作者对60余种中药的非常规功效和用法。见解独特,非同一般,用量超众,举重若轻,临床效果,显著斐然。所述药物运用,全部来自于手临床实践,真实记录,原汁原味,并配有对每种药的独特认识,使用要点,利弊权衡和医案说明。本书延续了《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写作风格,文字简洁质朴,论述翔实,医案真实可信,理法方药兼备,易学易用。是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医灯续传 本书是《杏林薪传》的续集,通过秘法薪传、用药传奇、医方真谛、医案解读、辨证心悟、医话杂谈、医林采撷七部分内容,阐述笔者数十年行医之心法,并配有大量的医案以验证其医学心法与临证思路,详
目前国家重视中医的发展,若要真正继承、发展中医,仍要遵循中医的基本原理,而中医所有防治疾病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原理之上的。本书分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医的发展渊源及行业现状,提出了中医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运用通约的语言揭示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各论部分展示了基于中医基本原理及现代医学、生物学等知识提出的新医学体系。针对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逐一分析其治疗现状,揭示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而提出防治方法。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临床,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为耳科、鼻科、咽喉口齿科,共选取常见耳鼻喉科疾病20种,典型医案107例。每个疾病前言部分介绍了王教授对该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诊疗思路、临床经验、特色经验方药,尤其是岭南特色用药和外治法。
王永炎、鲁兆麟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2版)在保持上一版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总论部分进行了梳理完善。特别是对中医内科治疗原则与中医内科常用治法予以补充,内容更加全面。各论部分结合现在临床实际,删掉了上一版中5个病证(失音、湿阻、胆瘅、外感发热和疟疾),新补充3个病证(风温肺热病,瘿病和艾滋病)。共收55个中医病证,按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膀胱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依次分述。每种具体病证分别从定义、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转归与预后,护理与调摄、预防与康复、医论提要、医案选粹、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权威、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傅青主女科》评注一书在原文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一条目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本条,充实和展开对该条目的释义,如总结该病的病因病机,对该条目涉及的重要方剂进行方解,并结合现代医学说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在涉及到妇科常见病证的条目后列有 医案选录 ,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妇科名家,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进一步解读,使得该书更加贴近临床,有些内容后加了 注 ,为编者就内容进行补充性解释。
董氏奇穴是一种疗效高,应用容易的针灸之学。本书主要介绍董氏奇穴治疗痛证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及针灸治疗痛证的规律,对临床常见的痛证,包括四肢、内脏、五官等,每种痛证都介绍了特效针法,为医师临床灵活取穴提供方便。是一本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既能便于学习查阅又能便于临床的图书。
2014年仝小林院士与弟子学生利用微信创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历代理论难题、临床专病经验、方药量效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平等交流,鼓励争辩,唯真唯实,唯用唯效,气氛热烈,亮点频现,《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即为师生互动的学术结晶。 本书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将讨论文字分类整理,直指核心,汇聚精华,理论发挥、案例评析,密切联系实践,体现知行合一,读者如能深入体会全书之理、法、方、药、量、案之真义,必有收获。
本书系统梳理了古今与近视治疗相关的理论学说与治则经验,归纳出近视防治的古今名方及外治方法。广泛搜罗历代名医名方和当代名家验方,井阐明各家近视相关理论学说,为近视中药内冶法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同时,注重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及药物外治法在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梳理总结出头针法、核桃灸法、熨目法、药物熏眼法等诸多卓有成效的近视外治方案,为近视中医外治打开了广阔的治疗思路。
人身无处不中气。中气是认识生命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人只活一口气。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中气乃元气所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本书凝练李可老中医四代门人多年临证体会和对四部经典以及历代医家学术精髓的参悟,对中气所对应的象总结为先天八卦之坤卦,后天八卦之坤、艮两卦,河洛之中数5,太阴,阳明,肺,胃,三焦,甲胆10个方面,并体现在书中24类方剂和36个病例的诊治中,启发经典临证思维,活学活用临床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