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作为指导精神科用药的品牌畅销书已历经16年,本次第四版希望能继续帮助到更多的同行医生和患者。精神科的新药和药理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历时五年的积累,第四版也顺势上市,在这一版里,我们增补了鲁拉西酮、布南色林、雷洛昔芬、N-乙酰半胱氨酸、伏硫西汀、米那普仑、阿戈美拉汀、氯胺酮、普瑞巴林九种药物。涵盖精神科常用的药物,第四版强化了对同类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强度的排序,方便医生合理选择。
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服食灵芝及其产品,并希望了解相关灵芝的历史文化、功效、服食常识、家庭养护、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与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及时收集整理出与灵芝相关的100个问题,分为文化篇、认知篇、养生篇、栽培篇和产业篇等五个部分,并组织科研、中医药、种植、加工、营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入浅出的解答。这些解答体现了全面、原创、通俗、实用、可看性强等特点,希望能为广大消费者科学认知,为行业健康发展增添一臂之力。
药品说明书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及药品说明书修改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超说明书用药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体现“以患者为核心”的合理医疗行为。2022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从法规层面规范了医师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有条件地超药品说明书用药。 《精神科常用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指导》是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联合组织国内精神科、药学、法律及医疗纠纷处理领域的专家,在对精神科临床实践超说明书用药现况调研的基础之上,查阅国内外资料,系统汇总循证医学证据后编写而成。本书详细阐述了编写过程及超说明书用药须遵循的程序和基本要求,分别介绍了抗精神病
本书精选80多种常用中成药,它们虽简便廉验,却来历不凡,经历千百年传承, 终成为百姓家中常备药。 书中详述每种中成药的历史来源、药理知识和使用宜忌,其组方原则都用“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逐一拆解,展现每一剂药方的配比思路与中医智慧。对于一些经典中成药不为人知的“妙用”“多用”法,本书也详实地补充完善。 25种常见病,97种不同证型,用近500张漫画帮助读者深入讲解每种疾病不同证型的表象,读者不用艰难辨证,直接看图用药即可。同时引经据典,借古人之智、用现代之法,讲解每种证型的选药、用药思路。读完本书,读者既能丰富用药常识,又有收获 准确的家庭用药参考。 作为一本中医入门书籍,不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用于日常保健,本书都能让读者有所收获。作者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深奥的中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毒药”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 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本书将中医药文化和剪纸艺术相结合,创新性地通过中国民间艺术剪纸来展现中医药文化。全书包含中药剪纸作品100幅,由作者团队精心设计剪纸样稿,特邀北杨善剪纸艺术馆杨涛等艺人进行剪裁。全书按中药笔画排列汇集成册,为方便读者阅读,并配有中药原动、植物实体照片以及中药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使广大读者通过剪纸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本论著共分7个章节,分别对怀牛膝进行了药材来源、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总结。为方便科研工作者的使用,本书在忠实于原文献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每ー研究部分进行了全新的功能分类和编排。论著共查阅了古本草57部,参考了122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共撰写十余万字,是当今对中药怀牛膝研究较为全面的综述。
翻手为“药”,覆手为“毒”,意思就是具有毒性的中药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若能趋利避害、辨证应用,“毒药”则可以“疗痼疾、起顽疴”。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有毒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翻手为药覆手毒——毒性中药十一讲》一书选取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毒性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名称来源、传说故事、药物溯源及饮片辨析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着重对中药的毒性及古今中医名家对该药的临床运用方法进行介绍。本书每篇皆以中药传说故事作为导入,选取古代经典医案和现代临床案例,分析各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书既可视作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的参考书,亦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科普学习指南用书。
张贵君、张贵林主编的《300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的编写从实际用药出发,收载的中药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本收载并且是临床长期使用的中药饮片。每个品种包括基原、性味功效、功用特点、验方精选、注意事项等文字说明,并佐以饮片高清彩图和主要鉴别特征,内容简明实用,便于临床用药鉴别参考。 本书适用于中药及相关专业人员查阅使用,亦可作为非专业读者了解、掌握中药常识的科学读本。
杨淑荣主编的《耳鼻喉疾病效验秘方》精选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张光荣、吴少祯编著的《糖尿病效验秘方/疑难杂症效验秘方系列》精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代茶饮发展史、特点、应用范围、常用方剂和药物,重点介绍了代茶饮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治、治法等,并于每一代茶饮方后附上医话按语,详细介绍该方于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情况以及作者的独到见解。杨叔禹教授临床运用代茶饮防治疾病的经验极为丰富。由于代茶饮方小功专,服用方便,可以多服、频服,因此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和善后调理,是杨叔禹教授临床常用的特有剂型。更由于其方便经济、口感易于接受的特点,杨叔禹教授乐于将药茶或代茶饮用于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黄元御,清代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他熟谙医理,精通道、经,功底深厚,颇多创新;医术精湛,经验独到,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其晚年所著《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专门对仲景著作中的方药,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遣方用药体悟详加笺解疏证,是其重要的临证药物著作,颇具参考、研究价值。 《黄元御用药心法》即汇集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二书中所论中药453种,重新整理编纂,以药为纲,先药后方,分述阐发,主题突出,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较好展现了黄元御的临证用药心法。所有药物均按音序排列,药论则标明出处,便于检索查阅。 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各科医师及黄元御研究者。
胡小荣、吴少祯编著的《产前产后病效验秘方/疑难杂症效验秘方系列》精选治疗产前产后疾病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大盘山重量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主产于大盘山地区的“磐五味”,自古就深受医家、药家的推崇。作者作为磐安人,自小出入山水之间,对大盘山地区自然风物甚是热爱。近年来,作者深入山野走访药农,翻查典籍了解药事,最终形成散文四十余篇,解读中草药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对诸多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独特性能、药用价值、文化因素、环境背景的提玄钩要、条分缕析,抒发了对植物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和智慧之美的浓浓情感,具有一定的知识科普价值和文艺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