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通过广泛汇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的文献资料,对中药学进行初步的综合整理,为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和中西医药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和新药学,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成为一部切合实用的中药专业工具书。中草药历代文献和各地报道浩如烟海,由于品种复杂,历来存在名实混乱等情况,文献资料中有时众说纷纭,甚至互相矛盾。这些问题,有待于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结合生产实践、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逐步加以解决。本书分上、下两册,共收载中药5767味。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味,以及传统作为单位药使用的加工制成品(如升药、神)等172味。凡一种植(动)物有几个组成部分供药用,并各具不同之功用者,按临床应用习惯,每个药用部分均作独立的一味药,条分著述。
本书是卫生部“十一五”规划《药剂学》第6版的配套参考书,以剂型为核心,将原的十九章压缩为十二章,将第二篇的基本理论融入相关章节,如将“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流变学基础”并入关系密切的“液体制剂”一章,将“粉体学基础”并入关系密切的“固体制剂”一章,将“微粒体系”并入“制剂新技术”一章,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并人“药物制剂的设计”一章。本书使用对象为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参加全国执业药师、主管药师考试及其他相关考试的人员,医院及工厂技术人员等。
江忍庵编的《中国药物新字典》是民国时期较早编纂出版的一部药物辞书,具有从传统本草著作向现代药典转变的起步特征。江忍庵编,1931年上海中国医药研究会出版。全书仿《康熙字典》体例,按药名首字部首归类,共分十二集,每集所分之部,每部所列之词条,按笔画为序排列。前置总目录和检字表,便于检索。采录药物以“通行于中国者为限”,编写方法主要是“采录古今名人本草汇合而成”,但“偏重于性质功用”,每一种药名下设置有名称、种类、性质、功用、禁忌、用法、附录等细目。全书收罗颇多,词条文字较为简明扼要。本次据原书影印出版,供中医药人士参者。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安全用药为基本原则,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治疗特点,详细介绍儿童用药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简明翔实,编排新颖,实用性强,便于速查,可作为医生、护士、药师及其他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患者查阅参考。
该词典是一部化学药物药名词典,收词约13万条,有正文、英文索引和CAS(美国化学文摘)编号索引三部分组成,涵盖英文、拉丁文、德文、法文、中文等药物名称。
随着医学和药学的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这些新药有些是原来药物分类中的新品种,有些是全新的类别。同类药物中,新药通常较老药具有作用更强、疗效更好、毒性更低、使用更方便的优点。而新类别药物的开发,又明显拓展了药物治疗的深度和广度,使一些难治甚至不治之症展现了可以治疗的曙光。另一方面,由于新药临床使用的病人还不多、时间较短,因而对人体确切而全面的影响尚需时间观察,而许多老药因疗效肯定、毒性清楚、价格低廉或新作用、新用途的发现,仍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研究进展,更方便查阅新、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事项,更好地运用药物的有利作用治疗病人,我们编写了这本由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家和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执笔的大型药物参考书。本书的特点是既重理论又重实用
作为中药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书的内容定位在药用植物“大规模”培养的基点上,对反应器的应用作了专门的阐述,重点介绍了反应器的构造原理、操作特点及选用依据,结合具体实例对近十多年来外药用植物大规模培养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进行了总结。本书对从事中药生物工程事业的人有的参考价值,也可供从事中药、化妆品、保健品生产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牛津医学手册系列”之一的本书涵盖了大量与临床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实用技能等重要主题和内容,是一本兼具科学性、 性和实用性的临床药学参考书。 本书由经验丰富的胡欣教授带领 老中青三代临床药学工作者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精心翻译而成。全书语言简练,结构清晰,通俗易读。书末还附有常用、必需的参考数据等附录和详细的索引,方便检索。 本书适用于药师、医师、高等医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等医药相关工作者。
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牛津医学手册系列”之一的本书涵盖了大量与临床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实用技能等重要主题和内容,是一本兼具科学性、 性和实用性的临床药学参考书。 本书由经验丰富的胡欣教授带领 老中青三代临床药学工作者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精心翻译而成。全书语言简练,结构清晰,通俗易读。书末还附有常用、必需的参考数据等附录和详细的索引,方便检索。 本书适用于药师、医师、高等医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等医药相关工作者。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二篇为基本药物目录,第三篇为合理用药指南,实现了基本药物目录和用药指南的协调统一。具体内容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麻醉药等。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开局之年,药品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本书对2019~2020年以来的重要医药类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对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总论、政策法规、监管科学、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中医药传承创新、走向世界七个篇章以及附录,力求将2019~2020年中国药品行业发展全景图展现给读者。 本书不仅适用于医药行业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和 管理人员、行业及证券分析人士、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还适用于其他关注医药行业的广大读者。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开局之年,药品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本书对2019~2020年以来的重要医药类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对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总论、政策法规、监管科学、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中医药传承创新、走向世界七个篇章以及附录,力求将2019~2020年中国药品行业发展全景图展现给读者。 本书不仅适用于医药行业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和 管理人员、行业及证券分析人士、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还适用于其他关注医药行业的广大读者。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开局之年,药品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本书对2019~2020年以来的重要医药类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对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总论、政策法规、监管科学、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中医药传承创新、走向世界七个篇章以及附录,力求将2019~2020年中国药品行业发展全景图展现给读者。 本书不仅适用于医药行业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和 管理人员、行业及证券分析人士、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还适用于其他关注医药行业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