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载药品近1690种,在第五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近年来国内研制、投产或即将投产的新药和制剂(包括新剂型),以及部分进口药品共300余种,删除了少部分非处方用药(OTC)、少用或不用,以及临床认为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200余种。 本版仍采用表格形式,药品名称规范,剂量、用法准确,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详实。突出特点是编排巧妙、栏目清楚、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广大医学、药学、护理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家庭用药参考。
本版《袖珍抗感染用药手册》共收录383种抗感染药物,并结合药物种类、药理作用和上市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排序。各类抗感染药物收录齐全,药物介绍针对性强,文字简洁,同时装帧设计灵巧,是一本便于临床医师、药师等随身携带和查阅的抗感染药物手册。
袁雅冬、席彪主编的《合理用药培训指导手册》筛选了53种基层常见病症作为指导合理用药的目标。这些病症在农村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乡村卫生机构又必须对这些病症采取临床治疗措施。调查发现,这些疾病恰恰又是乡村卫生专业人员容易“不合理”用药的高发范畴。同时,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合理用药,因为这三类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本书考虑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也注意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用药的限度,全力体现实用和适宜,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围绕骨科的纸版口袋书。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按照疾病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方便做笔记及翻阅。具体而言,本书拟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介绍骨科临床相关用药,全书拟初步分为: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第二部分:术后感染及开放性伤口给药方案 第三部分: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案 第四部分:围手术期抗凝及血栓的处理 第五部分:骨质疏松管理 第六部分:神经修复用药管理 每个部分按照疾病/状态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
各分册处方集的内容*章为概述,扼要介绍本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措施、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分类与研究进展等内容。其后章节按药物类别展开写。每一类药物简述开发应用情况,写出上市药品每个品种的准确信息与用药经验,具体内容包括:药物名称、药物特征(简述类别、药代特征、药效特征)、适应症、剂型与特点(特别是缓、控释制剂、微球制剂、混悬剂等,写出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复杂的表格化,便于应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FDA分级与孕妇应用、用药实践(临床实践经验、FDA与SFDA等发出的各种安全警示、超说明书应用情况与分析)等, 用药实践 板块将加入说明书中没有的临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将成为本丛书*的亮点。其它各板块下的信息做到精练、准确、可读性强。每个分册后边可以专章总结本专业疾病已有的
本书作者李婷婷,临床药学博士,副主任药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云南省卫生健康医学后备人才。刘海燕,主任药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为保障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安全,本书针对临床上几十种常见疾病或其症状,从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包括化学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药物治疗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执业药师应给患者的重要提示和对生死攸关问题的监护,希望通过此书提高广大执业药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药学服务技能,指导患者和公众解决常见病治疗中有关选药、用药及其安全等问题,使他们选对药、少用药、用好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等。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常用药物,收载1670余种临床常用药物(西药及复方制剂)。主要内容有药物中文、英文名称及制剂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剂量等。中篇为“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以各器官系统疾病(采用西医病名)为纲,分成14章,收载药品340余种,多数为《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采用表格形式(分3项),介绍其组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剂量。下篇为常见病的药物治疗。内容包括“诊断要点”与“药物治疗”两个部分,对各器官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依据作扼要论述,并结合病证介绍对因与对症治疗的用药。 本书内容新颖、充实,便于携带,是实习医生、各级医院年轻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治病的工具书。
本书以全国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国内医学院校通用的权威教材为基础,收集、整理医学微生物学课堂笔记及各类复习题、考试题精心编撰而成。全书共分37章,紧扣教材内容,列出每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内容,而且每节后都有小节练兵,每章后都有实战测试,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可供医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人员的复习参考资料。
本书是《化学进展丛书》分册之一,化学与药物学的交叉与渗透,大大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并使化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本书宏观介绍了近5~10年间国内外药物化学的发展动态、研究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药物化学热点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创新问题;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实例。同时,本书以综述的形式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在药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羟甲芬太尼、青蒿素类及石杉碱类化合物,为我国的新药开发、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可供化学及药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准备考研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科技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决策者参考。
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秉持客观、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依法依规、科学严格开展药品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法进行严厉查处,有效控制了药品质量风险,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合规。本书对当年完成的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GMP飞行检查、中药材GAP认证检查、新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进口药品境外生产现场检查的检查情况及检查发现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分别对各类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可供相关行政部门、药品生产和研发企业、政策研究部门阅读使用。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介绍了214种西药和45种中成药的临床新用途。全书共20章,按药物作用分类编排,扼要介绍每种药的别名、药理、制剂、传统应用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近年来各医药杂志发表的临床新用途。临床实践证明,这些药物的新用途疗效确切,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作者将零数发表的资料精心整理,汇编成册,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本版与前两版比较,不仅药物品种有所增补、更新,而且在临床新用途方面增补了近5年的新资料,同时删去了部分陈旧的内容,使全书内容与时俱进,更为新颖实用。本书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和药品生产、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对临床各科240个急诊病种的处理与用药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包括疾病简介、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推荐处方、可选药物等,其中可选药物用表格形式来表达,简要介绍了每种药物的作用特点、适应证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可供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药师及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参考。 一级分类:科技图书 二级分类:医药卫生 三级分类:药学
本书以新颖、实用、深入、系统为基本宗旨,从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位置、时间三个方面介绍药物的控释新剂型。全书共上篇十三章,包括加快药物释放速度的口腔崩解片、分散片、滴丸剂、自乳化释药系统等口服快速释放制剂,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经皮给药控释制剂、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注射用缓控释制剂等缓释、控释制剂,口服定位控制释放系统、非胃肠道黏膜用控释制剂、植入型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定位控制释放制剂,脉冲式控释药物制剂、自调式控释药物制剂等定时控制释放制剂。对每一剂型均全面介绍了其历史沿革、含义、特点、分类、适用药物、新辅料、新工艺、释药机理、实例等。附录中列出了口腔解片、缓控释制剂、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本书对提高药物制剂和剂型研究与